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蚂拐舞本体特征初探

2015-05-30何娟娟蒋波

艺术评鉴 2015年19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壮族

何娟娟 蒋波

摘要: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以模仿蚂拐的动作为其主要元素特征,舞蹈动律有膝部的跳跃、左右顿脚、弹腿、屈肘张掌。其舞姿优美、节奏明快爽朗、动作粗旷、刚劲有力。蕴藏着原始古朴、硬朗稳沉、简拙逗趣的特点,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非常强烈的动律感。本文以壮族蚂拐舞蹈作品《山娃仔》为例,从中提炼出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的动作特征并对其动律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壮族 蚂拐舞 性格特征 舞蹈动律

壮族民间舞蹈是来源于壮族的祖先们长期以来勤劳以及智慧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民族文化等特色。这一点从花山崖壁画上就可以清晰的得到一个很好的见证,花山崖壁画上的动作正是我们文中所说的蛙形舞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原始壮族民间舞蹈的蛙形舞姿并没有消失不见,从现当代众多的壮族舞蹈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从中找到原始壮族民间舞蹈的遗存。

壮族民间舞蹈作品《山娃仔》是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的典型舞蹈之一,编导根据蚂拐舞蹈的艺术形态特点和壮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及其宗教信仰创作出这个优秀的作品。作品《山娃仔》中的舞蹈体态形样式各异,在传承下来具有独特特点的蛙形舞姿的基础上,还根据现代生活文化的进步对舞蹈的蛙形舞姿上进行了一些加工。这足以看出壮族民间舞蹈原始的动作元素被代代相传,并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进一步赋予了其更加丰富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体态特征分析

体态,是所有舞蹈基本形态的表现形式。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民俗不同,因而他们的民间舞蹈都各有其特点,并始终相融贯通到整个舞蹈的过程中。其独特的体态造型和风格特征,是其他民族舞蹈所不能模仿和替代的。蚂拐舞的基本体态是“蛙式”:双腿向两旁分开,大腿与小腿垂直,双手打开弯肘向上或者一手叉腰、一手屈肘向下,型态好似蛙,给人一种气势恢宏而又雄壮神秘的意蕴。这些体态的形成与壮族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他们崇尚青蛙、模仿青蛙的不同形态,与“花山崖画”上的“蛙式”图像极其相似。

舞蹈作品《山娃仔》是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在现代艺术作品的运用之典型舞蹈之一,其编导依据蚂拐舞蹈的艺术形态特点和壮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及其宗教信仰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山娃仔》中的舞蹈体态形样式各异,在传承下来具有独特特点的蛙形舞姿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生活文化的进步对舞蹈的蛙形舞姿上进行了一些加工和创造。在作品《山娃仔》中,它的基本体态是保持蛙形舞姿,下半身半蹲状,大腿与小腿垂直成90度;上半生立直,双手保持屈肘向上。上半身直立,双手屈肘斜前打开,左腿屈膝,右腿伸直于右旁。舞姿优美、节奏明快爽朗,男生的演绎也显得动作粗犷、刚劲有力。其体态与壮族民族文化和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反映出该民族勤劳淳朴的民族性格和原始古朴的宗教信仰。

二、动律特征分析

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它必须深入到民族生活的各个细节,热爱民族生活,挖掘、研究继承与弘扬民族舞蹈文化的优秀传统,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去挖掘更加深层的内涵,呈现更为多彩的外观,强调大胆的创新,以研究性、开放性、前瞻性的意识以及融合现代的审美理念,兼顾处理好每个作品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这是当代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蚂拐舞它是流传于红水河中游两岸的天峨、南丹、东兰县的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现有的相关内容遗存及舞蹈片段的表演都是较为简单的,其舞蹈动作也仅只是对人民生活和劳动的简单模仿和再现,从舞蹈肢体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几乎难以构成动律特点。但是,正如日本著名舞蹈家石井漠所说:“舞蹈也与其他艺术一样,决定其本质的是动律。”没有动律的舞蹈是不能存在的。假设我们从蚂拐舞舞蹈中的基本形态、动作特征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不难发现,蚂拐舞的表达中蕴藏着原始古朴、硬朗稳沉、简拙逗趣的动律要素及特点,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非常强烈的动律感。我们来看看壮族蚂拐舞的“蹲裆跳踏步”。壮族蚂拐舞的表演场地主要是在人们日常劳作的田间、地头,由于其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愉悦别人,而是在进行一种具有娱神功能的神秘而又庄严的祭祀活动。在蚂拐舞“跳踏步”中的踏又或是为了反映人们在劳动中用脚用力踏平土地的动作,因此壮族蚂拐舞的“蹲档跳踏步”并不像其他民族的舞蹈那样或是发出悦耳的声响,或是表达出轻快欢乐的情绪。而始终保持着其古朴、沉稳、简拙的特征。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同样都是以“踏”为主要表现形式却从风格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韵味。

三、蕴含的民族文化

(一)崇拜意识

蚂拐舞蹈对动物崇拜意识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壮族先民们把蚂拐与雨水和丰收密切相联系起来,将蚂拐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灵,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和舞蹈,通过祭祀和愉悦蚂拐神来驱灾逐疫,祈求风调雨顺,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壮族先民们崇拜青蛙不仅是为了求雨丰收,也与壮族先民氏族的形成发展、繁衍生息有着密切联系。壮族古代到现代都以崇拜青蛙的祭祀舞蹈,是因为壮族人民觉得青蛙的鸣叫和雨水,丰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先民们认为蛙鸣天才下雨。这正如古人所说的“农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按着远古人们万物有灵的观念思维方式,青蛙和天上的雷王一定有一种很神秘的血缘关系的。认为青蛙是雷王之子,雷婆之子的许多传说便应运而生了。青蛙崇拜也就随之产生了。前人指出“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了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所谓的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于是就产生了动物崇拜。当壮族先民进入农耕社会后,发现了青蛙与农业的丰收有着如此重要的关系。

(二)民族精神

舞蹈《山娃仔》以壮族蚂拐舞为创作基础。蚂拐舞是以青蛙式的方形结构形象为其舞蹈的造型基础,以模仿蚂拐的动作作为其主要元素特征,通过各种蛙形的舞姿变化充分地表现壮族人民质朴、勤劳、沉稳、粗犷的民族性格。蚂拐舞不仅带有原始舞蹈的特征,而且反应了农耕社会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政治面貌。既包含民族舞蹈与祭祀的成分,又包含民族文化的因素。它不仅反映的是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还体现出了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寄托了整个民族美好的愿望与理想,渗透着整个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彰显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生活信念,才能促使壮族人民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境,才能使壮族人民保持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不断地开拓美好的新生活。壮族蚂拐舞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迷人的动作体态讲述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并且逐步的发展成为一种表演形式,具有延续性、传播性、技艺性、文化性、民族性。它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对振兴壮民族精神,塑造广西特有的形象,弘扬着广西民族文化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作为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舞蹈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且作为科研项目《壮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的结题论文。批准号:桂教科研,【2011】22号。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张种丽.民间舞动律初探[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0,(01).

[2]吴冠铭.壮族民间舞蹈动律特征初探[J].民族艺术,1989,(01).

[3]覃彩銮.壮族舞蹈文化研究[J].民族艺术,1997,(03).

[4]张小梅.壮族民间舞的保护与传承——以广西艺术学院壮族民间舞传承的探索为案例研究[J].中国音乐,2010,(03).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壮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