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商务汉英翻译国内研究现状
2015-05-30李太志
【摘要】对商务汉英翻译最具指导作用且最适用的翻译理论非功能翻译理论莫属。在功能以及其他相关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商务汉英翻译蓬勃发展,已经取得了丰富多样的成果。
【关键词】商务汉英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国内研究现状
在各种翻译理论的指导之下,我国商务汉英翻译研究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研究成果也是丰富多彩。以下本文拟对指导商务汉英翻译的功能翻译理论及其研究现状做一简略述评。
一、指导商务汉英翻译的功能翻译理论
笔者认为,在繁多的翻译理论中,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完成用户需求不同、语篇功能各异的文体类型繁杂的商务汉英翻译任务来说,其指导作用更是有针对性,其指导意义更加实际。以下仅对功能翻译理论做一简述。
1.功能翻译的主导理论:“目的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德国两位翻译理论家弗米尔和赖斯首先提出来的“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的主导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将“行为理论”引入翻译理论之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这就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目的原则认为,一项具体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翻译一个文本到底是需要直译还是意译,或者二者中和。同时,翻译目的还决定了具体的翻译策略。但是,因为翻译目的和原文写作意图可能相背,以及其他原因,诺德在弗米尔的“目的原则”基础之上,继而提出了“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这两大原则相辅相成,既要实现翻译的目的,又要尊重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2.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与功能翻译学派的观点有不少内在的联系和互通性,特别是结合到应用翻译的实际,对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的翻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更是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功能对等”理论是在他翻译研究《圣经》的工作基础上提出来的。他最初提出的“动态对等”是指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2]再现源语信息。不断发展完善的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4Es”:
Equivalence of semantic messag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原文的语义信息与译文语义信息对等)
Equivalence of stylistic messag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原文的风格信息与译文风格信息对等)
Equivalence of cultural messag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原文的文化信息与译文文化信息对等)
Equivalence of response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原文读者反应与译文读者反应对等)
二、商务汉英翻译的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对2007—2009三年期间我国商务英语论文发表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的统计结果,“涉及语言技能的论文中,关于翻译的论文占37%。从翻译角度切入研究商务英语的论文数量最多”。从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时间里,“在外语类核刊上发表的商务英语论文有二百多篇,涉及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教学、商务文化等内容。其中,商务英语翻译类文章名列前茅,占16.6%(2006-2010年)”。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我们发现,有关商务翻译的论文数量很多,一些高质量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上海翻译》(原名《上海科技翻译》)上,这些论文基本上能代表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刘法公在《中国翻译》上发表的“商贸汉英翻译的原则探索”可以说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商务汉英翻译方面的论文之一。其他相关论文包括:方梦之的“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陈小慰的“商务语篇翻译”、彭萍的“商务文本翻译尺度的探讨”、刘法公的“论商贸译名翻译的统一问题”、顾维勇的“商务英语翻译的文体意识”张传彪的“变通乃翻译基本属性”。
被参考次数较多的国内学者的文献依次是《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何自然)、《文体学概论》(秦秀白)、《商贸汉英翻译专论》(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刘法公)、《当代翻译理论》(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刘宓庆)、《英语文体学引论》(王佐良、丁往道)、《语篇分析概要》(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黄国文)、《英语语体》(侯维瑞)、《广告英语》(崔刚)、《新编语用学概要》(何兆熊)、《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胡壮麟)、《广告英语》(赵静)、《应用翻译功能论》(贾文波)、《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包惠南)、《商标英语》(贺川生),其中涉及到翻译的国内学者依次为刘法公、刘宓庆、贾文波、包惠南,而涉及商务汉英翻译并引用次数最多的专著首推刘法公的《商贸汉英翻译专论》。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与商务汉英翻译有关的一些专著或教材还有许建忠的《工商企业翻译实务》(2001)、刘法公的《商贸汉英翻译评论》(2004)、贾文波的《应用翻译功能论》(2004)、李长栓的《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2004)、顾维勇的《实用文体翻译》(2005)、李明的《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2007)、刘季春的《实用翻译教程》(2007)、李太志的《商务汉英写作修辞对比分析与互译》(2008)等。
可见,与商务汉英语言文化对比分析与翻译联系较直接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所以,这就意味着在此方面的研究空间还是较大的。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1Nord,
[2]Christian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1:1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 — 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91.
[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國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58.
[4]叶兴国.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外语,2011.
[5]王立非.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J].外语界. 2011.
[6]石春让,白艳,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