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播电视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责任担当

2015-05-30朱宏伟

中国广播 2015年2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电视

朱宏伟

【摘 要】广播电视应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基础,将舆论导向和新闻规律和谐统一起来,从而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满足群众视听需求。

【关键词】广播电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舆论导向 新闻规律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广播电视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传播的主要载体,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要任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是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基础

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虽经历沧海桑田,却始终一脉相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今天,我们把中国人自己的价值体系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对上述内容进行正确深入的解析,并且准确选择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需要广播电视媒体首先做好功课,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笔者认为在学习中应当做到三个坚守。

(一)坚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难看出,它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必须继承发扬中华文化重要的精神特质。”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它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这种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的精神支撑,也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我们应当对此有充分的自信,也应当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去继承和升华。

当然,我们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时代楷模,不管是九十多岁仍坚守在手术台上为群众解除病痛的老军医吴孟超,还是为实现中国航天梦想而鞠躬尽瘁的中年精英罗阳,乃至在高考途中勇斗歹徒的青年学生柳艳兵……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同时又具有时代烙印。这正是需要我们媒体人去深入发现和传扬的。

(二)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运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上层建筑领域的道德规范,只有扎根适合的土壤,才会不断吸收养分而茁壮成长。反之,离开了适宜的土壤,则可能“橘生淮北则为枳”。比如我们在学习和报道有关政治民主的问题时,必须弄明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最适合中国国情。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看全体人民是否享有依法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畅通表达利益要求、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以及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国际标准,我们也不用向谁看齐。

再比如对于“自由”的理解。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但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我们不允许非法持有枪支、不允许打着宗教自由的旗号进行宗教极端活动,当然也不会接受有人打着“人权”的旗号对我们说三道四。

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媒体及媒体人如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深、领会不透、掌握不准,就等于手中没有武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个首要任务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要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用自己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示范群众学,帮助群众懂,引导群众信,带动群众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成主体,在多变中争主流,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而统一人们的思想。

(三)坚守为社会凝聚和传递正能量的责任感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这伟大的历史时代,为社会发现、聚集、传播、放大正能量是媒体和媒体人光荣而艰巨的责任。在这方面,许多媒体做了有益的努力和探索。如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活动,以及在“走基层”栏目中开展的多种调查活动等等,都让受众从具体典型中深刻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受众既感到亲切,又受到教育和鼓舞。

但是也必须看到,仍有一些新闻媒体和媒体人喜欢浮在会议上报道领导活动,而不愿深入到基层发现、报道群众中的典型人和事;有的偏重电视的娱乐功能而不重视新闻报道;有的热衷于搞轰轰烈烈的评选比赛活动;还有的挖空心思搞名人的私生活报道。这些报道,不符合大多数受众的需求,有的只是为了契合少数人的猎奇心和低级趣味,不但不能为社会提供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反而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和谐统一舆论导向和新闻规律,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满足群众视听需求的保证

新闻报道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它首先要讲政治取向即舆论导向。导向是新闻的魂。如果没有灵魂,新闻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同时,新闻又有自身的规律,按新闻规律办事,讲究报道艺术,才能使新闻更新、更活、更贴近生活。所以,广播电视首先要有导向观念,同时也要尊重新闻规律。舆论导向和新闻规律和谐统一,才能取得新闻报道的最佳效果,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载体之一。

新闻传播的规律主要包括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透明性、平衡性等。这同我们党倡导的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目标是一致的。“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提倡与践行使新闻回到了它的本源,也为新闻吹进一股清新之风,新闻不新、套话空话连篇的局面得到了改变。2008年我国多家媒体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之所以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就是因为它做到了报道的及时、透明、公开、充分,尊重了受众的知情权。这种良性的互动源于一个起点,即信息公开。而信息公开的起点,即是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与践行。

我们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和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那么还应在哪些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呢?笔者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把身子沉下去,把触角扎进去,为受众提供鲜活、生动的新闻信息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新闻素材,媒体人只有深入下去,贴近他们,才能发现、挖掘出鲜活的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试想,如果记者没有深入广西的深山,怎么可能报道出那么感人的索道医生邓前维;如果记者没有深入江苏的海防小岛,怎么会有守岛28年的王继才、王士花夫妇的新闻;如果记者没有深入基层,怎么可能将高考学子柳艳兵勇斗歹徒的事迹在几小时后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可见,做到信息公开,满足人民的知情权,不仅要靠政府,更要靠媒体人的参与、推动。

现在许多媒体都开设了《走基层》专栏或专题,这对鼓励记者深入基层,提高报道质量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反过来想,又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之举。它说明我们提倡了多年的深入基层仍然任重道远。什么时候到了不再举“走基层”牌子的时候,才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真的有成果了。

(二)加强新闻评论,提升媒体高度,用思想和观点去影响受众

新闻报道一是传播信息,二是传播观点。在当今时代,信息本身不再是稀缺资源,而解读信息则成了争取受众的强磁场。可以说,如今的新闻竞争已进入观点时代、评论时代。正如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所说的:“电视评论可能是最容易塑造媒体形象和使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就全国情况来看,新闻评论存在少、庸、死的状况。“少”指省、市台评论节目少,尤其是市台,几乎没有评论节目。“庸”指平庸,评论不痛不痒,缺少对现实问题的针对性,缺少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解析,也缺少批判精神和建设性的方向。“死”指评论形式呆板,说的是官话、套话,有的甚至是从领导的讲话中摘录拼凑成的,没有哲理上的分析,没有循循善诱的引导,也没有发挥广播电视语言交流和人际交流的优势。好的评论应当高扬社会主义理想,但又不能超越现实,既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应把评论办成群言堂,让群众有表达观点的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同时提升媒体的品位和档次。

(三)不断创新新闻传播形式,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抢占传播阵地,用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媒体的信息和观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收到更好的效果。许多媒体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中央电视台相继推出的“家风是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奖章背后的故事”等特别报道,采用大家谈的方式,不断深化主题,即使没被采访的人,也会跟着这种讨论认真思考问题,收到了很好的启迪效果。再比如,从中央到省台都增加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公益广告,如辽宁卫视利用黄金时段开辟“辽宁好人”专题,每天介绍一两位时代楷模,言简意赅,声情并茂,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对而言,地方台的创新尚显不足,多半是跟着中央媒体走,央视评“中国好人”,地方就评“某某好人”;央视搞“寻找最美xx”,地方台则在各自范围寻找。当然,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地方媒体在节目创新方面会有许多困难,我们希望的是不比大,只比有特点,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播电视媒体有责任承担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念走入生活,真正接上“地气”,变得可亲、可信、可学,从而带动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并积极践行。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电视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