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财务士官岗位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2015-05-30曹文礼

2015年2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管理

曹文礼

武警部队后勤财务士官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以任职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际需求为指引的模式。可以设置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训三大培养体系。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体系,整合改造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训三大培训体系,通过渗透与融合实现对财务士官人才的全面打造。

一、后勤财务士官培养的特点

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一是要适应军地两用人才和士官本身的长远发展;二是要遵循财务士官的职业发展规律,促进士官的岗位任职需求。

1.紧贴岗位,技能为本

武警部队后勤财务士官的培养要着眼于武警部队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对高素质士官人才的需求,切实把握财务士官岗位基层性、技能性的特征,充分考虑到当前任职与后续发展关系。着眼财务士官能力素质的生成,强化针对性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有用、适用和顶用的现代化后勤财务士官。

2.分层培养,因材施教

根据财务士官的文化基础、兴趣志向和技能素质的情况,分类定位培养分目标,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小班精英化教学和大众化应用式教学相结合。充分关注个体的差异,由先进带后进,选取学得好、练得精的财务士官担负辅教任务,激励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3.重考重鉴,以考驅动

倡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辨证关系,将传授知识、培训技能与造就自学习惯、激发学习力融合并重,采用“自学、教学、考核”各占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的教学方法。将考试引入课堂教学,将鉴定贯穿实践教学,形成压力和驱动力,促使财务士官不懈怠、不对付,主动求知、求解。灵活运用财务士官自评、互评、教员点评设计考试和鉴定方式,将“教、学、考”有效链接,以“学没学到、掌不掌握”为标准,及时评估教和学效果,取得用最短时间学到最多内容的教学效率。

4.核心能力,高标准强化

结合财务士官岗位实际和发展的需要,紧紧盯住岗位的核心能力,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全面优化更新教法学法考法,高度重视强化训练。面对面、手把手“师徒式”训练,强化专业技能。推行基地教学,岗位教学,试行全员参与、全面锻炼的联合演练,强化后勤保障能力训练。

二、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教育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由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方式、运行机制及培养途径诸要素组成的复合实践系统。

财务士官教育是为了满足武警部队后勤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财务士官获得从事相应专业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具有职业针对性和应用性的专业教育是其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目前武警部队人才基本素质的变化,人才标准已由资历取向、能力取向转化为品行取向。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的调整和提升之中,部队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针对个别职业岗位,而是扩展到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并着眼于整个职业生涯。因此,应遵循针对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的原则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养是士官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财务士官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同时,培养的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应具有适应性和发展性,并为其长远、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应着眼于财务士官整个职业生涯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健全、高尚的人格逐渐成为个人乃至部队发展的重要因素,应注重培养财务士官高尚的品位和价值追求,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军人。由此,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的养成,并为后勤财务士官人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制订切实有效的培养目标将成为后勤财务士官队伍建设的有力保证。专业培养目标作为培养人才细分目标和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必须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部队的意见,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岗位现状调查、任职需求状况,由部队和学校共同设定财务士官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目标要以岗位基本理论、必须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强化操作技能。根据财务士官的自身定位,可将构建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总体目标与分类目标两类。

1.总体目标

培养具有中高职学历,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武警部队基层后勤建设和履行职能使命需要的优秀后勤财务士官人才,热爱基层、严守法纪、善于管理、精通业务、勇于创新,具有基层后勤岗位任职能力,胜任财务岗位。

2.分类目标

在思想政治上,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基础知识,牢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使命,具有士官必备的政治素养和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武警部队,忠实履行职责。

在科学文化上,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在军事基础上,了解必要的军事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体能素质和军事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军人气质、优良的作风和服从命令意识。

在专业业务上,了解军事经济学、统计学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理解会计基础理论、财经法规、职业道德等内容,熟悉基层财务的常用标准制度和管理规定,掌握财务信息系统和财会工作的操作技能,精通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经费业务的核算,具备基层后勤管理和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保障的能力。

在身体心理上,了解生理、心理和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具有军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具备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

三、创新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培养模式

拓宽人才队伍培养模式,充分发掘各方面人才培育资源,实现人才队伍建设效益的最大化。要充分发挥院校人才队伍建设主渠道的作用。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武警部队后勤财务士官人才队伍建设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应当以培养优秀后勤财务士官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历史,从学校的现有基础、办学条件和财务士官实际出发,在专业建设上,为建立新颖的财务士官学习氛围,将财务士官诚信等人文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这样的定位无论从学校的类型和层次上,还是从财务士官的实际和水平上来看,都比较适合。专业建设紧密结合部队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从细节入手、脚踏实地地培养诚实守信和综合素质较高,能适应武警部队现代化后勤建设和履行职能使命需要,具备武警部队后勤财务岗位任职能力的新型后勤财务士官人才。

