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015-05-30庄梅芳
庄梅芳
摘 要: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守和实践的规范,在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师应从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平等善待每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等方面努力践行职业道德,真正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关键词: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现代化的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应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严格操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感悟师之道,完善师之行,弘扬师之法,品味师之美;在教育中充分信任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以现代人的精神引导学生;工作中自觉从 业、积极探索执业之道、夯实执业之基,达到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忠诚于职守的精神境界。笔者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几十年,担任班主任多年,感悟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育现代化新形势下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要从以下方面努力践行。
一、把教育當作一项事业来做
教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方面绝不相同。2008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定义教师的职业道德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守和实践的规范,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自己的激励、对生活的热情、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忠诚,并对教师职业有崇高的精神信仰。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就愿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会善待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就会善待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教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平等善待每位学生
善待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只有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掌握成功的教育管理方法。善待每位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缺点的学生。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辩证地认识学生。不能用“你不可救药了”“你真笨”“你还有什么希望”等“心理惩罚”的语言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平等地善待学生,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教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的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心主动地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三、充分信任学生
新时期社会要求培养具有竞争意识、独立性强、富于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对象,只有充分信任学生,教育才能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方向。要培养开拓型人才,班主任除了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学校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因此,班主任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分信任,以激励和引导为主,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他们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每个成员都能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班级管理,创设学生个性特长充分施展的条件,给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这些工作都要以班主任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充分信任学生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问题,对教育效果也起到重要作用。
职业精神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教书育人、忠诚教育事业的一种潜在动力,是实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传承文化、淡泊名利、忠诚于职业的一种崇高精神信仰,具有自觉性、高尚性、真实性、超越性的特征。职业精神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在精神支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需要,包括教师的教师道德、责任、理想、态度、技能及其探究教育的精神等,要求教师要树立忠诚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刻苦钻研业务、拓宽知识面、勇于探索创新,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达到从被动约束到自觉实践,从消极应对工作到积极探索方法。职业精神的形成是一种由外而内的修养提炼,是将教书匠铸造成教育家的过程,是从教育一个人到影响一群人的蜕变。
关爱学生、善待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职业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应把教育当事业来做,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与时俱进,厚德载物,践行职业道德,崇尚职业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作者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