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项教改成果引发的思考

2015-05-30常宇杰

北方音乐 2015年20期
关键词:记谱乐理音程

【摘要】近年来,教学改革方面的相关研究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对传统教学中的不合理方面进行改革,以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但是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违背教学改革初衷及基本教学规律的所谓科研成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教改成果;《乐理与视唱练耳》

近期,笔者学习了一项新的音乐教学改革成果《乐理与视唱练耳》,该著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两门基础课程《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二为一,对传统音乐教学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改革。阅毕掩卷沉思、感慨万千,对作者所要进行的这项改革成果充满了众多疑问与担忧,望与大家探讨共进。

一、将合理的教学逻辑混乱化

纵观我国乐理发展历程,从1900年以前,以西方音乐理论的传入为标志的启蒙阶段开始,经历了1900~1949年我国乐理的产生、发展阶段,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成熟阶段,经过几代音乐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成果。尤其以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为代表,该书从音的产生与性质讲起,按照音律、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调式、转调移调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环环相扣、逻辑合理、条理清晰,堪称我国最成功的一部乐理教材。

而《乐理与视唱练耳》一书中的乐理知识部分却是随意拼凑,将原本已有的系统化、逻辑化、合理化的乐理知识搞得混乱,从该书知识点的编排上可窥见一斑:

1)节奏与节拍、2)音程、3)调性、4)调与调号、5)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6)三和弦、7)拍子类型及音值组合法、8)音乐的基本发展手法、9)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10)关系调与同主音调、11)变音记号、12)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13)乐句与音乐基本结构、14)音乐作品调式的确定、15)节奏的表现功能、16)节拍的表现功能、17)五声为基础的七声调式、18)音程形态、19)转位和弦、20)节奏与节拍的关系、21)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22)节拍重音与非节拍重音、23)音程的音乐表现作用、24)旋律形态与作用、25)中国传统七声、六声调式的音级特性、26)大小调式的音级特性、27)和弦种类、28)和弦的音乐表现作用、29)中国传统音乐的板式、30)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与同名调、31)移调、32)常用记号、33)变化音的类型及其表现、34)半音阶及其表现功能、35)和声功能、36)正三和弦的和声语汇、37)和弦的密集与开放排列、38)离调……62)西方近现代乐理补充、63)中国传统乐理补充。

从以上对乐理知识的罗列我们很容易看出:各知识点之间毫无逻辑关系,纯属随意拼凑。如:作为声音基础的律学相关内容,在整个乐理教学中应该前置,这是符合常理的,(声音是音乐的基本条件),但该书却在最后提及,在全书63个知识点中排第54,对音的产生与性质只字未提。再如:记谱法作为乐理中的基础知识,并且不太复杂、易掌握,放在前面讲,对学音乐相当有益,(因为在与音乐相关的学习中,都与记谱法分不开,提前学,有助于对后面知识的掌握)然而本书却将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32、C譜号61,放在后面讲。再如:按常理,在音程、和弦、调的相关知识掌握后才能学习调式、调性的相关内容,(因为对调式、调性的解释需要有音程、和弦、调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正常的排列顺序应当是“音程、和弦、调、调式调性”知识,这样排列较合逻辑,而《乐理与视唱练耳》一书中的排列却是②音程→③调性→④调与调号→⑥三和弦。

以上是大的框架方面混乱的问题,再细看看每章每节出现的类似混乱问题。例如:本书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在大标题“节奏”之后,全是音符的相关知识,属于记谱法的内容,标题与内容毫无关系,甚至连节拍的概念都出现,就是没有一个关于节奏的内容。

随后而出现的第二个大标题“宫调、徵调三音组”,在没有任何乐理基础的情况下,把这一概念放在全书的第一节,且其标题之后的内容却是关于五线谱的相关知识以及音程介绍。再看其后的大标题“节奏、节拍”之后,又混入记谱法的大部分内容。从本书第一页第一节开始,看到第十二页第一章结束,如坠云雾。诸如此类问题几乎遍布全书的各个章节,因篇幅原因,不再一一例举。

