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老导演”陈正道
2015-05-30喻若然
喻若然
元旦后上映的奇幻喜剧《重返20岁》,上映首周拿下1.27亿元的好成绩,它在点映期间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本片还有个韩国版“双胞胎”《奇怪的她》,其导演黄东赫已年届不惑。他看了中国版之后说:“这位中国导演拍得比我更时尚,更年轻。”没错,《重返20岁》的导演陈正道乃80后生人,今年只有33岁。
早出道,早上道
他觉得《重返20岁》比《催眠大师》更流畅更精致,不过他也说:“也许票房的进步比我实际的进步更大。”
“2014年是我从影十周年耶。”陈正道说话时带着台湾腔,笑起来,小眼睛在胖乎乎的圆脸上挤成一条线。大学四年级拍摄长片处女作、惊悚片《宅变》,25岁拍出台湾青春电影代表作之一《盛夏光年》;33岁,《重返20岁》冲进内地贺岁档。陈正道的导演资历,比现在很多四十出头的“青年影人”都要老。“华语电影世界里,我估计是绝无仅有的个案吧。”
陈正道的祖辈从内地迁往台湾,他从小家境优渥,个性独立,中学便开始学习绘画,拍摄短片。1999年,台湾刚刚开始学习美国,考大学要通过申请,文化课成绩只是参考依据。正在念高三的陈正道刚好赶上第一批“实验”。这批学生都没有太大的高考压力,陈正道甚至有时间拍短片,还得了奖。最后他连学科考试都没有参加,全凭两部短片和口试成绩,直接保送到一所设计专科学校。
进了大学,他的专业跟拍电影也没有关系,在陈正道看来,大学只是一个青春历程而已。“在台湾,很会读书的人和不会读书的人,出来之后赚的钱差距很小。”陈正道的大学时光,花了很多时间拍短片,其中《狂放》入围2004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竞赛单元与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之风”竞赛单元。这些经验为他后来接拍《宅变》打下了基础。
早早出道的陈正道,对成功和挫折的体验也比其他同行早一点。
拍完《盛夏光年》后,他曾有过一段“飘飘然”的时期。“在台湾电影市场那么差的情况下,竟然卖了1000多万台币——当年的年度票房冠军也往往才1000多万而已,并且还卖了16国版权。”那段时间,他经常飞来飞去参加各国影展,“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是,在台湾拍戏的四年,市场一直不景气,他的骄傲情绪又让他变得不好合作。他终于发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只好重新学习怎么选择合作方,怎么跟制片方相处,而这是他早年顺景时并不在意的事情。
2008年,实在无片可拍的陈正道只身到内地发展,但带来的两个天马行空的项目都找不到投资。直到三年后,他才接到小马奔腾的《幸福额度》,算是站稳了脚跟。这一年,他刚好三十而立。2013年,他接拍《101次求婚》,主演是黄渤和林志玲。此后,他被称为“第一位进入亿元俱乐部的80后导演”。但陈正道对这两部电影并不满意。“内地市场工业产值不停地翻番,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商业植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也开始变得急迫,急着跟明星卡司合作,急着迎合市场。” 两部电影口碑均不佳,这让他有了危机感。他事后总结,一方面是不适应环境,一方面是自己没做好。现状没那么糟,重点在于心态。“毕竟内地市场有很多优势,资金充裕,可以拍很多过去拍不了的东西。”
当接到年轻编剧任鹏写的悬疑剧情片《催眠大师》剧本时,他感觉转机来了。催眠题材的悬疑电影,过去几乎没有,这将是一次具有开拓意义的尝试。他告诉自己,“要利用高预算、充足的时间、精美的制作和好演员,去拍好一部类型片。”最后,《催眠大师》不仅在创作上有一定突破,票房也达到2.5亿元,成为他个人的票房新高。
在《催眠大师》的后制阶段,他接到了《重返20岁》的邀约。这是韩国喜剧片《奇怪的她》的中国版,和韩国版同时开发。陈正道喜欢这个剧本,他透露,为了拍这部电影,身价上涨的他拿的片酬反而比《催眠大师》更低。因此,当片方提出减少制作周期,或者赞助商要求更多植入时,他一律用“对不起,我降价了”挡回去。他觉得《重返20岁》比《催眠大师》更流畅更精致,不过他也说:“也许票房的进步比我实际的进步更大。”
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
现在内地青春题材很赚钱,很多青春片就是塞进一大堆时代符号,恨不得用“青春”不停地砸你,催你快想起那个时代。”
陈正道曾说,自己碰上了台湾电影最坏的时代和内地电影最好的时代。不过现在的他又修正了这个说法,“台湾电影最坏的时代,坏的是商业和票房,但那是创作最好的时代,你有机会拍你想拍的题材。内地目前是商业和票房最好的时代,但对于创作却可能不是。”
他以自己最熟悉的青春片举例,坦言《盛夏光年》虽然不成熟,但却很真实地还原了他的高中和大学生活。“《蓝色大门》《盛夏光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些台湾青春片,当年谁都没有想过能赚钱,只是因为成本好控制,所以拍的人多。在市场那么坏的时代,台湾青春片在看似矫情的外表下做了不矫情的事,创作者都很诚恳、很勇敢地再现自己的青春。而现在内地青春题材很赚钱,很多青春片就是塞进一大堆时代符号,恨不得用‘青春不停地砸你,催你快想起那个时代。”
他对内地电影市场的繁荣景象颇为警惕。“中国电影市场进步得比导演快,这是个危机。我明明还没拍得那么好,但是票房已经很高,片酬也给得很高。可是当你的票房超过你的电影品质太多的时候,观众可以随时甩掉你。”
有个初中生看完《催眠大师》后对他讲,电影真好看,看得他自己也想当导演,于是请陈给他推荐电影。陈推荐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致命魔术》,结果这个学生看完之后就不再跟他聊天了。陈正道感慨地说:“我要从《催眠大师》的水平上升到《致命魔术》的水平,你需要给我十年,也需要给这个产业十年。但是观众的成长就在一夜之间,你追起来很辛苦。”
虽然是商业片导演,陈正道却是不折不扣的80后电影青年,观片量巨大,引经据典毫不含糊。他也像内地文艺青年一样混“豆瓣”,看影评,当然也包括自己作品的影评。虽然有些网友的刻薄评语难免让他有情绪,但他还是努力保持理性。“既然走商业片路线,就要经受得起批评。过去夸奖的声音太多,对我的性格造成影响,现在我会多看负面评论,尽量下次做得好一点。这不是对观众妥协,是对自己负责。”
如今的陈正道,面对媒体和观众已经相当老练。《重返20岁》点映场交流,有人赞扬他有“中国版朗·霍华德”的潜质,他连忙笑着说:“你们影评人不要捧杀我啦!” 面对“韩国电影甩中国电影几条街”的说法,他大方回应“至少我还在这条街上追”。采访期间,他侃侃而谈自己对当下国产电影的见地,不过也不忘随时提醒记者,“刚才/以下这段不能写哦。”俨然是老姜一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