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里土陶的造型与装饰特征
2015-05-30黄辉
摘 要:伏里土陶是具有典型的本土艺术特色和审美意蕴的民间传统艺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不断创新,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伏里土陶的造型与装饰特征的研究,不仅能使更多的人了解伏里土陶的独特魅力,而且对伏里土陶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伏里土陶 造型 装饰一、伏里土陶的产生背景以及存在现状
伏里土陶是伏里村所独有的民间艺术作品,是中国民间土陶的一朵奇葩。伏里村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属古黄河下游的黄淮泰岱文化区。该地区广泛地流传着伏羲的传说,相传为“三皇”之首伏羲的故里。此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质结构复杂,制陶所用的黑立土、红胶泥、白高岭土、红石资源丰富,而伏里村外的“黑风口”就产有此类资源,这就为伏里土陶的产生以及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伏里土陶起源于5600年至43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该区大量土陶文物的出土(从新时期时代到夏商周时期至明清各朝代均有),为伏里土陶的产生历史提供了事实依据,同时也说明了伏里土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伏里村具有土陶产生所必需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在这种背景之下,伏里土陶应运而生了。
伏里土陶在5600年的历程中,可谓跌宕起伏。在“文革”时期,伏里土陶曾一度停造,后经“伏里土陶传承人”甘志友挖掘、抢救、整理和创新,作品发展到了数万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伏里,除了甘志友外,一大批的年轻伏里传承人(以甘言军、甘言地为代表),也在为伏里土陶的传承和发展默默地努力着。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扶持下,伏里土陶已享誉海外,成为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被称为“鲁南民间美术一绝”,是“山东土陶艺术品当中独系发展起来的稀有艺术品种,传流于地面的稀有土陶文物”。
二、伏里土陶的种类、造型和装饰特征
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源远流长的陶瓷,是古代华夏文明的起点。伏里土陶(又名“耍货”)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有了数万件作品,200多个品种。伏里土陶的民间艺人依据作品的功能,把土陶分为祭祀、赏玩、生活三大类。祭祀类的主要有烧香用的圆鼎、方鼎、香筒、香褂等,赏玩类的有大站狮、蟾蜍、龟兔牛等,生活类的有盒缸、八角松枝盆、大小花冠、酒鬼等。在这三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狮面炉、对狮、蟾蜍、汉纹罐。伏里土陶的种类繁多、功能齐全,既是实用用品,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让伏里土陶形成了一种质朴、自然、荒诞、反真实的艺术造型和花纹饰缀特色。在造型上,伏里土陶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伏里土陶的造型整体具有原始风味,纯真自然;二是造型多采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和“似像非像,妙在是与不是之间”的艺术特色;三是伏里土陶的造型不仅鲜明地体现了当地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味,而且还承载了本土文化和艺术内涵。在装饰上,伏里土陶同样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装饰手法简括、明快、质朴;二是具有独特的花纹饰缀手法,并根据器物不同的造型,选用线条纹、乳钉纹、漩涡纹等,表现意味浓郁;三是采用具有本土文化理解的花纹和图案进行饰缀,其中多以菊、莲花纹为主,图案多采用意寓美好和传说故事图案为主。总体来说,伏里土陶具有原始社会新时期的器型、浓厚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和明清艺术的痕迹,是流传至今、珍贵稀有的地上“鲜活”土陶文物。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大站狮和大蟾蜍。下面我们通过这两个作品,来具体分析和阐述伏里土陶的造型和装饰特征。
守门和驮香烛的蹲狮,经过改造和发展成了受人喜爱的艺术观赏品——大站狮。大站狮是伏里土陶三大类中的祭祀类观赏品,在伏里土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图1可以看到,狮头转向左侧,口微张,鼻子和眼睛成圆球形,两耳直立,表情丰富,怒而可亲,威而不凶。狮子的四只脚略微弯曲,稳稳地站着。身体成桶状,略短,后有一尾巴,呈“S”形,成丝毛状,弯曲向上。而图2中大蟾蜍的造型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体造型原始、纯真、憨态可掬,看上去“似蟾蜍而非蟾蜍,细看又是蟾蜍”。大蟾蜍的下半部分被人为而且大胆的简化,主要表现蟾蜍的上半部分。四脚简括、精练,体现了原始风貌。背部整体凹凸不平,以点状造型表现为主,眼睛圆睁,成圆球状,与大站狮的眼睛造型手法相一致,体现了伏里土陶的造型特征。背部有一如钱币的圆形,内有图案,图案一般为“月兔捣药”等关于月亮传说的图案,体现了土陶艺人对民间传说的理解,当属身边生活的一种外在心理表现形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站狮和大蟾蜍在造型方面的表现手法是一致的,整体造型憨态可掬、纯真自然,“既像,又不像,细看还像”,这也反映了伏里土陶在造型方面的特点:反真实、荒诞、“似像非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伏里土陶在装饰方面也有其独特的特点,装饰意味浓郁、淳厚、自然。图1中大站狮的面部表情丰富,眉毛成弯曲形的条纹,眼睛用两个圆球形来表现,嘴巴两侧则选用对称的两条带状条纹装饰,很好地体现了面部表情的变化,生动、自然。前腿和身上以线条纹装饰,后腿下部分也以条纹进行装饰,而后腿上部选用菊花状的花纹,传神、自然、生动,如“画龙点睛,神来之笔”,意趣盎然。尾巴为卷曲的条状纹,很好地体现了大站狮尾巴的生动、毛发的蓬松,自然而亲切,增强了尾部极大的动感。背面装饰较少,以条状纹装饰为主。大站狮的整体装饰纹样以线条纹和菊花纹样为主,花纹装饰得体,饰缀繁而不杂,整体自然,主次分明,很好地体现了大站狮“憨态可掬、威而不怒、亲切自然”的精神风貌。而图2中大蟾蜍的装饰同样浓厚、得体。装饰方面的表现全部集中在背部,而下半部分则无装饰表现。背部大部分以乳钉纹装饰表现为主,成圆球状,大小均匀。眼睛成圆球状,周围有两条带状装饰,似在表现蟾蜍的“眼皮”,使用“拟人化”的装饰表现手法,赋予了大蟾蜍极强的生命力。背部居中有一钱币形的圆形,内有图案装饰。大站狮和大蟾蜍的整体装饰体现了伏里土陶的装饰手法和装饰特征,同样也也反映了土陶艺人的精神世界和当地的文化特征以及民间艺术特征。
三、结 语
伏里土陶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鲁南地区传承历史最为悠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被称为活跃在鲁南大地的“地上土陶文物”。伏里土陶在造型和装饰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韵味,既反映了土陶艺人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情趣,又反映了当地的民间艺术传统特色和艺术特点。传承至今,伏里土陶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伏里土陶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仍需继续努力,好好地传承、创新和发展伏里土陶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卿.伏里土陶[J].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3
[2] 朱纪.历史悠久的“伏里土陶”[J].中华手工,2004
[3] 杨永善.说陶论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黄辉,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