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状况与发展的潜在危机オ
2015-05-30李繁等
李繁等
[摘要]发展制造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抢占竞争制高点,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已成为部分企业和各地政府的主要抓手及新的经济增长点,且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在区域转型中的先导性、战略性地位更加突出。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稳定,从主要财务指标来看,经营状况不理想,发展中存在尚无认识到的潜在危机。
[关键词]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状况;潜在危机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1.067
制造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不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发展阶段都不可忽视。它
不仅仅是普通制造提供产品和解决就业那么简单,而是覆盖到前后众多关联生产领域与技术环节,永远都会不停歇地滋生出更多技术发明或创新源泉。不少地区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人们的理念也逐渐从“无农不稳”变为“无工不稳”,尤其是我国沿海地区,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阵痛”以来,从“无奈”到“必然”的一个变化过程。地方官员通过财政收入的变化、地方经济发展的稳健性,对此认识更深。企业界人士也从自身的利益和对社会发展的视角不断反思和探索,得出的共识是:必须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智能制造业企业。如何发展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业企业,各地共同的做法都是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抓手之一。所以近年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的企业越来越多,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注入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能力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的动机和其经营状况究竟如何,还有何问题,围绕这些,在浙江宁波、温州、绍兴、台州、丽水等地区调查和查阅了120家AAA级制造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资料。为了进一步深入比较研究,又调查了部分制造业民营非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行业的非高新技术企业。
1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的动机
1..1追求经济的实惠性
具有高新技术认证资格的企业,经济政策上可享有多种优惠:一是在缴纳所得税时,享有减少10个百分点的优惠,[1]可减少40%的税额。二是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性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三是对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在增值税上,对其实行实际超过有关法定税率的3%~6%部分的即征即退。四是在个人所得税上,对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对所获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2]五是有利于创新基金的争取。此外,各地为了促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也制定和增加了更多的优惠政策。追求经济的实惠性虽在众多动机因素中排位下移,但仍是绝大部分企业追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居多,比如丽水71%的企业如此。
1.2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已成为部分企业发展的新常态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一项引导政策,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发展道路,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信评估等级,加大企业投标、中标的砝码。有利于吸引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对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的重要条件,也更具有吸引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实力,提高企业的资本价值和发展潜力。这是实力强大和具有远见的企业追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的主要动机,在发达地区居多,宁波和绍兴50%以上的企业以此为动机。
当然,所有欲获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的企业都会考虑上述两点的,只是主导动机不同,且会随着环境和企业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装备与经营状况
2.1技术装备水平相对低而陈旧
技术装备水平,在被调查的120家AAA级企业中,83.33%的企业反映自己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较2007年(8833%)下降了5个百分点,2007年高新技术企业设备的成新率均值为72.72%,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71.25%),但到2013年下降到63.95%,且低于非高新技术企业的6671%。究其原因,除部分企业实行快速折旧原因外,大部分企业是由于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其在低水平发展起来,但还不强的情况下大伤元气,导致资金紧张、人员不稳、理念不新,在工艺与设备更新、创新上投入不足。
2.2财务结构相对合理且稳健
从调查分析看,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虽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但仍处于较为合理水平,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4589 %下降到2013年的42.69%。2013年资产负债率高于50%的企业仅占25%。其流动与速动比率较好,2013年的流动比率为17799%,速动比率为123.73%,但低于非高新技术企业的流动比率(19525%)和速动比率(124.43%)。虽如此,但2007年以来,差距逐渐缩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表现较好(部分地区企业资信评估要求的标准值为≥15%),但逊于非高新技术企业(见表1)。
2.3营运能力不够理想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较多,但目前大家最关注的是企业应收账款速度这一指标。近年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下降已成普遍现象,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下降幅度更大(见表2),85%以上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低于11次(部分地区企业资信评估要求的标准值为≥11次)。
从产品看,非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多采用低价格战略,对中间商的要求回款速度要快,最好是一手钱一手货,实行现金交易;而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则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对中间商来说,往往是唯一的供应商,是独家生意,所以,一般来讲,产品价格高,对中间商的货款回收速度不像非高新技术企业那么苛刻。主要在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方面考虑甚多。另外,中间商和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不少中间商也需要一个试销过程,消费者需要体验,这也是导致高新技术企业货款回收速度慢的原因之一。从风险意识看,非高新技术企业主风险意识较弱,追求现金交易;而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同,风险意识较强,在培育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考虑长远利益较多。
2.4获利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由于大环境所致,绝大部分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有所下滑,高新技术企业的下滑幅度虽低于非高新技术企业(见表3),但其营业利润率也低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原因是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多、成功率较低、相关技术人员报酬高等所致。但企业的获利能力在提升(见表4),2007年,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与净利润均低于非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与净利润均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比非高新技术企业高4005%和53.75%,高新技术企业的净利润占利润之比,从2007年的7818%提升到2013年的8716%,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净利润占利润之比,则从2007年的84.83%下降到2013年的7940%。可见,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综上可见,高新技术企业虽有长足的发展,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乐观,从上述主要财务指标看,有发展,但速度慢。与非高新技术企业相比,除企业平均利润额和净利润优势明显外。其他方面几乎无优势或优势不明显。当然与我国制造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起步晚、发展不稳定有很大关联。
