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应具备的能力
2015-05-30杨红忠
杨红忠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催动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也逐步入轨。那么,新课程大背景下,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必须具有新课程开发能力
“上学有资助、升学有门路、就业有保障”既是当代社会对职业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可看作目前和将来职业中学的办学导向。“三有”目标有其理论上的前瞻性,更有其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贯彻落实“三有”,开好、开足、完善、丰富、提升职业中学现行的课程、专业无疑是夯基固本之策。需要指出的是,现行的教材和课程大都是传统职业教育范畴的衍生物,是和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相契合的。与时俱进是教育也应该是课程必须具备的理论品质。改革原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与学生发展、经济进步、社会变革不相适应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而根据时代和社会需求,根据职业中学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删减和革除、淘汰过时的、没有生命力和开发潜力以及开发前景的课程门类,新开和增设与市场与就业趋势相吻合的专业课程,是当前职业中学管理层迫在眉睫的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地域特色产业、特色专业、特色文化的展示窗口和实践平台。平顺县农业职业中学地处太行山区平顺县,这里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县、旅游名县、绿色农产品大县、革命老区、劳模之乡。近几年大唐风力发电项目、航天工业园区、苗庄工业园区等知名骨干龙头企业(公司)相继入驻平顺。文物、古村落、旅游、中药材、绿色农产品及新型工业项目,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应该是平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潜力产业、朝阳产业、优势产业和拳头品牌,因此,职业中学课程体系应盯住这个大趋势、大市场做文章,巩固自然学科,保留传统优势专业,延伸传统专业,拔高衔接性课程,增亮品牌专业,打造前沿专业,开创“传统+特色+创新+前瞻”外向型新课程体系。初步设想新开平顺文物旅游、古村落民风风俗、新型工业前景等三门专业课程。对于职业中学而言,新课程开发力就意味着生源吸引力、学校发展力、未来就业力、社会关注度。
二、必须具有新市场预测力
扎根当地,面向市场,培养技术型、实践型、实用型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学以致用,扩大就业,促进就业,保障就业,是职业中学的办学旨归。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转化为现实技术力、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教育性与实践性、教育力与实践力相结合、相统一的特征决定了管理者一方面着眼于“教育”,即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必须着眼于实际即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与职场需要无缝对接。达成这个无缝对接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核心的追求,也最能展示职业技术教育的实力和效益。一个智慧的管理团队,一个有引领性、开拓性、创新性、前沿性的管理者,在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交互碰撞而交互影響,而且相互竞争,职业学校生存维艰的窘境中,要想引导职业教育走出低谷,走出困境,突出重围,走上高地,就要两只脚同时抬起,一只踏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理论门槛,打开天窗,吮吸清新气息;一只脚踏进社会和市场,及时敏捷地把握社会信息、市场脉搏,弄清社会与市场导向,适时适当整合课程和专业。较之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业学校管理者多了一副探测市场、职场动向的担子。市场的瞬息多变性常常让专业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士望而却步,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难度更大,涉猎当地经济发展动态,熟知市场理论,稳步而又迅速地提高市场波动预测的敏感性、市场波动规律的总体预见性,提高管理者的市场预测力,在这方面我们的确任重道远。
三、必须具有新科研探究力
职业技术领域的教育科研有别于基础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科研的异化,但又与基础教育科研存在基因上的连接性与传承性。职业学校的领头雁必须是职业技术教育科研亦即新科研先行者。一直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处于弱势,职业技术教育科研也沦为可有可无、无足重轻的“角色”。职业教育工作者自身也对这一课题讳莫如深,所以,相当一段时期,职业学校仿照、沿袭、套用基础教育学校教研模式,从事低效、无效的亦步亦趋“填鸭”“描红”式的所谓“科研”,一无特色,二无亮点,三无出路。科研质量、科研成果、科研素质的推动力、支撑力、牵引力是不容置疑的,科研质量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水平线,一所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它的办学起点有多高,办学前途有多远大,办学效益有多好,与它的内在的科研合力和科技含量密切相关。新科研探究力表现在:(1)能主动把基础教育科研与职业教育科研打通,实现资源融通与优势互补、共享;(2)能立足职教实际,科学定位职教科研的方向、目标,把学校的短期、近期科研发展目标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3)能瞄准市场、职场,找到职教与社会需求的过渡块、连接带、转化点。依托科研,撬动职业教育转化为切近现实能带来实际效益的生产力;(4)能提升职业中学的品位、声誉,助推“特色化、现代化、一流化、职业化”职中进程;(5)能就职业教育科研前景提出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四、必须具有新教师配置力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影响着教师的配置。普通职业学校教师有专职与兼职两种,专职教师通常从事自然学科教学,兼职教师从事专业教育,而且兼职多余专职。长远地看,这对职业教育发展是不利的。面临时代和职场的挑战,在教师配置上必须体现出全新的配置视角和配置能力:(1)加快专任教师专业化,即使专职教师在自然学科、基础学科技能外,兼有特色专业之长,能开新课、特长课,成为横跨自然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通才;(2)加快专业教师规模化,通过校本转化,择优引进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适度扩大专业教师数量,打造一支专业精、技能优、成建制的适应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专业师资团队;(3)适度外聘兼职教师,在保证兼职师资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压缩和减少兼职教师数量,兼职教师梯队朝“少而精”目标发展。逐步确立专业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大梁作用,优化专兼职师资结构;(4)搭乘新课程改革快车,尽快促进教师成长成熟成才,推出职业中学课改名师。
五、必须具备协调沟通力
对内强化内涵发展,对外实现知识、技能转化或教育成果落地,是职业中学的总体走向。办外向型职业教育,帮助和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培养实践基地。实践基地(训练基地、岗前实习基地、综合性实践基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自创、可以校企(厂)共建,或校企合作,无论何种形式,都要求办学者走出校门,开门办学、开放办学,走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走出去,不仅仅是一句话,考验的是管理者的人际沟通力、关系协调力、随机应变力。管理者的人气、人脉指数,很大范围内影响学校外向拓展的时空。学习并善于、精于与校外单位尤其是与学校专业对应的企事业单位交往、交流、沟通,达成共性意向,也是职业管理工作者一门不可或缺的功课,它挑战的是管理者的智慧、洞察力、交际力。
五力齐备,才能在未来的职业教育竞争潮流中兀立潮头,破浪前行。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