1.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对后勤财务士官人才队伍建设应紧扣部队对后勤财务士官人才的需求,深入研究和把握部队财务管理与后勤财务保障的特点规律,本着校内重点建设、校外资源共享、与军地相关院校联考联评的原则,统筹规划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着眼于岗位任务发展,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在理论研究中求突破,在教学实践中求发展,实现由掌握财务知识到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转变。

(1)全面规划设计课程体系

确立“精业务、会组训、善管理”的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懂管理、精业务、熟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的“岗位能手型”后勤财务士官管理人才。据此,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设计导向,针对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使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体系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

(2)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有赖于学科的准确定位,这是因为准确的学科定位是专业知识模块和课程设置的灵魂,是人才培养的依据。根据这一学科定位,我们确定了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建设的规格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以理论知识够用,业务技能精通,管理服务到位,个性特长发展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体系。在此学科定位基础上,将知识体系与技能结构等方面结合,是适应岗位能手型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培养需要的显著特点,以此优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体系。

对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优化重组,打破以学科基础的设置,根据后勤财务士官任职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和增减合并,加强实践教学,按照“管用、实用、够用”的原则,在四个课程模块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以能力模块为架构的特色课程,使课程教学内容结构更趋合理,教学针对性更强,更好的满足后勤财务士官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

(3)建设实践课程体系

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以实践教学为辅的现状,针对“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形式轻创新”等突出问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士官院校自身特点和现有教学条件,以及后勤财务士官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发展,改革现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出最适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课程上,增加独立实践课程门数,减少附属于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门数。开出更多专业课程实践项目,突出专业性和系统性。在实践内容上,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部队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对象为中心、以实践基地为主体、以实践成果为重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多样化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结构和趣味性的实践教学内容风格。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实践类”课程。另外,士官学院应尽可能的开设开放财务实践项目,并不断补充实践教学内容范围,拓展实践教学内容的应用方向,提高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为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实践基地为主体,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范围,拓展实践教学内容的应用方向,使实践教学内容既有依托的活动平台,又能与部队的需求和后勤建设的发展方向紧密结合。

2.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质量管理

现在的教材内容的传授还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练习来完成,并没有脱离书本,从实际岗位任职的角度来安排教学,而后勤财务士官的辅助学习资料也多是以理论习题的形式出现的,由于习题缺乏岗位实际的针对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理论知识转化和吸收,但对理论指导实际岗位缺乏针对性,造成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应主动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转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强化岗位责任意识,使学员在模拟中强化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优点是教学直观,内容丰富,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容易与实务相联系,便于理解。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员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员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的组织和指导者,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其所强调的以后勤财务士官为中心的自主式的教学思想对于优化士官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后勤财务士官自学能力、促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层后勤建设的实践表明:部队基层后勤建设的重点在于司务长队伍的素质,培养高素质司務长的基地在培训机构,而关键又在院校的培养和培训模式的创新。因此,只有建立双向参与和通力合作的机制,把院校与部队对合格司务长的培养起“基础”与“关键”的“两股绳”拧成“一股绳”,变“两家话”为“一席谈”,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后勤财务士官人才就会脱颖而出。(作者单位:武警杭州士官学校)

加强企业国有实物资产管理的探讨

陆军

摘要:加强实物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提高国有实物资产经营、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加强国有实物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结合企业在国有实物资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国有实物资产管理、优化国有实物资产配置的对策。

关键词:实物资产;管理;优化;对策

目前大部分企业普遍较为重视国有资产的账面管理,而对国有实物资产的配备标准、盘活利旧、监督管理等方面重视不足、办法不多。因此,要完善企业国有实物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必须抓好三点:一是抓源头落实资产配置定额标准,二是抓过程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物资产管理,三是抓监管严防国有实物资产流失,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发挥资产配置定额标准的作用

1.1资产配置定额标准概念

资产配置定额标准是指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对资产资源的配备、使用、耗费应当遵守的量或价的统一标准,以及获得的成果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通俗地说,就是指企业的机关部门、直属单位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需要配置何种工具的数量、价值标准,并将工具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1.2实行资产配置定额标准的好处

a.有利于统一配置规划。资产配置定额标准涵盖了生产工具、电子设备、办公家具、电器器皿、安全防护等多个大类,结合企业的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b.有利于避免浪费。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出发点,确定各种资产需要配备的数量、规格、价值,控制违规购置、超额配备、闲置浪费的发生。

c.有利于预算编制。企业的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可以按照资产配置定额标准编制预算,避免预算编制的盲目性。

d.有利于统一采购。企业在汇总审核预算后,归口管理部门可以统筹考虑,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集中采购资产设备,可以降低采购价格,提高资产的后续维护保障水平。

