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
2015-05-30马志伟
马志伟
素质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拔尖人才。针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做了几点浅分析。
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质教育审美教育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科技、高素质人才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据特征的教育。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拔尖人才。在这里,我针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作一点浅显的分析。
素质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综合起来讲,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素质是一个人从事某一工作必备的基础和条件。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所以说,素质是综合表现的结果,素质教育自然也是综合化培养的模式。而“十八大”最新教育方针也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上述几个方面可以把素质教育重新概括为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质教育,审美教育。
一、道德教育
全面发展的五个方向,首先讲德育是有道理的。中国传统教育就非常重视德的培养。从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全部为伦理道德。即使后来孔子授其弟子“六艺”也是被视为教育途径。古人读书讲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品德到树立信仰到关怀国家社稷,德育始终放在第一位。
这是历史文化的遗留,然而在我国当前繁荣的经济形势下,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独生子女家庭对于人格心理上的影响,唯升学为目的的生活目标的畸形培养,都造成了一种发展的困境。这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所有这些正是我国教育界德育工作面临的紧迫课题,因此南京师大的杨启亮教授在其文章中指出:学校德育工作虽然不断地完善着理论,追求着实效,但似乎触及不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由于物欲与道德不再对立,所以德育的形式主义只获得了些虚浮的形式,由此可见,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德育在当前较为深厚的功利教育思想和模式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如今减负已经成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政策性手段,各地纷纷取消学年考试乃至升学考试。而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对象——中小学生来说,如果真能让学生除了在学习压力较轻的环境中学习外,同时加强宣扬值得新时期继承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对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形式应该是活泼的,多样的,载体也是丰富的,全面的,与时俱进的。二、智力教育
OECD(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曾提出,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知道什么是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知道怎样应用的知识;知道谁有知识。其中,第一种,是事实方面的知识;第二种,是现象与规律方面的知识。这两种被记录在各种媒体中,被称为显性知识;第三种,是作事的技能与能力;第四种,是怎样获得知识,是知识拥有者和经验灵感能力的体现,称为隐性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素质。
我国当前的智力教育,无疑在对显性知识的教育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们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夺金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不足,近十年来的高考状元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的又有几人?而黄全愈教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这样说:“智商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奥林匹克竞赛,但只有假造力非常强的人才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提。”这不仅是对中国籍人士迟迟无缘诺贝尔奖的遗憾,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国内教育现状的批评。
我们看过这样一个案例,在美国流行一种“木匠教学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给孩子们一些量尺和木块,由孩子们自己去量它们的长宽高,然后自己拼出一些简单的物体,看起来像游戏,实际上是让孩子们在操作中掌握了尺子的用途和方法,也理解了线段间的加减关系,而教师只是布置了任务和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此法的最大好处,是始终让学生处在一种具体的操作之中。它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大大地锻炼了孩子们自我发展和亲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按照老师事先规定的方法去做,这就充分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相比较,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理论不重创新,重专业不重素质,重理论不重实践重一致不重差异。而黄全愈教授明确指出:“衡量一种教育是不是素质教育,关键看这种教育是不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核心。”所以,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只有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地位,他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力。
(二)培养并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
(三)教师应引导、宽容并适时鼓励学生
(四)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
学校要全面开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还可以开展创新活动课。
三、体质教育和审美教育
加强体育课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两操一课,现在提出的足球进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素质教育的美育不是过去的美术课,教学生画画,而是让学生从广泛的艺术技艺的学习中体会美的存在,感受美的力量,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像绘画、书法、器乐舞蹈等,都是美育实施的载体。现在的劳动课主要是指打扫卫生、做手工。这对培养学生的公德心、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是益的,但也是非常局限的,应该让孩子到社会中去劳动,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带动体质教育和审美教育。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一项关系国家、民族兴衰的伟大的社会工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相互协作,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造就一批又一批建设社会主义的综合型人才。这就是笔者对素质教育的一点肤浅的认识,也是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诠释,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个方向,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