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洛市甘薯生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党丹洲
党丹洲
[摘 要] 甘薯属商洛市传统栽培作物,以夏薯栽培为主,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低山平坝地区、川道。目前甘薯产业存在品种单一、种性退化、产量差异大、加工粗放等问题。重点介绍了商洛市甘薯生产现状,分析了商洛市甘薯生产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提升秦岭农业生态示示范市建设的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甘薯 产业发展 商洛 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024-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甘薯这个传统的充饥度荒作物,又重新焕发出市场生机,被称为 “宇宙食品”、“高级保健食品”。同时甘薯含有一种类似雌激素的成分,对保持人的皮肤细腻,延缓人的衰老有积极作用。因此重视甘薯生产,发挥山区资源区位优势,提升秦岭农业生态示范市建设的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商洛市甘薯生产现状
1.1 种植历史悠久
甘薯最早传入我省的记载是清朝乾隆9-11年(公元1744-1746年),由地方官吏和乡民从相邻省份引入我市区县种植,是商洛主要的粮食、饲料及经济作物之一,属传统栽培作物,农民历来有种甘薯的习惯,历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230公斤,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压麦扩薯”战略的实施,甘薯种植面积得到扩大,2015年全市种植面积为 17万亩平均亩产 1500公斤,总产 22.5万 t。
1.2 栽培区域广泛
商洛市耕地中,旱原坡地占比重大,坪地少,稀薄土地多、肥水土地少,旱灾频繁,属长江流域夏薯区,全市气候适宜,无霜期200-215天,年降雨量800MM以上,夏季高温,秋季多雨,以栽培夏薯为主。全市所辖的6县 1区的农民均有种植甘薯的习惯。甘薯适生区域广,为逐步扩大甘薯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地域空间。
1.3 重点产区突出
商洛市甘薯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其中.2014年洛南县为4万亩,商南县为3万亩,商州区5万亩,都为商洛市甘薯生产大(区)。各县的甘薯生产主要分布在川道、低山平坝地区和浅山丘陵。离国道公路沿线较近,方面运输,为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1.4 深加工逐步兴起
全市对甘薯的开发利用,除少量鲜薯销售外,大部分以薯干、淀粉、粉条、做凉粉、酿薯酒、熬薯糖、酿造食用酒精等系列加工产品。除农户家庭自主作业外,还创办了几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力的加工、营销企业。如洛南县成华工贸有限公司,是商洛市薯类淀粉生产龙头厂家 ,总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0万 t甘薯淀粉。据统计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甘薯加工企业 2家 、家庭作坊式加工厂10余家,年加工鲜薯15万 t左右。
2 商洛市甘薯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专用品种类型少、品种结构单一
商洛市甘薯的生产上推广种植的品种有徐州红、徐薯18、北京553、秦薯4号等,大多属兼用型品种,淀粉型、优质食用型、紫色保健型、菜用型等专用品种类型少,且品种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加之种植时间过长,病毒病发生严重,种姓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2.2 甘薯栽培、贮藏保鲜技术落后
甘薯在商洛属种植面积小的小宗作物,科研推广工作一直未被重视,因此科学管理栽培技术的普及程度和认识深度有限,农户本身在甘薯生产中、认识上存在误区。例如,肥料配比不合理、有机肥施用不足、后期提蔓翻蔓错误做法等。多数农户以地窖贮藏为主,方法原始,腐烂严重,旺淡不均,春季市场供应不足。
2.3 深加工滞后、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商洛甘薯种植面积小,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加工企业的拉动作用不强,以蒸烤鲜食为主,食用和鲜薯外销约占80%,加工转化占15%,饲用占5%。主要是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淀粉、粉条、红薯干等,缺乏附加值高的商品到市场参与竞争,甘薯的茎、叶综合开发基本还没起步。
2.4 种薯苗繁育体系不健全、科技含量不高
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和体系建设支撑,甘薯研发课题少,未纳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现存农业机构、运行机制难以对甘薯进行统一的种苗繁育,农户通过一家一户自引自繁自育,难以进行标准化管理,存在共性问题种性退化、病毒病感染、薯苗弱小质量差等,另外商洛市专门从事甘薯生产研究的力量比较薄弱,急需一批青年骨干力量投身到甘薯的生产发展中,保证产业发展后继有人,进一步深入攻关研究。
3 商路市甘薯生产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新品种更换步伐、健全种苗繁育体系
结合商洛立地、气候及栽培条件,目前适宜商洛推广的品种有:高产量、高淀粉“双高”型甘薯梅营1号、商薯19;鲜食蒸烤型品种秦薯4号、秦薯5号;紫色保健型品种秦紫薯1号、徐紫薯1号等。逐步引进水果型、果脯型、饮料型、色素型等多种新型甘薯,依托“秦岭农业生态示范市”项目资金在6县1区建立自己的脱毒种薯种苗、原种薯苗繁育基地作为试点。大力推广脱毒种薯。抓好甘薯育苗基地建设.
采取科研单位和产地育苗(公司 )户以分工合作、效益带动、面向生产的方式,建立(县、镇、村)三级繁育推广体系筛选优良品种。向各种植大户和农户提供优质品种、薯苗;通过资金扶持和专业技术指导,保证重点专业村、镇的育苗大户繁育一级种苗生产,为周边广大种植户提供生产用苗,实现商洛市种苗繁育的改革,为甘薯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3.2 切实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努力提高种植水平
大力推广甘薯温室催芽育苗快繁技术,科研单位和企业按照马铃薯快速脱毒技术来工厂化生产甘薯试管苗,降低甘薯原原种生产成本,聚土垄作要改过去顺山向开沟的传统习惯,提倡等高线种植,保护水土。要早栽植,根据面积政府无偿提供农膜,开展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应用甘薯膨大素提高产量,应用保鲜剂延长贮藏时间等相应技术。
3.3 狠抓加工转化增值,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应积极深入研究甘薯综合加工利用的多门类、多层次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注意引进甘薯加工环节的技术与设备,开展主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做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创造更多、更优的产品。
3.4 加速品种引育进程,重视科研生产
通过引育国内育成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试验后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品种,丰富我市甘薯品种类型和种质资源,选育甘薯新品种更新换代老品种,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地市级农业科研体系的弱化,科研经费不能持续支持,因此甘薯的科技创新项目进展缓慢,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很有必要,努力争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甘薯综合试验站项目,确保财政投入持续稳定。对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优化组合、归并、联合,实行科技资源共享,改善科研基础条件,疏通用人渠道,打破编制界限,引进和培养甘薯方面的创新型人才。使甘薯的整个学科和产业发展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J〕.科技导报,2004(9);21-22.
[2]张善红.商洛近49年来降水变化趋势分析〔D〕.地下水,2010,32卷第五期.
[3]刘明慧.陕西省甘薯生产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杂粮作物,2005,25(5):338-340.
[4]张治良.甘薯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4).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