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5-05-30林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环境创设主题

林宁

【摘要】主题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一种新型教育活动,它是一种自由游戏活动,是一种学习性、探索性的活动。大班幼儿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为了更好的帮助大班幼儿在认知、操作技能,以及情感发展上面,提供更有价值的学习方式,我们将立足于幼儿的认知和生理特点,进行和主题活动内容相匹配的区角环境创设。让大班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 主题 区域活动 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62-02

一、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内涵及意义

主题性区域活动是指在主题背景下,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适当的材料,开辟独立的区域,组织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感知、动手操作、探索以及讨论活动,加深对主题学习内容的理解,获得某一操作技能的学习方式。

这一活动形式深受教师和幼儿的欢迎,教师能通过创设相应的主题背景为幼儿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观察发现幼儿的当前热点,有效地进行回应与推动;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有效地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尤其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需要成人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创设情景,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小组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因此,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目前是大班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形式。

二、主题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基于主体性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大作用,我园这学期在引进南师大的主题课程后,开展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融合”这一新的区域活动开展模式。对这一课程,老师们也是本学期才刚开始接触,所以对于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也还处于一个边探索、边实践的过程。在开学初的环境创设以及主题进程中,我们大班区域活动教研组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室内空间不足

这学期我们大班四个班班额都比较大,教室里容纳五十几个孩子空间已显不足,因此,即使勉强开设几个区角,也不能满足全班幼儿活动的需要。

(二)环境创设缺乏与主题的联系性

在环境创设之初,我们也发现有的老师在创设环境时还没有真正领会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涵义,创设的区角环境与主题缺乏联系性,主要表现为主题活动根据计划在不断变化,区角环境从创设之日起就固定不变。

(三)主题活动下的区角环境创设停留于浅表

主题活动下的区角环境创设停留于浅表,表现为教师已有意识将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想结合,但实际行动却只停留于表面,如主题活动《拜访大树》只是在图书角提供一些关于树的图片、书籍,在美工区粘贴、拓印树页画,然后将作品布置成展览,仅此而已。

(四)主题背景下的区角盲目进行

这一问题是老师思想走入了另一个极端的表现,认为每个区角都应该与主题紧密结合,主题一变,所有活动区的内容和材料也都要紧跟着主题变化。盲目无目的的更换材料,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的区角中走马观花,不知所得。

(五)区角材料不足

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单一的、一成不变,幼儿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相应的动态性互动,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

三、主题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那么,作为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怎样才能较好的与主题教学自然结合,并为之服务呢?

(一)适当拓展活动空间

针对室内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老师们在布置区角环境时,活动室边角被划分成许多区域,而活动室的中央往往留下一块较大的空间。其实,只要有需要,教师完全可以把区域活动的空间扩展到活动室中央,延伸到活动室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延伸到走廊、转角等室外空间中。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缩小甚至取消某一区域。只有这样,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因此,通过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根据区角设置随时调整桌椅摆放。加上合理利用外部空间,在走廊和转角增设区角的方式,我们有效的解决了空间不足的问题。

(二)依据主题,创设有弹性的区域环境

活动区创设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作出调整。

例如:在进入《惊奇一线》这一主题活动之前,我们利用家园栏请家长和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线,但是由于家长对我们的课程目标不是很清楚,幼儿带到幼儿园的毛线很多,其它种类的线却很少。在开展《线的大集合》这一教学内容时,我们班就面临着材料不够丰富这一问题,到底是向其它班的老师借材料,还是将这一问题抛给幼儿,大家一起来解决呢?最终我们选择了改变预设的教学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我们班的线种类太少了,怎么办?家里还有哪些常见的线可以带来幼儿园?接着,孩子们就提到了网线、电话线、耳机线等好多种类的线。突然,有一个小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我们怎么知道其他的小朋友已经带了哪些种类的线来呢?”。“不如我们把已经带来的这些线每一种选一些放在外面吧。”另一个孩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线的展览会》这一主题就在孩子们的讨论中诞生了,我把班级已经有的线系在外面的栏杆上,孩子们又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新的种类的线陆续添加在上面。线的种类立刻丰富了很多,孩子们有空的时候就可以摸摸、看看不同种类的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线,这里面所蘊含的教育价值是我之前预设的一节集中教育活动所不能达到的。

(三)结合主题,创设动态的区域环境

在教学中,主题内容在不断更换,孩子的兴趣也会随着主题不断变化。那么,活动区的设置就不该一层不变,而应随着主题目标和幼儿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投放相关的材料。

如主题活动《大大和小小》,老师们在美工区投放了排笔、颜料、大小不同的圆片和鱼的图片,孩子们兴趣盎然的为鱼贴上泡泡玩两周。很多问题就产生了:鱼吐的大泡泡有多大?小泡泡有多小?大泡泡为什么会不见了?……美工区和科学区根据孩子的要求合并为一个区,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找图片、贴泡泡,有的自己吹泡泡,探索泡泡为什么会不见了。整个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深化主题,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

当然,区角活动的开展不是对主题的简单重复、机械复习,也不是一种仅仅流于表面形式的延伸活动,而应该是对主题内容不同层面的深化。

目前,在我园实施主题活动的主要方式还是靠集中教育,短短几十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所能满足的还是处于中间或中上水平的大部分孩子。那么,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区域活动这一自主的环境给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如:益智区投放的《七巧板》,我们可以为能力较弱的孩子在七巧板上先写上数字,让他们根据数字的顺序去拼摆,能力强的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七巧板的互拼互摆,或是自己设计图进行拜访。不同层次的材料不仅使每个孩子始终保持着探索的兴趣,而且较好的深化了主题目标。

(五)以区角为纽带,保持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孩子的知识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环境,他们不断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积累认知经验。在主题教育实施过程中,主题与主题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

如《拜访大树》这一主题,孩子们在建构区玩积木时,有两孩子说积木是木头做的,桌子是木头做的,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凑上去说铅笔也是木头做的,还有的小朋友说木头还可以做船,做药材等等。新的主题《有用的木头》便在孩子们的讨论中诞生了。

由此可见,一个活动的结束可能意味着另一个主题的开始,旧主题中可能蕴涵着多个新的主题,正是主题的不断融合与渐进,知识才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六)运用“材料之家”,进行资源共享

活动区材料的丰富在于不断的收集和积累,在一个主题结束后,老师们可以对该主题的区角材料进行整理,然后根据下一主题内容,将有联系的材料保存下来,暂时不用的放入“材料之家”,随着主题的不断更换,各班可以根据主题之间的联系对材料仓库的材料反复利用,同时也解决了幼儿园区角材料的来源问题。

区域活动表面看来是比较散的一种自由“玩”的活动形式,但是在“玩”的背后却渗透着无穷的教育力量。我们只有立足于幼儿的认知和生理特点,尽可能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促进幼兒的发展作为我们追求的真谛!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环境创设主题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浅谈《指南》教育建议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幼儿园实施音乐特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简析环境创设与幼儿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