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美术合作教学模式
2015-05-30王淑彦
王淑彦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改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和飞跃。各地的美术教育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在美术学习中,兴趣的培养与创新能力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严峻问题和考验。
在美术学习中,兴趣的培养与创新能力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传统的美术教材对美术作用于历史、文化地位、艺术发展史讲述得很全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热爱文化艺术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又恰恰是美术学习中最最重要的一点。
新课改的美术课程是模块教学,在几大模块的分段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激励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喜欢并感兴趣的学科。建立“小组式合作教学”就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合作——必然的方式
“合作式学习”分为两方面:一种是“师生合作”,教师积极地创设学习环境,与学生交流合作,互通有无,互相学习。由“讲授者”变为“合作者”,这样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体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探究和兴趣,把学习变为一种体验研究的过程。把“讲授者”变为“合作者”共同探索、体验,达到美的教育要求。
另一种是“生生合作”,即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式学习,组成小组式兴趣小组学习。所谓“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中,学生之间互相研究、互相启发、彼此交流能够提高学习质量,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把五十人的班级分为五组,每组十人,设定每隔一段时间,停下来,互相看看彼此的作品,彼此找出对方的优点和缺点,总结出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再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办法。这样,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体验——学习的过程
体验性是新课改学习方式的一个特点。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实践、体验和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眼睛看,而且还要用手做,脑子想,达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用感受做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我们还以绘画课为例,传统授课都是在室内临摹、记忆、想象或是写生,早已摆好规定好的物品,学生难免会有一些逆反心理。我们更应该以写生,为手段,把教室开到室外去,进行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地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自由选择、自由取景、随意取材,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三、创造——我们的目的
古往今来,中外美术史上的艺术大师,无论是工艺、绘画还是雕塑、设计方面,都无疑是创造的大师,创新的典范。
创造是学习成果的实现。“合作”是学习方式,“体验”是学习过程,“创造”才是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一定创造性的引导和制造让学生创造的氛围。
如开设一些陶艺课,不止用眼睛看图片,用耳朵听教师的讲述,还要动手体验。在分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亲身体验陶艺的艺术魅力。自己设计形状、图案、用途。可以做一些实用器皿,比如,杯子、花瓶等等,體现自己的心思和心意。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来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陶艺的魅力所在,明白民间艺术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底蕴。
与时俱进是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大量汲取新生事物和多元化的知识来源,打破原有传统的教学理念,开拓思维,用“合作—体验—创造”即“方式—过程—目的”三步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达到最后对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