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乡土历史资源激活德育功能

2015-05-30田桂华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激活德育

田桂华

摘 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各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相融,甚至冲击、竞争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倾泻、排挤和侵蚀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今经济发展大潮风起云涌,主流文化思想受到冲击和挑战,学生易受蒙蔽,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把乡土历史渗透其中,更易被学生接受,也适用今天的教学改革需要,运用昨天的历史,端正今天的思想,指导明天的行为。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成为今天教育教学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乡土历史;激活;德育

一、新课改需要新的乡土历史教学

乡土历史是本地区的历史记忆,是最鲜活最便利的教材,因为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当地人引以为自豪,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激活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本地的人文与自然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对保护环境和改造环境大有裨益。从当今教育的大环境来说,把对大环境的认识与小环境相结合也是我们时代发展的需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要保护好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让这个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所接受、吸纳。

对乡土历史的挖掘与保护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任务,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我对辽宁地区特别是沈阳地区历史文化进行了归纳整理,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随时切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对德育的渗透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新课改形势下把乡土历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在新课改形势下,把乡土历史融入教学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和不同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得以有效地生存、发展与应用,关系到发展、繁荣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大业,也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

要搞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扬工作,除了增进对本地民族文化的认识、欣赏和尊重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树立传承民族文化的理念,唤起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认识与肯定,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让广大的青少年学生通过学习乡土历史真正认识到本地民族文化的价值,引导他们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的精髓,认识到这种形式“落后”的东西中包含着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从心理上解除他们长期以来认为贫穷、落后就是他们的历史传统造成的这一片面想法,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家乡和祖国。充分调动学生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传承民族文化,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拿沈阳地区为例,这里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就拿建筑为例,从7200年前的新乐人在这片热土上建筑营造房屋,进行渔猎生活,开始创造沈阳的悠久文明,到2300年前沈阳建城,并不断发展,再到21世纪沈阳众多标志性、地标性建筑栉比鳞次,不同时期的优秀建筑与沈阳历史相伴,共同构建了沈阳的悠久历史文化。沈阳故宫,锡伯族家庙,老中街等都是很好的乡土教材,可以因地制宜对学生进行教育。

2.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生于斯,长于斯,难免受这片土地的深刻影响,把乡土历史搬入教学中来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实阵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乡土历史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爱国主义这种内在情感,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需要外在的环境去催化,如何让这种情感驻留在学生心中,成为永久的情愫是我们教育工作中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于是乡土教学成为时代的宠儿,事实也证明,乡土历史是我们当今需要大力开发的宝贵资源,把它应用到教学当中,真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走进家乡史如沐春风。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史能更直接性、更具体地吹开学生心中爱国主义的花朵,使之开得更艳、更长。我们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就是最好的教育平台。为了纪念那段屈辱的历史,激励中华儿女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沈阳市两次修建扩建“九一八”纪念馆。只要站在巨型残历碑面前,无人不肃然起敬,一股愤然之情油然而生,这座碑石就是最好的老师。又如,小英雄谢荣策纪念碑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很好的物证。大爱不言,历史无声,但此情此景就是最好的说教——此时无声胜有声。沈阳地区的历史文化非常厚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珍贵的乡土史料克服教育中的抽象、空洞的弊端,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3.有利于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与情感的培养

家乡都有它的一部发展史,很多学生都对家乡历史很感兴趣,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家乡,我们通过挖掘家乡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家乡的多彩风姿、家乡先民的淳朴。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对家乡史的认知,从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家乡走进课堂博得学生的极大欢迎,从而也带动了学生去搜集整理素材,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讲坛,所有的学生都有权利和资格去介绍自己身边的实例。这样家乡就变成了一位历史老人,在侧耳聆听,也在不断校正,在不断补充学生所讲。师生真正地融合到一起,成了一个教学团队。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大佛寺、偏堡子遗址、烽火台等文化古迹,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原来自己的家乡还有这么厚重的历史,从茨榆坨西山古人类遗址到西汉建辽阳县到明代的烽火台再到大清移民的满都户等历史文化留存,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别一番的感觉。也可以去蒲河湿地公园亲身体验家乡的秀美风光,水泡儿连片、水草匝地、林木参天、丛蒿蔓延、水鸟嬉戏其间,加之半倒伏在河床中的树木,此景大有江南热带丛林风味,还有什么景致比这家乡的风景更美呢!也可以观光家乡的国家地理标志辽中鲫鱼与玫瑰,扩展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资料收集和材料交换中亲身体验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光辉灿烂文化之情,提高學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文化、艺术等素质的提高。

4.有利于践行历史新课改的理念

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改,教师的身份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台前走向幕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大声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这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习效果大为改善,解决了历史课单一说教的枯燥模式,较好地践行了“让学生主体广泛参与实践与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新课改理念。由于学生对乡土历史较熟悉,在教学中,通过辩论会、演讲会、参观历史遗址、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兴致盎然的良好环境。加之教师把课堂知识迁移到课外,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教学模式也是随之多样化:多媒体课、活动课、演讲活动、辩论会、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此,使历史课堂“一言堂”“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也在活动中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乡土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与学生发生互动,才能彰显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才能最终体现乡土课程资源的价值,乡土历史教学可以看做是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过程。由此看来,把乡土历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是保持民族传统和发展地方文化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加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践行了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理念,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改变。可见把乡土历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好处多多,且是势在必行的。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愈发重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对一个人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而乡土历史教学的切入正迎合了时代的需要,把抽象的说教具体化,这样才能点面结合培养时代新人,与时俱进,为家乡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激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英语课堂中激活快乐因子研究
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活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