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和商品拜物教理论
2015-05-30李然然
李然然
摘要:本文将从两个层面分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并从其中一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其对于商品拜物教背后秘密的揭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不仅仅对劳动异化作了物质层面上的规定,而且在意识层面对其进行了具体应用,而意识层面上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深刻分析,对于我们认清商品的神秘性,消除异化,解放思想,还原人的主体性,从而摆脱商品对人或物对人的绝对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劳动异化;商品拜物教;异己
一、提出问题
刘永佶认为,劳动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理论的基本原则,而异化劳动则是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理论的基石。其实,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不仅仅是其人道主义的基石,更是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总前提。
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有着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地租拜物教等诸多层次,而商品拜物教无疑是最基础的形式,货币拜物教又是其典型形式,其他拜物教的形式根本上与商品拜物教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我们只从劳动异化的角度对其拜物教学说的最基础和最典型的形式加以分析。
商品拜物教理论旨在揭示神秘商品的背后秘密,剥去掩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物与物的虚幻的形式。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巨大的物质财富无疑会迷惑世人的双眼,扭曲人们的心灵,这令无数人盲目的追求着商品或货币或资本,而失去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完全受制于物。这时,商品拜物教理论对商品背后的本质的分析就显得弥足重要,这对于当今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分析问题
1.异化的含义
异化,德文Entfremdung,源于拉丁文alientio,原意为“转让”、“让渡”、“疏远”,比如《圣经》的“新约全书”中曾经出现了“异化”一词。而在近代霍布斯和卢梭那里,便取了让渡的意思。直到黑格尔,异化才被提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并被加以系统的阐述。
2.黑格尔的异化思想
黑格尔异化思想的运用集中地通过两个层次来反映,一是规定了他的哲学的主体——绝对精神的特征,一是研究了人类社会的矛盾发展变化。作为主体的绝对精神,绝不仅仅是同一的无差别体,而且还存在着各样的对立和矛盾。“自然是通过精神‘牺牲自我异化出来的产物,所以自然界是精神异化的产物”, 主体通过异化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并通过其对立面来认识自我从而否定与其相对立的外在物以回到自身,这时,精神就扬弃了自身的异化,自身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对于第二个层次上的异化,黑格尔分析了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奴隶主和奴隶是在劳动产品中发生关系的,奴隶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产品,但是却不能占有产品,而奴隶主不劳动却能占有产品享受产品……奴隶就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他扬弃了自己的自为存在或独立性,过渡到了他自身的反面,依赖于一个异己的存在——奴隶主”。
3.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
马克思的异化学说较之于黑格尔的异化学说的进步在于,他不仅仅从精神层面上对异化进行分析,还把眼界从精神转向了现实世界,进而创造了劳动异化学说。马克思从四个方面规定了劳动异化的物质层面:第一,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工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产品,然而,工人的境况是越来越惨淡,恰恰是自己的产品变成了同自己对抗即异己的存在物,同自己的劳动相对立。第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劳动脱离了劳动者本身成为了一种外在的东西,一种被强迫执行的活动,如果工人不去劳动,就无法生存,因此,工人的劳动只是在维持自己继续“苟延残喘”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已经完全不是其生命的本质需求。第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作为一个类存在,其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现在却变成了维持其身体机能的一种纯粹的手段,用马克思的话讲就是“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活的手段。”第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人是社会中的个人,是存在于社会的,一般来讲,人同自身的各种关系会反映到人与其他人的关系中,因此,人与其自身是如何异化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如何异化。
4.从劳动异化看商品拜物教
而对于劳动异化精神层面上的分析则主要体现在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马克思指出,商品神秘的性质不是来自于别的什么地方,恰恰源于商品这种形式本身,商品的功能是将一种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在一种物的自然属性上,这样,单个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同社会总劳动的关系就脱离了生产者而外化为一种物与物的虚幻的形式,马克思的分析实际上根源于其异化劳动学说,其范围涵括各个阶层的人。人类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物质财富,而这种物质财富却异化为一种异己的存在,反过来与自己相对抗,甚至控制了人类,使其“俯首称奴”。在这种异化中,人类失去了自我,对商品顶礼膜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于是,人的世界变成了物的世界,在巨大的物质财富面前,人反而显得无能为力。物对人的支配变成了一种“自然必然性”,于是,“人们便把物的这种支配作用奉为神明,进行偶像崇拜”。而货币形式——这一商品世界的完成形式,更是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掩盖的天衣无缝,而其本身便显得更为耀眼了——仿佛“一从地底下出来,就是一切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
三、启示
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和拜物教理论得到的启示:
第一,劳动异化和拜物教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而产生的,尤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机器化大生产显现的最为明显。但同时,机器大生产的时代,社会分化为两个主要的阶级——有产者阶级和无产者阶级,伴随这两个阶级的形成以及两阶级矛盾的突出,劳动异化和拜物教的特征显现的更为明显。
第二,劳动异化和拜物教并不仅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的国度里,我们知道意识形态的东西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生命力极其顽强。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由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而带来的弊端。而对于劳动在精神层面上的异化,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在我国,商品拜物教有其存在的基础,但这绝不能够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物质财富增长较快,而物质财富的过快增长会使得精神文化建设不能够同步而上,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正在遭受的人民大众较为严重的拜物倾向。但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反对劳动异化和商品拜物教并不是反对市场经济和民主观念,有些人总是将这些概念混淆,统一划拨到资本主义阵营,这是容易铸成大错的。
认清商品背后的秘密,消除异化,反对商品拜物教,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又要不被巨大的物质财富所迷惑,所俘获,坚持以人为本,消除劳动异化,还原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史大纲[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樊昌杨.黑格尔异化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01期;
[3]周本本.1844手稿中异化思想与黑格尔异化思想的比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7期;
[4]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3版;
[5]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6]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