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家电下乡分析农村公共政策的优化

2015-05-30延丽马亚丽

2015年2期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城镇化

延丽 马亚丽

作者简介:延丽(1989-),女,山西吕梁人,研究生在读,会计专业,研究方向:非盈利会计。

马亚丽(1991-),女,山西吕梁人,研究生在读,会计专业,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摘要:农村公共政策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家电下乡政策的成效和不足,然后阐述了实施家电下乡对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启示,最后对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家电下乡;三农

一、引言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国家。“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然而,由于涉及到“三农”,此类问题往往非常棘手,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并不能有效解决,能否得到外部环境的帮助,对于解决“三农”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在加快农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国家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公共政策。随着国民经济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农村公共政策的内容也在发展与变化。如今的农村公共政策,制定时不再像最初的以农民直接受到实惠为目标,而是逐渐转变为以符合市场化需求,并建成能够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市场经济。本文从家电下乡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家电下乡政策在实行时的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对我国在实施农村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行了探讨,进而提出针对其创新发展的建议。

二、从家电下乡看我国农村公共政策

1、家电下乡取得的成效

家电下乡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经过各级政府组织、制造企业的贯彻与落实,下乡产品销售数量有了很大增长。根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10年9月份单月下乡电器销量为370万台,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0倍以上,单月销售金额也突破了75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商务部逐步制定了完善的家电下乡操作制度,进一步扩充了家电补贴种类,加大了补贴金额,在审核与兑现家电下乡补贴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简化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具体规定,用以保证下乡家电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2、从家电下乡看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不足

(1)缺乏合理的标准。制定家电下乡补贴标准时,未有效分析各地区贫困程度,均以13%的额度进行补贴,显然缺乏合理的梯度。

(2)实施环节过于繁琐。家电下乡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审核与报销兑现程序过于复杂。例如,具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工可以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但报销补贴款时则需回户籍所在地办理,这无疑使实施环节变得更为繁冗。

(3)缺乏配套条件。配套条件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也影響着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效果,农民将自己的储蓄作为防老、子女婚嫁以及家庭重大事情所用,并不会首选购买家电产品。同时,家电下乡的售后服务往往存在收费问题,例如送货、安装、调试等需均收费,这大大降低了惠农补贴金额。

三、家电下乡对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启示

1、理性推动农村消费市场

虽然国家在实施诸如家电下乡等农村公共政策时,其目的是拉动农村消费水平,但是,由于偏远地区农民收入普遍很低,整体消费信贷环境较差,导致农村公共政策实施时收益有限。因此,在制定惠农政策时,不应是盲目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应理性考虑。

2、保证应有配套制度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收入也随之增长,消费水平同样有所增加。但是,由于近两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就业较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此外,由于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够健全,在家庭消费支出方面仍较为谨慎;基础设施方面也不够完善。因此,建设基础设施对于刺激农村消费而言非常重要。

四、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优化措施

1、调整收入政策

农民消费能力的高低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优化收入分配政策,可以将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然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初的大约0.31扩大到2010年的0.51,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差距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占全国收入差距的45%左右。1997年后,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远远超过城市内部差距和农村地区内部差距,成为全国收入差距的最大组成部分。

在农民收入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将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实施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有效地改变了农民,农村,农业的双重经济结构,实现城市和农村与社会的均衡发展。首先,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至城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更多的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在农业研究和开发上投资,技术进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最后,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有效和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保护和加快市场化的劳动力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应尽快解除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生产系统的限制因素和其他因素。总之,通过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消费环境,调动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使潜在的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2、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供给政策

农村公共产品的监管应按法律进行明确,并清楚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杜绝上下级政府互相推诿。

改革并实行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一体化政策,提供公共产品时,应遵循农民和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向农村增大公共产品投入,加强建设基础配套设施。诸如,重点建设农村电力设施、广播电视信号基站、公共交通道路等。同时,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属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在建设时,应兼顾城乡公平原则,力争缩小城乡差距。

3、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存在很大问题,某些农村地区45岁以上的教师占比达到45%以上,这便意味着,这批年龄较大的教师退休后,我国农村教育将面临断档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比例,使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基础教育能够均衡发展。

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是我国农村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一是像农民工这样特殊农民群体存在着人身保障需求。二是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城市更为严重,这一群体经济来源较少,也影响着农民的消费及储蓄结构。社会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也无法覆盖广大的农村地区。因此,我国需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探究其原因,并就如何有效发挥农村公共政策作用,进一步完善、补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结论

由于我国各地区农村基本情况不同,导致公共政策很难真正惠及到农民。因此,只有系统全面的制定符合不同农村地区自身条件的农村公共政策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齐浩,李佳新.论家电下乡对我国惠农政策的启示[J].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2010,(10);187-188.