e.有利于资产管理。统一了资产配置的数量、规格、价值,分期分批配置,极大地方便了后期的维修、盘点、调配、更新、处置。

1.3制定资产配置定额标准的原则

资产配置定额标准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在制定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合理节约性原则。合理节约性原则是满足工作需要的条件下,合理确定的配备标准;不追求高标准配备和超标准配备造成资产浪费,也不单纯为了省钱低标准配备而影响工作效率;更新设备不绝对以使用年限来衡量,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旧换新,避免浪费。

b.科学适用性原则。在构建定額标准时,既要遵循科学理论依据,也要符合工作规范和流程,具有可操作性,便于预算管理人员进行预算编制和审核。

c.持续改进性原则。定额标准具有时效性、动态性。随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定额标准有时会与实际情况产生不符,这就需要定额标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技术手段及时做出更新。

d.归口分级性原则。企业各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应遵循“谁归口管理,谁负责拟定定额标准”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备定额标准。

e.管控约束性原则。资产配备定额标准一经审核发布实施,企业的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同时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1.4严格执行资产配置定额标准

企业的机关部门、直属单位要以定额标准规定的配置标准、配置数量作为预算编制依据,严格遵照执行,归口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批量采购资产,可由归口部门统一招标采购,采购价格原则上不得突破配置标准。如遇特殊情况需提高配置标准、增加配置数量的,必须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各部门资产目前已达到规定配置数量的,应遵循总量控制、更新替换的原则,必须在旧资产处置后方可购置新资产。能够通过调配使用的以及维修后可以继续使用的,不论资产是否够处置年限,坚决不另行购置。

2.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物资产管理

2.1传统实物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企业国有资产实物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资产实物台账、新增资产入账表等均手工填制,缺乏实时分类统计查询、报表分析和信息维护等功能,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实时掌握使用部门的资产状况。资产实物台账不能与财务NC系统资产账有效对接,资产的日常增减变动信息更新不及时。资产数量多、分布广,手工实物盘点费时耗力。因此,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中的登记造册、盘点核对、查询统计、调整处置等均采取单一粗放的人工模式,无法真正发挥强化国有实物资产管理、优化国有实物资产配置的作用。

2.2研发运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

企业可以通过研发运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的电子标签信息管理、信息及时更新、实时查询预警、资产标准化配置管理等功能,实现财务账与实物账的实时对账,实物帐与实物的及时核对,确保资产账实、账卡、账账相符,全方位、多层次强化国有实物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实物资产安全完整。主要功能和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a.各使用部门新增、调配、处置资产等事项审批及实物处理均通过实物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生成相应的资产入账、资产调配、资产处置表,同时能够满足各种实时查询、资产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

b.运用物联网技术给每一项实物资产都粘贴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替代现用的纸质标签,电子标签中写入资产编号、设备信息、使用部门人员、购置时间等数据,进行唯一身份标识,盘点人员通过手持扫描器读取设备信息,盘点结束后将数据统一回传到实物管理系统,针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盈亏以及维修、保养、使用人员调整等问题,在系统中集中校对核准。

c.按照国有实物资产管理相关要求,合理规划资产管理标准、管理口径、管理流程,通过系统设置方式予以固化,加强实物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打牢国有实物资产管理规范高效的基础。

3.落实国有实物资产监督管理责任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国有实物资产的盘点不及时、转移报废和账务处理不按规定的方式办理等问题,导致企业决策者及资产管理人员对部分早已不存在的国有资产无法掌握。另外,部分资产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对于国有实物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对可能追回的资产或是碍于情面、或是怕麻烦不予追回,出现有账无物的现象,在国有实物资产清查时形成了财产损失,从而造成了国有实物资产的流失。所以要落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a.明确管理责任。明确企业领导者、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责任,严格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配置标准、程序,合理配备、使用、更新、处置国有资产,切实负起实物资产管理责任,杜绝在资产购置、处置方面以权谋私或玩忽职守等问题,定期清查、评估使用状况,避免在资产使用方面的损坏、流失现象。

b.完善监督机制。发挥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监督职能,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对实物资产的监管,全方位严控国有资产使用状态。借助和发挥社会专业机构力量,对企业所属单位提报的国有资产报表、产权登记及信息系统原始数据等进行审计,提出结论性意见,作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整改的依据。

c.加强责任追究。运用各种手段保护国有资产,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视其情节严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也应依法追究民事和经济责任。

4.结论

总而言之,加强企业国有实物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产权、合理调配、保值增值、监督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只有对国有实物资产流失的社会危害性有着充分的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制止,才能有效地保护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发挥好国有资产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经营业务的发展。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诊错因 知对策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