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民间传统舞蹈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应用
2015-05-30陈瑶王菊黄哲扬刘澄澄
陈瑶 王菊 黄哲扬 刘澄澄
【摘要】藏、羌文化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蕴含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开发并应用它,是一个关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关系的问题。本课题基于藏、羌民间传统舞蹈的历史、特征等的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之上将藏羌民间舞蹈的元素与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角色游戏相结合,讨论和研究了藏羌民间传统舞蹈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对幼儿健康成长、游戏课堂建设和发展的意义。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发研究让幼儿从小置身于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藏羌民间传统舞蹈;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发研究
一、藏羌民间舞蹈的历史关系、现状及特征
(一)历史关系
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西汉时西羌人的一支,加之藏族与羌族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盆地西部的高山、峡谷地区。相同的历史脉络,共同的地理环境,加之与外界的文化交流甚少。所以从阿坝地区的藏族与羌族在文化、风俗习惯、舞蹈方面等具有许多相似性。
(二)现状
近年来政府、文化部门加强了对藏羌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宣传藏羌民族的文化艺术。汶川地震以后,国家政府更是加大了对藏、羌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让藏、羌民间传统舞蹈走上舞台、走出国门,更应该走入课堂,走入民众,让大众由观赏者转化为参与者、实践者。
(三)特征
1.独特性
藏、羌民族主要生活在四川盆地从西的高山、峡谷地区,海拔高、落差大、坡度陡,交通十分不便,使以农牧业为主的藏、羌人民只能用背驮运输东西,长期的负重形成了藏羌舞蹈独具特色的驼背塌腰体态。许多民族的传统舞蹈精髓都在手和上半身。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藏、羌舞蹈的精髓落在了脚上和下半身。胯作为支撑上身和下身的纽带。在藏羌民间传统舞蹈中运用的非常独到,而胯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的重心,形成了重心下沉、驼背塌腰、膝部连绵不断的颤动和以下身脚步的动作带动其他肢体运动的特征。由此而形成的藏、羌民族民间舞蹈的律动性表现为脚步的节奏感。即“三步一变,后撒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四转”。藏族踢踏和羌族锅庄最具代表性,他们都具有旋律简练、朴素热情、顿地为节、步法扎实稳健,节奏鲜明的特点。
2.集体性
藏、羌民间传统舞蹈的集体性不仅表现在为表演的集体性,也变现为创作的集体性。藏、羌民间传统舞蹈创作来源于人们真实的生产生活,是人们对劳作的反映和写照,具有浓郁的劳动气息。主要用于祭祀、过节、丰收的庆祝,抒发情怀。锅庄舞蹈便是藏、羌民间传统舞蹈集体性的代表之一。锅庄在藏族中又称“果卓”是圆圈舞的意思,是有一群人围成一个圆圈载歌载舞,大家互相牵手,舞蹈动作有力、舞姿矫健奔放,体现出藏、羌人与人之间团结、祥和的气氛。
3.可模仿性
藏、羌民族以农牧为主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藏羌传统舞蹈又源于他们真实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因此,它的舞蹈具有真实性、可模仿性。
二、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重要性
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将幼儿游戏分类成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六类。角色游戏是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1]478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能够开发幼儿思维,启发想象力,并引导幼儿他们利用已有的社会知识经验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它是幼儿对现代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能够促进幼儿品质、行为能力的提高和意识的增强,真正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宗旨。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充分体验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乐趣,增强孩子同情心和爱心,为他们健康的体格作保障,这是幼儿园其他游戏所不能及的。
三、藏羌民间传统舞蹈实地调研
本研究对象主要为四川省阿坝自治州、北川羌族自治县,测试学校为乐山市中区部分幼儿园。测试方法主要有访谈、 座谈、 开放式问卷、走访等。实地调研时间为 2015年 4月4日至7日, 11月6日至 20 日。幼儿园角色游戏实验为2015年5月和12月。民间传统舞蹈的调查主要选择了藏羌锅庄和羌族沙朗舞,对幼儿的角色游戏状况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家长进行调查。
四、藏、羌民间传统舞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开发研究的意义
(一)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意义
1.促进幼儿生理健康发展
促进幼儿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特别是身体形态与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藏,羌舞蹈踢踏动作可以促进幼儿腿部肌肉的成熟,融入舞蹈的角色游戏加强了幼儿的心肌和血管的收缩能力,促使血流畅通,代谢旺盛,使心脏,肌肉,骨骼的发育更快更健美。大量动作的重复还会使幼儿的动作能力更加的平稳协调。
2.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1)释放缓解幼儿的消极情绪