二、将系统的理论知识零碎化

《基本乐理》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各专业的学生,他们多数音乐理论水平极其有限,这个阶段的乐理教学应是音乐的启蒙教育,知识系统性愈强,学生掌握起来更加方便、全面。截止目前为止,乐理研究在这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在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做得很好。以李重光先生的《基本乐理》为例:

从大的方面来讲,从音的产生与性质讲起,依次按照音律、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的顺序,逻辑严密、系统完整,从小的方面,各个知识点之中也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自成一体。

但陈先生在其一书中的乐理部分却将原本系统的乐理知识零碎化。

以“节奏节拍”为例:该著一开始便提到这一讲内容,之后从第二节开始依次是音程、调性、调与调号、唱名法、三和弦,一直到第二章第三节中继续讲拍子的类别及音值组合法,之后依次又插入音乐的基本发展手法、正副三和弦、关系调及同主音调等八个其它内容之后,在第四章第三节又出现了节奏表现功能,第四章第四节出现了节拍表现功能,之后开始游离,依次插入五声为基础的七声调式、音程形态、转位和弦……

再以和弦一讲内容为例,在第二章第三节开始讲三和弦,然后依次插入拍子的分类、音乐的基本发展手法等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再提到正、副三和弦,之后又插入关系调、变音记号……等九个其它内容的章节之后,在第五章第三节又回到和弦内容,讲到转位和弦,然后又插入节奏节拍关系、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

三、将专业的学术知识简单化

《基本乐理》是学习音乐最基础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创作、表演及其它理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对《基本乐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是一件极严肃的事情。然而,陈先生的《乐理与视唱练耳》这本教材却与之相去甚远。

除了上述混乱化、零碎化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之外,本书还将许多专业的知识内容简单化。

以“音值组合法”内容为例,对学习音乐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基本、同时又是很重要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这章内容必须细讲,对所有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都要做详细地讲解,并且要勤加练习,通过细致的讲解与反复的训练,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记谱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陈先生的《乐理与视唱练耳》一书中对该内容只用了300字的篇幅做了笼统的、简要的介绍,经常能遇到的、较为复杂的组合规则、方法只字不提,几乎没有实例分析;并且在练习部分没有出现一个与内容相关的习题。

用以“音程”相关内容为例,这是乐理中又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不仅要对音程的定义、写法、读法准确掌握,更要对各种音程的结构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音程的结构、性质,方才达到该内容的教学要求。由于该部分内容繁多,并且相当重要,正常教学需要6—8学时才能完成,然而在陈先生的《乐理与视唱练耳》一书中却用了两页不到的篇幅,于是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比如对基本音级构成的十四种音程结构几乎没有做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应该特别熟练),就开始讲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让我们的学生如何掌握好?在音程转位中对“增八度转位”这一特殊情况竟未提及,尤其要提及的是对音程的构成与识别这部分内容,不仅要详细讲,而且要高强度练,必须使学生对音程的构成与识别达到条件反射的速度,才能达到该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然而该书对此内容强调不够,不仅没有音程的构成与识别相关内容;并且练习中只有一道与之相关的习题,是在六个给定的音的上方构大三度,在另外六个给定音的下方构小三度。

除此之外,和弦、调式、转调、移调……都有类似的问题,凡此种种都不同程度地降低,消弱了该课程应有的学术含量。

我们一定要正视当下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必须是源于理论与实践之焦虑基础上的改革,必须是从不好到好的两个方面,必须采取科学的、谨慎的态度,必须要学会尊重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理论遗产,不能以教学改革为由,将原有的音乐教学中合理的、甚至是优秀的部分作为对立面随意挞伐,也不能对传统教学一些问题片面诠释或以自己推理的体系强加于传统。

参考文献:

[1]陳雅先编著.乐理与视唱练耳[M].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李重光编著.基本乐理通用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204.

作者简介:常宇杰(1972—)男,山西新绛人,运城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猜你喜欢

记谱乐理音程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
记谱法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