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疑启思 引发探究

2015-05-30汪静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悬念情境探究

汪静静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知识面也比较窄,思维抽象程度还比较肤浅,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为了激发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教材内容来设计问题,从问题中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答案的兴趣,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小学数学课程中如何设疑启思,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一、创设悬念情境,引发探究兴趣

教师为了启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悬念情境的问题,以悬念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 因此,在悬念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展开. 根据小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应注重内容的情趣性、韵味和吸引度,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为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探究问题的答案. 为此,教师应以问题的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疑惑感,并借此来激发探究答案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问题悬念情境的设计上,教师应注意悬念的浅显易懂,让学生感觉问题的新鲜,并且在老师的启发下,能一步一步地解通答案,获得数学知识. 在为高年级设计数学问题的时候,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注意悬念的趣味性和思考性,使学生展开联想和思考. 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上,应符合数学知识的特征,所选出的问题必需反映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原理.

如在上“圆的周长”(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单车轮胎等圆形物体,然后借此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上班的单车的轮胎坏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省事的办法,根据这旧轮胎的周长和直径的比例,买一个新轮胎呢?”这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悬念的浅显易懂,也易于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学生测量了轮胎的周长和直径比例之后,就此询问:“从轮胎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推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关系应该如何?”在这悬念下,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总结出圆的周长比直径总是多三倍. 这样,教师可以推出圆周长的公式:圆周长 = 2 × 3.14 × 半径. 通过教师对悬念问题情境的启发和引导,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培育了他们学习的成就感.

二、营造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动机往往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动机的作用下,学生往往会主动地学习,并且自发地热爱学习. 由此可见,在设疑启思,营造问题情境上,教师应该围绕刺激学生的动机来展开.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是比较好动、好奇、好问.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上,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围绕激发学生的动机来展开.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上,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并以新旧知识冲突的关键所在来设计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的题目创设冲突情境,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在引发疑问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误区来开展. 同时,小学生还处在年幼的阶段,学习方式的主动性也比较差. 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和思维特征,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地去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难度给降低,使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引发学生、由浅入深地去思考问题,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第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凑为新图形,新图形的模样是什么?有哪些正好是我们学过的?第二,拼凑成的平行四边形,底边是三角形的哪一条边?这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活跃思维的基础 上,也能使学生思维获得了启发.

三、设计开阔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提问往往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教师为学生探究知识的有效办法. 为了引导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细致地思考问题,并有自己独创的方法去发现、探索问题,总结和归纳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设计开阔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并引导他们独立地去思考问题,用独特的方法去发现、探索和总结问题的答案.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为了设计开阔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应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问题. 如在讲授“分一分”(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开阔性思维,可以设计如此的问题:“为了排演一次节目,如何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分类,组织晚会节目呢?”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自然也提出可以从男女性别、衣服颜色、发型、身高、脸型、运动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对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引发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以及培育创新思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巧妙地去设计问题,力求做到问得好、问得精、问得巧,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提问对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知识、活跃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悬念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