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

2015-05-30李锋

开放导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风险成因对外直接投资防范措施

[摘要] 2014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事故频发,固然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但东道国和国际因素不容忽视,不仅受经济因素影响,而且政治因素凸显,如经济政策政治化、“国家安全”和“新殖民主义”诋毁等。我国政府应当对内完善监管,强化服务,健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对外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成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F7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5)02-0057-03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论中国海外投资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项目编号:2162014ZYKC06)。

[作者简介] 李锋(1984 — ),山东潍坊人,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

2014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发展,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同步发生。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众多风险,海外投资失败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风险成因,并做到有的放矢,积极应对。

一、2014年以来我国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回顾

1. 政治风险居高不下。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极易受到东道国政治因素的影响,不管是政局变化、政策变更、政治歧视还是战争内乱,已经吃了不少亏,而政治风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仍然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风险。

2. 风险频发于经济欠发达国家。从投资目的地来看,经济欠发达国家是海外投资风险频发地区,2014年以来我国海外投资风险的案例数量明显是发展中国家多于发达国家。需要说明的是,这仅是2014年以来的情况,是根据典型案例的推断。如果拉长时间跨度,我国的海外投资风险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发达国家投资失败的案例更广为人知,涉案金额更多、负面影响更大。

3. 风险集中在能源矿产、制造和工程承包等领域。从投资行业来看,2014年以来我国海外投资风险主要集中在制造和工程承包等比较优势行业以及能源矿产等战略性产业。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的海外投资风险也多集中于能源矿产、制造和工程承包这三大领域。

二、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海外投资风险的成因有很多,既包括母国因素,也包括东道国因素,还有国际因素;不仅有经济成分,还有政治、文化和社会成分,而且政治成因越来越凸显。

1. 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原因如台风、洪水、地震等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界力量引起的,另一类是社会原因如战争、罢工、政府禁令等引起的。埃博拉病毒以及泰国、利比亚、埃及、伊拉克等国政治动荡无疑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

2. 经济发展走势。经济走势左右政策导向,国际及东道国经济发展形势也是造成我国海外投资风险的原因之一,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财政及外汇收支、就业情况等。

3. 经济政策政治化。为了赢得选举、获取支持、安抚民心,东道国政府可能将经济活动政治化,通过对外商投资的行政干预来实现既定的政治目标,换句话说,部分国家将外商政策当作政治工具来使用。

4. 发达国家“国家安全”借口。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标国,但“国家安全”或“国家利益”一直是挡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大障碍。正常的国家安全自然应当维护,我国政府和企业也一直践行和平崛起,但现实中企业的正常商业活动往往被扣上危害国家安全的帽子,发达国家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堂而皇之地歧视中国政府和企业。

5. 发展中国家“新殖民主义”诋毁。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海外投资面临另外一种欲加之罪:“新殖民主义”。虽然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打造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命运和责任的共同体,但在现实中依然存在“新殖民主义”的诋毁之词,有些人还把“一带一路”战略比作“新马歇尔计划”,诋毁之意昭然若揭。另外我们还应当看到,国际社会“中国威胁论”的诽谤也是不绝于耳,这无异于煽风点火,进一步诱导和加剧了一些国家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偏见。

6. 国家间的差异性。对外直接投资必然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法律框架和政治体制,不同的经济水平和管理模式,这种国家差异也势必带来不协调、不适应、不和谐,为投资安全埋下隐患。一些合同纠纷,源于对当地用工、利益分配、环境保护等法规的不同理解,这种国家差异给我国海外投资带来负面影响。

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除了外部原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某些特征也决定了容易遭受海外投资风险。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分集中于欠发达国家的能矿行业或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行业,要么政治风险高,要么行业过于敏感,加之国有企业或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背景,容易招致东道国的抵触和敌对。行业敏感、投资区域集中、企业身份特殊等特征也是造成安全风险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另外,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对中国1000万美元以上海外投资项目的统计分析,相比西方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向高风险地区投资的趋向非常明显。在高风险偏好下,海外投资亏损难以避免。

三、应对策略建议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这也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我国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仍不足以解决所有海外投资风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上层做好顶层设计、中层负责沟通协调、基层落实具体工作,深化改革、内外兼修,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寻求海外投资风险的破解之道。

1. 完善监管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海外投资归根结底是企业行为,企业应当成为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因此,应当进一步改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将投资决定权归还企业,释放企业对外投资的潜能,进一步强化海外投资企业的主体地位和风险意识。

2. 加强政策指引和信息咨询服务。海外投资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和服务,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也需要我国政府强大的风险防控预警和公共服务支持。各部委应通力合作,完善海外投资数据库建设,搭建海外投资环境的权威信息平台,加强国别环境指导,细化国别风险评估和项目安全预警,从国家层面提高防控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建立健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为了支持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欧美各国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有海外投资保险立法作为坚强后盾,而且设立了专门机构提供风险担保和保障服务。相比较而言,我国不仅缺乏专门的海外投资立法,而且海外投资保险的投保率不高,过于严格的投保审查和较高的投保成本使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为此,我们应当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从立法做起,明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政策性身份,确立海外投资保险的性质、原则和承保险别,简化投保流程,降低投保成本。

4. 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利用好原有的自贸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并积极参与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制定,从国际规则的角度加强风险防范和利益保障;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稳步推进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外交,既考虑东道国的经济水平和实际需求,又兼顾东道国政府和民众的情感和意愿;加强与东道国的沟通交流,构建与东道国政府的磋商机制,建立互信、扩大共识,从源头上减少甚至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5. 积极融入当地,淡化“外资”色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当尽量避免“中国式”陋习,淡化“外资”色彩,积极融入当地。包括遵守东道国法规,支持当地建设和经济发展,加强当地化经营(对当地风俗的尊重、采购和销售的当地化、员工雇佣和技术培训的当地化),聘请当地咨询或公关公司,注意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等。

[参考文献]

[1] 陈积敏.论中国海外投资利益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国际论坛,2014(5).

[2] 宋维佳.海外并购风险的识别、测度及防范机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3] 王海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经济风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4] 杨国亮.对外投资合作中的政治风险:现有研究的综述及其扩展[J].经济管理,2012(10).

[5] 张明,王永中.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R].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6] 张友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辨识模式与预警防控体系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风险成因对外直接投资防范措施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民间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