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浅析
2015-05-30符罗文
摘要:一堂成功的优质语言课必定有一个精彩的导语。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場戏的话,那么导语就是这场戏的序幕。运用导语让学生“入戏”,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课文,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语设计;渲染
一节语文课,课前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决定着这节课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一节优质的课必定有好的导语。因为精彩的导语,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设计导语呢?其实并无定规,我认为设计语文课导语不必拘于形式,完全可以根据本人的讲课风格和讲解的内容而定,以期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引入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这种方式的导入深受学生喜爱。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使学生联系课文,轻松愉快的投入课堂学习。
我在讲《落花生》这一课时,我们知道了花生是长在贫瘠的地里的,就问学生,用花生比喻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的人,你知道为什么吗?然后引入这个故事。并顺势引导:为什么种出花生实属意外惊喜,父亲告诉作者“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看看它与故事的原型有什么不同,作者想要向我们表达什么?
设计故事性的导语,所选用的故事一定要和课文有关系,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语的作用。有助于课文的学习,当然了,教师充分准备,才能做到语言生动,讲述精彩,这样才自然,才有吸引力。
二、多媒体介引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导入。因为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珍珠鸟》,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人和人、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信赖。在课前我尝试着先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我是一只小小鸟》,小鸟要飞得更高的愿望和感人的歌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为理解本文主题奠定了感情基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讲《小桥流水人家》的时候,我选择了一组有关小桥的图片,蓝天碧地,流水潺潺,学生在观看时,心中充满了对静谧小桥的喜爱,这样情感的奠定,也为本文的教学目标的落实作了不小的贡献。
三、情感渲染法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的关键。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不可能把课上得成功。当教师对学生、教材了如指掌时,一定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感情充沛了,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最佳。
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提到妈妈,大家会想到很多诗句和作品,如《游子吟》大家都学过,谁来背诵一下,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你回到家,第一声总是喊妈妈。那么,我们的父亲呢?我想先给大家讲讲我的父亲-------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周回家一次。有一年初冬,天气骤然变冷了,雨雪交加。穿着单薄的我,缩手缩脚,布鞋踩在地上,都要湿透了。下课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呼唤我,循声望去,只见父亲推着自行车在不远处,鼻子冻得通红。看到我,举起手中的袋子,原来是衣服和新买的棉鞋。我迫不及待地把鞋子换上,抬起头才看到父亲身上的泥污,父亲却没事似的的笑笑:路滑,不小心摔倒了,不要紧的。说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当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脸色凝重。有的女同学眼眶都湿润了。这时我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父亲,描述感人场景,自然导入课文。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文中的的父亲。
四、情境导入法
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灵丹妙药。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教师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能更好地领会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如教学《黄果树听瀑》时,我首先用幻灯片展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瀑布图,并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诗作为引入,让学生从视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瀑布带给人的幽美的意境。接着让学生闭目、静思、回放。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再现景象,使原先留在脑海的图象得到充实和深化,自然而然地进入文中描绘的意境。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沉浸在灵动的瀑布中,学习积极性很高。
总之,导语的设计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说一堂课好比一场戏的话,那么导语好比这场戏的序幕。序幕精彩了,整出戏就会吸引学生。这样就能真正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简介:符罗文,女,(1989.07—),江西上饶人,毕业于上饶师范学院,本科,中小学二级,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