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5-05-30洪杨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煤气平行四边形数学知识

洪杨阳

陶行知说过:要根据孩子们不断地迷在某种特殊活动的天性,透过特殊的环境、设备和方法,培养并引导他们成长,踏进未知之门. 这个迷在某种特殊活动的天性其实说的就是兴趣. 兴趣在人的学习和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是获得知识的巨大动力,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于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否保持与发展.

一、课堂合作激发兴趣

1. 精心导入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实践证明,精心设计的情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寓理于情、引情入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中学、学而思、思而行,调动其积极参与知识的生成,体会求知的快乐;生活化、鲜活性的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碰撞和激荡,产生强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念与情感.

2. 运用课件激发情绪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强大的动力,因此,要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图形、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如在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为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制作一个“快乐的动物园”小课件. 画面上是几种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的住处,可大门都被锁着,每把大锁上都有一道题,题的结果便是密码. 只要你准确输入密码,大门就会打开,里面的小动物就会叫着来欢迎. 如果计算错误,电脑就会发出一声,并提示:“再算一算!”书本枯燥的练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学生们为了看到里面的小动物,便认真地计算每一道题,结果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起了他们乐学的情绪.

二、重视操作增加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教学,特别是有关图形知识等概念,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认识,教学难度较大. 但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他们就会很有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能不能找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接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要求每一名学生都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沿着一边上的高剪下一部分平移到另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动手实验,让每一名学生都体会到: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化成面积与它相等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学生通过人人动手操作后自己发现规律,自己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这一知识终身难忘.

三、联系实际提升兴趣

1.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华罗庚说:“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的、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当前的数学材料,多为抽象化、理解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 数学内容对学生显得更为抽象. 教学中应把数学知识巧妙结合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中,融入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身边”的亲近感.

如“相遇问题”的理解,可创设情境:放学回家了,小明准备从学校步行到家,这时他的爸爸骑着摩托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接小明. 要求学生从运动的方向、运动的时间和运动的结果来考虑,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出示了例题:“小明和他的爸爸同时分别从学校和家里相对出发,小明每分钟行走60米,他的爸爸每分钟行驶300米,经过5分钟相遇. 学校到小明家的路程一共是多少米?”显然,这样的例题比课本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有一种真实感和亲近感.

2. 巧用资料进行熏陶

数学教学,教师有时会“斩头去尾烧中段”,学生在课堂上,课本里,嘴里嚼着前人的研究成果,不知道数学从哪里来,更不知道学习了往何处去,即对产生这些知识的背景,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一片空白.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讲一些背景资料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图形知识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体会它们在中国古代作图及测量中的作用;介绍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对各种简单的图形和体积的计算结果及现实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3. 创造机会调动激情

许多学生都以优异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然而经几次考试失败后,就容易灰心丧气,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恶心理. 难道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考试? 我们的教学忽视了实用性,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并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如现在电和煤气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究竟是用电划算还是用煤气划算?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学习过“小数乘除法的运算”之后,教师把这问题交给学生. 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回家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电饭煲的功率是800瓦,每小时用电量是0.8度,每度电量是0.50元;煤气一罐是50元,大约可连续烧60个小时;再通过实践,电饭煲每次烧饭需30分钟,花费0.5 × 0.8 × 0.5 = 0.2(元);煤气每次烧饭也需30分钟,花费50 ÷ 60 × 0.5 = 0.42(元),最后得出结论:用电比煤气烧饭更便宜,且干净方便. 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问题,心灵深处就会萌发一种“数学有用”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巨大力量,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总之,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极大作用,能驱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追求对感兴趣的事物的认识,为达到目的,克服重重困难. 事实更进一步证明,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煤气平行四边形数学知识
煤气爆炸
煤气发电机组DEH控制系统的优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煤气为什么有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