3潜在危机
3.1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上降低了条件
在宏观环境不甚景气的情况下,各地政府为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都程度不同的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抓手,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完全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资格的企业较少,所以不少地方在执行国家标准时,在实际操作上降低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门槛、揠苗助长、弄虚作假。这样从形式看,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资格的企业多了,成了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当然,也有利于部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对于部分主要以追求经济实惠为主的企业来说,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助长了它们不讲诚信的风气,弱化了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动力和实力的增强,也有损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形象。遗憾的是,不少地方政府与企业至今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3.2高新技术企业在规模和人员构成上的无优势
从调查资料(见表5)可以看出,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制造业非高新技术企业相比,除了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比略高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制造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其他非高新技术企业除规模小于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外,其他指标均高于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在人员构成上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并无优势,这似乎使人不可思议,但经过访谈和深入分析发现:第一,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抓研发团队人员的构成,人员规模达到要求即可,加之研发费用投入较多,考虑到企业效益,其他人员初步达到基本要求即可。一般来说,学历高,对薪酬要求就高,所以部分企业对一些工作岗位上没有严格要求时,对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适当控制。在调查中发现,25%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比低于30%,缺乏一流的劳动力。第二,制造业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规模较大。一般来讲,规模越大,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比和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总人数比较低。而非制造业企业,如城建投资、商业外贸、建筑安装行业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但多数岗位对人员要求较高,要求独当一面,所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比和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总人数比较高;同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在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比这一指标中,大专学历人员占比较高,相反,规模越小,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高;企业掌门人是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企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比较低。第三,人员竞争中求才难,一旦大部分企业在一线实行“机器换人”,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在即期得到理想之人难度较大。因为到时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要求高,技术研发人员相对报酬高,也可能持股,而“机器换人”中的机器操作者也自认素质不低,但如果与研发人员的酬金差异大,他们难以接受,如果差异不大,企业又觉得成本太高,影响企业自身效益。目前大部分企业并未看到这一点,或虽看到一点,但尚无有效的应对措施。“机器换人”可提供效率、再造低成本优势,但“机器换人”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与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效率提升相结合,可见关键仍在于技术人才、设备研发、系统服务能力等方面。不能简单地认为机器换人就等于转型发展。[3]另外,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业5年及以上的员工占比较低,平均为43.97%,其中2941%的企业低于30%,588%的企业低于20%,只有23.53%的企业高于60%,588%的企业高于70%。这既反映出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可以看出企业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性。
3.3研发投入“不聚焦”,“唯一性产品多”,但无影响力或影响力不大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技术研发长远规划,间断性创新,持续性不强,或虽持续研发,但蜻蜓点水,档次不高。在研发经费投入上,也不稳定。不少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时,研发经费投入度(R&D)达标,随后又下降。各种因素的互动影响,研发经费投入“不聚焦”、不稳定、变化波动大。被调查的100余家企业的新产品,自称在市场上几乎都是“唯一的”或“第一家”,有些企业兼有多个“唯一”产品,但都无影响力或影响力不大。与投入专注的品牌企业比,人、财投入度不一定低,但由于规模小等因素影响,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不大,且差距较大。
3.4众多企业经营者视野不够宽广,对自身地位认识不到位
以浙江省为例,多年来,浙江经济发展较快,虽已成为全国各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但不等于什么都最好,尤其是在高端创新要素长期积累不足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江苏、广东等省比较差距较大(见表6),但浙江不少企业经营者由于视野不够宽广,总
是以“老大”自居,甚至出现其经营的企业都面临破产,但其“架子”还不倒,导致差距越来越大。又如浙江省39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平均工业总产值163亿元,低于全国211亿元的平均水平,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高新技术企业依托的高新园区平台实力也偏弱。对于上述问题,浙江省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认识,或没有看到问题的严峻性,或看到但自身无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S].2007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问答(FAQ)[Z].2008
[3]张伟斌浙江蓝皮书2014年浙江发展报告(经济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76-182.
[4]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张伟斌浙江蓝皮书2014年浙江发展报告(经济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33.
[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从科技创新到价值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商业培育机制研究,编号14YJC630139。浙江省省社科联项目,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发展瓶颈与提升路径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编号2013B042。
[作者简介]李繁(1977—),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宁波大红鹰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马山水(1953—),男,陕西大荔人,宁波大红鹰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段余君(1980—),女,四川成都人,宁波大红鹰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发展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