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低起点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董永义
【摘要】本文分析论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低起点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验证了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得出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个性化 焦虑 自信心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源于198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种智力发展理论,是一项心理研究成果,它认为每个人拥有至少八种以上智能,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由于智能的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和发展学生的最强智能和创造力,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将以笔者所在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大学一年级低起点学生为研究数据,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中国矿业大学自2008级新生开始实行深层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即“分层次”和“分课型”结合的方式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生入学即参加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按照成绩(参照高考成绩)将学生分为1、2、3级,分在一级起点的学生属于低起点学生,主要由艺体生,民族生和基础薄弱理工科生构成。笔者任教了2012级四个班级的低起点学生,学生总数240人,第一学期就在班级以及同年级其他老师教授的低起点班开展了有关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学生生源地构成,专业背景,高考英语成绩,英语学习动机,是否有英语学习焦虑感,每周英语学习时间,理想中的英语课等内容,共发放问卷4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23份,48.5%的同学反应英语学习有明显的焦虑感,78.5%的同学每周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不足2小时(主要由于一年级社团活动,其他课业繁重),56.5%的同学理想中的英语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多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笔者引入了“多元智能理论”,重新思考和设计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低起点班中,艺术类学生(艺术设计和音乐学)占了25%左右,考虑到他们的专业背景和艺术特长,在开学初的第一节课上,笔者将所在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5名同学为一组,设组长一名,管理组织课堂小组讨论。所用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第一单元主题为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为了打破传统的讲授单词和分析课文结构的方式,笔者尝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视觉空间智能,即让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用英语介绍各自学习英语的经历,然后小组投票选出表达最好的一位同学,通过让其和小组成员配合绘画的方式,呈现他的英语学习的经历,例如发生在和中学英语老师之间的故事或经历,经过10-15分钟的准备,每个小组的作品新鲜出炉,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经历,有的组同学画出了自己曾经被英语老师留在办公室背诵单词和课文的场景,然后每组代表在班级前用英语展示他们的图画以及英语学习的经历。然后笔者再结合课文内容,提炼课文中的核心词汇和写作技巧。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位同学都参与到了此次课堂活动中去,一方面锻炼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结合他们的专业,让他们重拾英语学习的興趣。此外,在锻炼他们视觉空间能力的同时,也帮助他们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即多元智能中的人际智能。这种通过“learning by doing”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消除了他们的焦虑感,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在培养学生语言智能方面,笔者尝试在读写课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复述等方式并在小组内部进行。每个单元的教学中,笔者都会使用到一些视频资料,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异国文化,比如在讲授如何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这个单元的时候,给同学们播放了四段短视频 (每个1分钟左右),四名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奥地利、英国和加拿大,他们分享了各自在不同场合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经历,然后笔者就按照小组让同学进行复述和讨论,达成一致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口头陈述,在这之前,笔者把一些比较生僻的词汇先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学生在适当输入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比较有效的输出,同学不仅可以锻炼口语而且可以了解非语言交际对于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重要性。在理工类基础薄弱生班级,笔者经常给每个小组一篇2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有时配有插图),让其中一个同学先阅读,然后依次将给其他同学听,既锻炼了他们的听力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普遍反映非常好。
在肢体-运动智能方面,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在“A Test of True Love”这篇文章中,课文介绍了一个士兵经历爱情考验的浪漫故事,小组在分工的基础上确定各自的角色,分别是士兵,带着信物的中年妇女,年轻的女子和旁白,在熟悉了课文的情况下,笔者让同学通过录像的方式(空间视觉智能)展示给班级同学,并对故事的后续进行了一些改编和设想。每个小组成员在准备视频的时候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对角色性格的把握也需要非常到位,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一方面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了个性化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更多是发挥了每位同学的潜能,寓教于乐。
在逻辑数理方面,由于中国矿业大学以理工科学生为主,在低起点班级相对薄弱生和民族生中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一些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演绎推理的活动,比如在阅读方面,会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用英文写出一个主题,比如minimiz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leadership等,分得特定主题的小组开始准备画出和该主题相关的画,然后让邻组同学来猜该主题,一方面使用了视觉空间智能,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了逻辑推断能力和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之高,就算猜错他们认为也是非常受益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写作的技能。
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元智能理论”在低起点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卓有成效的。
1.课堂活动的设计更加多样性,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低起点学生,特别是艺体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专业和其他专业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由于他们在专业学习上花费了太多了时间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导致了他们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他们渴望学好英语,只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引下,有针对性地设计和他们专业相关的英语课堂活动,从空间视觉和肢体-运动智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消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和焦虑。
2.团队式的语言技能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语言技能训练,使得个别内心胆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在小组内部可以取长补短,“三人行必有我师”,5人小组的形式可以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基础较好的同学示范作用将会更加明显,在小组内部形成“赶学、超学、帮学”模式,基础较弱的同学因此受益很多,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学习到的不仅是语言技能,更多的是英语学习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打破终结性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的方式,更有效地对学生语言技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得师生关心更加和谐。如问卷结果所示,更多的学生期待的是比较宽松活跃的英语学习氛围,语言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真实场景的语言学习对于提升语言技能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考虑了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考虑到他们所处时代的特殊性,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设计参与性高的课堂活动,在解放老师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师生都在小组中,老师有时能成为特定小组的组员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比如,分小组描述一个自己目击的犯罪现场时,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因为是他们自身的体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完成的非常出色,每个小组对各自的表现进行了现场打分,评出优秀组,优秀组代表用英语发表了获奖感言,在这样一个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一方面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英语技能,另一方面也使得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课堂更加地和谐,最终受益的是师生双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八种不同的角度設计自己的课堂活动,借助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分组的模式下进行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得所有学生能得到均衡机会去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技能,这正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每个同学在学习中都有强弱项,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他们的强项去做一些教学改革的尝试,比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做上述的尝试,那么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成功,最后引用王守仁教授的话,“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才能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裴正薇.多元智能发展观与综合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8, (129):57-62.
[4]田友谊.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J].高等函授学报, 2005(2).
[5]赵平.多种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0(4).
[6]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该论文为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校级教改项目“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高校低起点学生的英语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合同编号(2013B09)。
作者简介:
董永义(1981-),男,汉族,江苏江都人,硕士,讲师,中国矿业大学大学外语部副主任,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