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悄悄的玫瑰在语文课堂里绽放

2015-05-30王隼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倾听共生

王隼

摘 要:现时的学生不再满足于枯燥地接受,渴求被理解和表达,在自觉和不自觉中,他们以自我特有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向教师发起了挑战。面对挑战,教师需要转变固有观念,走下教育圣坛,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中绽放。教师关注课堂的第一步就是真正关注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倾听; 学生思维; 共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024-002

每个学生都是花园里的一朵玫瑰,只是还没有绽放。在宁静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找到自我,悄然绽放,就是教师现时的挑战。语文课堂中“宁静的革命”应该从聆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思维开始。

一、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现状

语文课堂是语言文字的课堂,也是语言文化的课堂。语文课堂最离不开的就是语言交流。初中生又有别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小学生直言不讳,高中生讳莫如深。初中生介于两者之间,随老师的引导和训练,既有能侃侃而谈,也有那凝神自思量,只进不出的,当然也有油盐不进的,这是少数了。绝大多数的孩子在课堂中都是一朵静悄悄的玫瑰。

《七律長征》教学片断:

师:《长征》是哪种体裁的诗?

生:七言律诗。

师:作者是谁?

生:毛泽东。

师: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生:1935年10月。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想想作者在诗里写了什么?

学生齐读并回答……

《老山界》教学片断:

师:默读课文后请各个小组讨论红军过老山界的困难有哪些?红军战士如何面对困难?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纷纷发言——老师评价)

语文课从提问开始,提问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参与活动,注意力集中。但是课堂问题的质量需要有保障。学生都能众口一词回答的问题变成无效问题,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的思维世界仍然静悄悄。一些谙于世故的学生借助教辅用书或者网络搜索引擎就能在语文课堂上随意应付。

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不能停留于交流的形式,而是借助交流延伸学生的思维。“教材与学生、教材的语言之间、多重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今天的学生与昨天的学生之间、课堂上的多元的、多层次的联系如同织物一样编织在一起”。学生构筑这些链接需要时间和空间,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二、实例与策略

“思维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中得到提升。

(一)需要追问

《枣核》最后一段: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教师设计:

1.认真读,仔细品味这句话表达的意思。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从课文整体看,这个句子直白坦率,强调民族情感的不变和中华民族强烈的凝聚力。学生们能借助前文的铺排,理解海外游子的眷恋之情,但往往在“民族”和“我们”的理解上踯躇不前。一位学生说“民族”是汉族,显现出了认知的偏差。一位学生说“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是不对的。这告诉教师,学生对于文本背后隐藏的文化心理存在理解的困难。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应变,因势利导建立文本和学生之间的链接。

(二)需要建构

《老山界》2-11段写“我们”超过了队伍,“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写“我们”到瑶民家里去。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

教师设计:

1.“我们”到瑶民家里去干什么?

2.请你想象“我们”怎么“谈红军,谈苛捐杂税,谈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的”?

3.想一想:拜访瑶民家与过老山界有什么关系呢?

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细节,仔细品味,也要把学生领出来,从文本整体出发,感悟语言。读文章要能走进去,也要走出来,做到进退自如。阅读的立足点发生变化,学生的思维转换角度,思维运动就开始了。

(三)需要假设

语文课是有趣的,黄厚江老师说过“语文是可以玩的”。文字大多值得玩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趣味。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推敲”之间呈现的是对诗歌严谨深刻的思考。

《变色龙》教师设计:

想象与联想:第二天,将军派人把狗还给奥楚蔑洛夫,并且带话给他,说狗不是他的也不是他哥哥的,奥楚蔑洛夫会怎样呢?

这样设计是想激发学生对人物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合理设计情节、续写故事的过程,对小说的人物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位学生也提出一个有趣的假设:奥楚蔑洛夫听说,赫留金参军的哥哥回来了!

假设有时看来是随性而荒谬的,但是假设能让人的思维走向合理,规避歧路而更加严谨。正如学生们常做的换字游戏,“五岭逶迤腾细浪”,为什么用“腾”而不用“翻”,用“浪”而不用“水”。在假设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摆脱束缚,悄然绽放了。

三、结语

“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的能力要求。“听”字在“说”字前面,我想暂时曲解其意:这是在提醒教师在“说”之前要先学会聆听,在提问之后要先听明白学生的回答。学生们美丽的思维之花就隐藏其中。邱华国老师说:“最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是在他们头脑中‘冒出的一个个想法中。假如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意或无暇顾及学生在学习中‘冒出来的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最核心的价值:呵护学生好问的天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追问、建构、假设都是必须建立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在尊重学生思想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邱华国.学校,“冒”出了什么?[J]初中教学研究,2014.(5)

[2]佐藤学.教师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慧莲.让课堂活动弹奏出美丽的思维音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7)

[4]昌良.关于“怎么教”问题的原点关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7)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倾听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