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土壤肥料学科教学法研究之我见
2015-05-30谢阳军
谢阳军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土壤肥料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进展尤为突出,但是教师也要看到,中职学校土壤肥料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还面临诸多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翔实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中职学校土壤肥料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推动该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土壤肥料;教学法
土壤肥料学科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让土壤肥料学科的教学收到实效性,有必要对该学科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中职学校土壤肥料学科的任课教师应该认真面对的现实教学问题。
一、问题教学法在土壤肥料学科有效应用的分析
在土壤肥料学科的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对于本学科教学的开展起到引领实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充满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也随着问题的出示而渐趋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也开始逐步地活跃起来,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领下,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发现更多的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并且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出问题,进而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学科问题教学法一般应用在预期环节、关联应用环节,以及总结的环节应用较为广泛,在上述环节中巧妙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要尽量让在预期环节中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些问题的有效提出可以引领学生在关联應用环节中进一步地提出问题,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的答案,在答案的探寻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实践。在全课总结中,教师还可以把全课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设置成启发性问题,以作业布置的形式来完成问题的探究,这样的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既掌握了土壤肥料的学科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课堂合作教学法在本学科的有效应用分析
在中职学校土壤肥料教学开展过程中,课堂合作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对提升土壤肥料学科教学的效率大有帮助,教师在合作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划分若干个课堂合作小组,在教学中将设置的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讨论问题不一定是很大的议题,问题的讨论可大可小,问题讨论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只要通过讨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彼此通过共同研究解决了相关问题,合作学习就达到了基本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实施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到在讨论前就胸有成竹,并且在讨论中教师也要成为学生讨论的参与者,教师要在讨论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答案探寻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断地在问题的讨论中解决更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土壤中水、气、热调节的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锄头底下水和火都有吗?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教师不急于解释,让带着这样问题的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再加以总结,这样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又可以在讨论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在讨论中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本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任何理论都必须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才能真正地得以确立,因此,在学习中,只有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让学习收到实效,土壤肥料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也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地发挥教学的效能。土壤肥料学科知识本身就与生活的实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本学科的过程中,如果脱离实际单纯地通过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来学习,不仅学习的效果不会好,还会挫伤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试想在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中,机械地学习毫无实践的教学内容,即使本来喜欢这个学科的学生,也会慢慢地失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土壤肥料学科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中的心理体验,要尽量地让枯燥的学科理论教学与丰富的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如,教师在讲土壤吸收保肥性能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搬到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提问学生:为什么土壤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对于这种问题的解答,不需要学生马上解答,而是教师通过带领学生的实际测定得出测定的结果,并根据测定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答案。
中职学校土壤肥料教学中充分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中职学校土壤肥料学科的教学效果大有益处,本文研究的这些相关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教学法、课堂合作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土壤肥料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推动中职学校土壤肥料学科教学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张秀平.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