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因材施教实施之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2015-05-30李红桃
【摘要】英语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強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一、学生分层
从初一入学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 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 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 A 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 B 和 C 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大踏步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分层
布朗等人研究发现,凡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反之未设定学习目标者,其成绩较差,而且行动迟缓,缺乏学习兴趣。因此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值,从而引起冲动激发热情,形成实现目标的动力是很有必要的。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长此以往,两级分化现象会愈加严重。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 ,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课程无论在课程标准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
三、教学内容分层
根据新课程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要求 A、B 层学生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C 层学生作一般理解;第三类是难点知识,而课本中出现的知识及练习册上打*号的部分,对 C 层不作要求;B 层作一般理解;A 层要求能突破难点,为以后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用导学单出示各层学生的目标及任务,同时进行学习及任务的落实.
四、作业分层
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课堂作业的要求可以是:C 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 层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A 层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来巩固所学语言。课后布置的作业也分类为 A、B、C 三个层次,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课外指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单纯的课堂延时,也不是变相增加学生的题量负担,而是根据不同层次的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差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而对特长生来说,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英语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等,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过去那种盲目自满、高傲的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便同样有被降级的危险,这样就把压力变成了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报导(初中英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该文为甘肃省2014“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GS[2014]GHB0206阶段性成果,李红桃为课题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