幼兒情绪具有多面性,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表现为喜,怒,哀,乐,惧等。幼儿对游戏角色的模仿和想象时,会专注于所扮演角色的动作和语言上,而忘记自己的消极情绪。想象性游戏可帮助儿童降低焦虑与紧张,具有情绪恢复 的功能。因此当幼儿对融入舞蹈的角色进行模仿和想象时,可以调节幼儿的消极情绪,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2)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刚开始对角色的模仿会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生厌倦、排斥的情绪,经过努力获得成功之后便会增强成就感与自信心;对不同角色的扮演和模仿能培养儿童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而在此过程中,幼儿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是渗透式的、潜移默化的。这一形式改变了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的固有方法和途径,体验式教学无疑是最适合幼儿的。
3.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
(1)发展幼儿的交往技能
藏、羌民间的传统舞蹈从集体舞为主,幼儿园儿童对藏、羌舞蹈表演者的扮演中扩大了幼儿的社交范围,增加了幼儿园的社交频率。在集体性舞蹈的模仿中,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协商。选择决策,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调整,从适应集体性游戏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习和掌握了一些相应的交往技能与艺术,对幼儿的交往技能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2)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角色學习
幼儿一出生,就因不同的环境赋予了他不同的角色。对不同角色的了解和学习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幼儿对藏,羌民间传统舞蹈的角色扮演不同于幼儿园常见的社会职业角色扮演,其重点在于身体动作以及对农民劳动的想象上,幼儿通过游戏形成角色意识,学习掌握角色的过程,有助于幼儿适应社会生活。
(3)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在幼儿心智的发展过程中,自我中心是一个必须的驿站,儿童的感觉直觉以及动作都受其影响,幼儿自以为是世界中心,以为世界万物都是以自己的意识运动存在的,而藏、羌传统舞蹈的精髓在于集体统一,藏、羌舞蹈中的踢踏步讲究整齐化—一需要所有参与者同时发出声音,若一个人的步伐错乱便会影响整个舞蹈的质量和效果。锅庄更是会强调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需众人手拉手同进同退同上同下,用左同右。藏、羌舞蹈的集体性可以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学会理解他人。
(二)对幼儿园游戏课堂发展的意义
藏羌民间传统舞蹈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发展,丰富了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课堂的色彩,使角色游戏不中的“角色”具有了舞蹈化元素,锻炼了幼儿的模仿和想象力,但它又与民间游戏中的体育游戏和普通舞蹈教育有着本质区别。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另一层深刻意义便是将幼儿从一个外部欣赏者转变为内部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
五、研究内容
(一)民间游戏的主体
游戏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游戏的主体,其参与民间游戏的人数和内容直接反映学前儿童参与游戏的面是否广。这也关系到学前儿童在素质教育中的整体发展状况。
(二)民间游戏中角色扮演游戏的内容
通过前期的调查结果,学前儿童参与民间游戏的活动主要是体育活动,而对于幼儿喜欢的舞蹈的类节目的游戏活动则非常少,因此,本项目提出将藏羌民间传统舞蹈中的元素提炼后运用到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去,目的是在角色扮演的同时,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六、实践操作
考虑到藏羌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承与普及,我们在藏羌舞蹈动律的基础上,以锅庄为素材,从藏羌人民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中共同提炼、加工创编了一个藏羌人民庆祝丰收的场景的角色游戏。目的是通过角色游戏扮演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感受民族民间文化。
为了验证藏羌民间传统舞蹈运用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我们选取了乐山师范附属小学翡翠实验学校幼小衔接班和到乐山市部队幼儿园作为实践基地,设计了如下的角色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丰收的季节。道具:玉米、毛豆、小背篓、簸箕。
游戏设置:分A、B两组。A组道具为小背篓、玉米。动作为藏族舞步中的退踏步。B组道具为簸箕盛、毛豆。动作为羌族锅庄平步和靠步。
游戏设置:
1.A组小朋友用小背篓背着玉米,以抬踏步,四个八拍走向B组。
B组小朋友用簸箕盛着毛豆,以藏羌的平步和靠步四个八拍走向原A组。
2.互相问候。
3.A、B两组通过舞蹈动作互换位置和道具,进行撕玉米比赛。
4. 跳起锅庄庆祝丰收。
在整个授课期间,我们明显能感受到小朋友对藏羌民族舞蹈十分感兴趣,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接受程度上很直接。但是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幼儿舞蹈动作的学习上不是非常迅速以及课堂秩序稍有混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成员在舞蹈动作教学方面进行了细致且耐心的教学,做到手把手授课,课堂纪律的维持方面,我们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以及课堂纪律比赛,这些问题也都得到了改善。实践证明藏羌民间传统舞蹈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开发与应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1.
[2]刘伟,秀花,吴天德.藏羌锅庄概念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l2.
[3]曾彬,王素月.民间游戏在彝族学前儿童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1,9.
作者简介:
陈瑶(1994—),四川绵阳人,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2级在校学生,音乐学专业。
王菊:(1976—),女,河南泌阳人,音乐学硕士,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舞蹈教育。
黄哲扬(1993—),四川雅安人,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2级在校学生,音乐学专业。
刘澄澄(1993—)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12级音乐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