APP下载

地域文化视阈下的哈萨克文学研究新作

2015-05-30祁晓冰祁瑞

出版广角 2015年18期
关键词:哈萨克哈萨克族时期

祁晓冰 祁瑞

【摘要】 《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研究》梳理了中国哈萨克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演变,以翔实的资料呈现了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运用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方法,系统考察了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关键词】哈萨克文学;地域文化;民族特色

【作者单位】祁晓冰,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祁瑞,伊犁师范学院图书馆。

由赛力克布力·达吾来提肯教授撰写的《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研究》于2015年1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共分五章,后有附录,包括哈萨克长篇小说名录、有关哈萨克文学研究的期刊、重要研究成果、出版哈萨克文图书的出版社简介以及发表哈萨克文学作品的期刊简介,另有部分哈萨克小说家档案。著作篇幅不算大,但对于尚未出现系统研究成果的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研究领域而言,不啻是一个可供研究者借鉴的文献资料。

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是哈萨克小说创作,形成了一支有一定规模的作家队伍,成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的重要代表。一批优秀的小说家或用汉语创作,或者有重要作品被翻译成汉语,拥有了各民族的读者群。不少小说家还跻身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前沿。

这些作家的创作虽早已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但是过往的研究多侧重于个案批评,或对个别作家的创作进行全面介绍,或对其代表作品展开分析。《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研究》从族别文学史的角度,史论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民族和地域结合,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新时期以来哈萨克族的各类题材小说,同时还深入探讨了新时期哈萨克文学在叙事模式、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的探索与革新、地域性和民族性彰显等问题。从研究思路上,作者积极整合了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思维和理论方法,既有学理层面对哈萨克族历史、文化与文学的概述,也有宏观层面的对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的综合论述。当然更为主要的是微观层面上对新时期哈萨克小说题材、文体、作家队伍、创作手法的个案研究。

《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研究》结合各类文献以及创作成果,研究新时期的哈萨克文学,对哈萨克小说创作的重要成就做了剥茧抽丝般的细致描述,力求在边缘中发现中心,综述了新时期哈萨克族老、中、青三代作家队伍,长、中、短篇小说的面世数量,较为全面地勾画了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发展的全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哈萨克小说蓬勃兴起的时期,小说创作的地域性、民族性色彩浓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的创作方法走向多元化,新疆哈萨克小说创作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在传统与现代的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反思成为此时哈萨克小说的重要话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哈萨克小说创作走向成熟,多种新的创作手法被一批具有先锋意识的作家积极尝试,勇敢探索。

该书在研究对象的界定上,明确哈萨克文学发展中较为近代的小说这一文体,划出新疆这一地域范围,确定新时期这一研究的时间段。笔者认为该书研究对象的确定合情合理。哈萨克族是跨境民族,研究对象地域范围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哈萨克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当代哈萨克文学的作家队伍也主要集中在新疆。哈萨克小说创作起步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直到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才迈开步伐走向繁荣,哈萨克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都出现在新时期,而跻身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前沿的哈萨克族作家多是小说文本的创作者。在上述研究对象的范围中,全书着力突出新疆哈萨克族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整部书紧紧围绕呈现新疆地域文化、哈萨克族民俗文化这一创作主旨,全面展示新时期以来新疆哈萨克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重点总结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

在介绍双语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时,作者从“民族精神”的呈现,“民族心理”的表达,“传统文化”的反思,“民族特色”的彰显为切入点,认为作家“熟悉哈萨克人的文化心理、生活习俗和感情表达的独特方式”,所以在其小说中“民族性”无处不在,其《红牛犊》对哈萨克族婚礼和叼羊场面的描写展示了浓郁的哈萨克族生活气息。在研究女性作家哈伊霞·塔巴热克时,作者以“评价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文明观”为视角,认为其小说《魂在人间》对哈萨克族丧葬民俗的描绘生动,小说中出现的多首哈萨克族独有的民间挽歌创作得极为精彩,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哈萨克民俗文化。对朱玛拜·比拉勒的介绍,作者也是从地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这一观测点,发现其作品中的草原生态意识,指出其作品是“以展现本民族浓厚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为目的,朱玛拜·比拉勒创作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丰富的草原文化意味”,文本从题材、人物到语言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和地域印记。