[2]彭良玉,徐长浩.关于我国农村消费的现状及对策思路研究综述[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03);167-168

河北省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

王建利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城镇化衍变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经过程。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的更为突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必然要求河北省在进行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合理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走土地集约利用的城镇化道路。本文针对河北省城镇化中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改善

城市化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结果,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与辐射效应。与之对应的问题是经济发展总量和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大幅地推动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剧增、加大了土地用地的压力特别是耕地。因此,是否能正确协调城镇化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早已作为衡量城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同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也为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也要求在城镇化建設中要实现土地高效的土地集约利用。

一、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用地和城市居民点建设用地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且城市和居民点规模的扩张以侵占周围耕地为主。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据河北统计局预测,到2025年河北省城镇化率将达到62%,城市常驻人口将达到4365万人,由此可推测在未来城镇化建设用地的需求会更加严峻。“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紧张”是河北省土地资源基本情况,然而进行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占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减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使用的浪费与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一直是备受关注。

1.城镇化建设规模严重偏小,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低

由于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统一协调的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大,重点不突出,性质类同,多是以行政为重,无特色。大多数建制镇设镇后,产业结构变动幅度小,依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服务业发展幅度变化不大,与一般常规集镇看不出明显的区别,导致城镇化实质内容落后于形式内容;以致造成河北省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2013年河北省的城市化率仅为48.3%,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线56.1%。

2.双重用地问题日益突出

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城镇化水平的逐年提高加大了对城市周边用地的压力,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减少的结果就是“空心村”现象。同时存在大量的布局零散、土地升值与利用开发能力严重潜力不足的“空心村”,且受到政策、制度、投资等方面的约束,导致农业人口进城务工或定居后,无法及时有效的将农村的宅基地进行土地流转,造成已成为非农业人口在城市和农村双重用地问题。较低的城市归属感与社会保障不足是导致农民双重占地、多重占地的主要原因。“空心村”不加以控制最终必然会造成农村土地闲置浪费,加大对城市周边用地的压力。

3.城市用地布局不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

(1)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城镇建设用地与居民点用地交叉干扰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初期占用的土地,其土地使用用途、利用方式与城镇化建设目标的要求相互背离。由于早期城镇化建设理论与经验的不足,致使在城市中心区存在一些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低下和生态环境破坏力大的重矿企业,甚至建设在中心城区。重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出“三废”和噪声,早早成为城区的主要污染源,并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由于位于城市中心区,不仅促使周围土地价格的上升与用地紧张,也使企业自身的发展建设所需用地用量受到制约。河北省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分布呈散点型。其中多数城镇是以自然资源与交通枢纽为基础建立的,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不足,且城镇化建设规划严重不足,受比较效益、机会成本驱动,忽视城镇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沿公路布局城镇化建设规划,因抢占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段建设导致城镇内穿插不少的闲散地,人为形成了一些难以综合利用的边角余地或建设死角造成土地的大量闲置与浪费。

(2)土地级差效益未充分发挥,“优地劣用”的现象始终存在

长期以来,因为土地流转市场缺乏规范管理,造成大量土地非法流转与出让,土地级差效益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土地的潜在经济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区的繁华地段在城镇规划早期被一些占地大、污染重、效益低的重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占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测算,我国城市分类用地地价比例关系为,商业地价:住宅地价:工业地价为5:3:2。由此可知,土地级差收益低的工业用地占用土地级差效益高的城市中心区,致使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布局严重背离土地价值体系构成,土地利用总体经济效益低。因此在城镇化建设用地规划中应按照土地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减少城区第二产业用地,增加第三产业用地,大力扶持经济效益更高的第三产业,以更替原有城市以第二产业为中心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置换经济效益差的产业用地与鼓励支持土地级差效益大的产业发展。

二、河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的改善措施

1.制定科学严谨的土地用地指标体系,控制城镇化建设用地的数量

(1)制定科学严谨的土地用地指标体系,设定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2)始终按照制定的用地指标编制和审批城乡规划方案。对不符合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划不予通过,设定期限让其更改,必须按制定的标准进行缩减。(3)严格控制中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因此,应当针对不同城镇化建设水平的城市利用规划手段制定定级分类来指导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时刻控制中小城镇的建设用地指标。

2.增强城镇化建设用地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中土地集约程度偏低,原因是河北省城镇化的总体水平偏低,城镇规模较小,不能有效形成城镇之间的协同效应。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得知河北省从2001年到2013年之间城镇数量增加2.4倍,尽管城镇经济发展速度较之前有小幅下降,但当务之急不是遏制由于对土地集约利用认识不足造成城镇化规模盲目扩张,而是合理利用土地规划提高城镇化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率,全面挖掘尚未充分利用土地的级差经济效益。在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大前提下,以土地集约利用率高的城市,带动周围城镇发展,实现“发散式”城镇发展,进而实现“城镇群”协同效应与规模效益,增强“城镇群”的经济发展实力,可以有效的吸引更多的农业人口向中心城镇转移,从而可以推动劳动密集型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3.合理利用土地置換政策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镇建设更加受到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制约,只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调整不同产业间土地总量的分配,才有可能满足城镇化建设用地的需求。城镇土地置换是对城镇化建设中不同性质用地结构进行功能配置上的转换,以此提高城镇化建设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升级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布局。通过土地置换逐步调整不合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不同产业之间土地结构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三、结束语

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达成全面小康的重要过程,因此在城镇化发展和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合理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走土地集约利用的城镇化道路。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加快土地置换,把握好基本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清军, 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 ,2010.10

[2]河北省统计局,2013河北经济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卢红卫,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方式研究[J],商界论坛,2014.03

[4]余宝林,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06

猜你喜欢

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城镇化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PSR模型的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徐州市云龙湖健步走运动的调查分析
关于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策略的思考
工业用地“招拍挂”与土地集约利用考量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