该书的另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力图从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新疆哈萨克小说的文本属性出发,在探讨其形成与发展文化语境和文学传统的同时,把新疆哈萨克小说创作与现代中西方文学思潮融合起来,观察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新时期哈萨克小说的影响,探讨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中的意识流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探索、表现主义萌芽,同时还对汉文学、俄罗斯文学对哈萨克文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研究》资料翔实,对哈萨克小说创作的既有成果评价客观公允。在全面梳理、考察社会主义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现状的基础上写成的兼具文学史意义的著作,在历史、知识分子、文革等各类题材的小说创作个案研究中,涉及的作家和作品比较多,如果没有对这些作家文本的阅读和关注,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结合文学实际,作者也客观分析了新时期哈萨克文学发展有别于内地汉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即由于哈萨克族口头文学发达,作家文学出现得晚,作家队伍的成长较为缓慢。虽然哈萨克族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性传统的民族,作家队伍规模大,但在小说作家群体中,名家屈指可数。另外,由于母语创作居多,受文本翻译的影响与限制,哈萨克文学与主流文学接轨的步履艰难,被其他地区读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程度不高,作者对此并不讳言。《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研究》严格依照社会主义新时期哈萨克文学发展实际,抓住重点作家作品,抓住哈萨克小说创作史上重要的题材、小说类型、主要的创作特色进行研究,系统勾勒出哈萨克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国哈萨克小说创作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作家作品不少,作为一部带有文学史性质的著作,以什么标准来对众多的作品进行取舍和选择是一个难题。作者在第一章“哈萨克小说创作迅速崛起”中对哈萨克小说作家队伍做了较为详尽的罗列,作为较少被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关注的哈萨克小说,其作家群体对多数内地的读者和研究者而言都是陌生的,所以从展示成就、推介作品、介绍作家方面看,这种罗列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作者做了一次较为细致的统计:新时期以来,“哈萨克小说家出版了八十多部长篇小说,二百五十多部中短篇小说集”。

不容讳言,哈萨克小说创作中高水平的作品不多,能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的或许也极为有限,但是中国哈萨克文学作为中华多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完整的发展历史与成就呈现于学界,让人们认识独具特色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整体面貌是极具学术价值的,所以该书从史料发掘、整理的角度,罗列新时期哈萨克作家作品的信息,颇具文献意义。

该书立足文学创作自身,文学史、文学思潮、文学基础知识的介绍被淡化,在体例上没有依照断代方式,按照时间顺序介绍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成就,而是对涉及题材或者表现形式相近的作家作品进行分类,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研究中,故在章与节的命名上,力图归纳总结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基本类型、主要内容、重要特色的追求。由于上述编排体例的思考,该书又匠心独具地把作者生平介绍用非正文的方式加以处理,在附录中加入“哈萨克族小说家档案”,对能够进入哈萨克文学史的68位小说家生平进行了分别介绍。

该书材料真实可靠、评价公允恰当,为今后的中国哈萨克小说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史背景,对推动中国哈萨克族文学研究、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哈萨克文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然,作为一部首次对社会主义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该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对经典文本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重点分析的作家作品也比较有限,各章节的命名也未能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体系等。 最后,作为同事和同行,真心希望赛力克布力教授能在今后的哈萨克作家文学批评活动中更多发挥推介、扶持新人新作的作用,多向各民族读者以及研究者推荐当下中国哈萨克文坛上创作势头比较好的青年作家以及特色优势明显的优秀新作,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哈萨克文学。

猜你喜欢

哈萨克哈萨克族时期
油画《哈萨克牧羊女》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一件与卫拉特人有关的清代哈萨克文档案文书研究(哈萨克文)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