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
2015-05-30王让博
王让博
[摘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正式执行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也根据内控体系的相关要求不断进行完善。然而,从内控层面来看,预算绩效管理仍旧存在着认知误区、信息化程度低以及无法与风险评估有效衔接等不足。必须针对问题制定应对措施,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内控视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22.124
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均是为了促进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而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状况也会影响着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所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优化,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1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共同点
1.1目标具有一致性
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公共产品质量、控制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优化预算管理等,行玫事业单位进行内控的最终目的在于切实提高自身公共服务的成效与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对内部控制产生巨大的影响,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1.2执行贯穿全过程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整个预算管理当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将绩效作为核心,使得绩效管理能够切实贯彻落实到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整个过程;而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内部控制当中所要求的全面性原则则需要内部控制贯彻落实到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决策以及执行的整个进程,能够针对整个经济活动实施全面的控制管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都主要集中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的整个过程。
2 内控层面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预算绩效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单位未能将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很多员工在完成每个年度的预算工作之后,就没有热情开展绩效评价,再加上内部控制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复杂而琐碎,很多员工认为同时开展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管理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因而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没有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于流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大部分内部控制工作没有深入开展,相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2 预算绩效管理与风险防控未能有效街接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针对相关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综合分析单位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不同风险开展系统评估,期间应保证风险评估的客观性。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应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目标开展实时监管,对相关绩效数据进行认真统计,全面分析预算执行状况,挖掘单位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规律地组织风险评估工作,并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案,提高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现阶段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对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关系进行有效统筹,很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时十分被动,多数时候是迫于财政部门的压力才组织相关预算绩效管理,形式化现象相对比较严重,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很难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2.3 绩效评价难以真实反映内控规范的相关要求
国家政府与各级财政研究并设计了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但这个体系相对较为笼统,完全没有体现出内部控制对于整个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相关要求。比如,某个省财政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其将"项目决策一决策过程一决策程序"理解为项目决策项目申报、批复程序是否符合相关管理办法,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调整是否履行相应手续内容并没有融入内部控制对决策议事机制建立,特别有关重大关键事件进行决策的有关要求。所以,即便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所进行的项目申报、批复制度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难以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畴之内,但行政事业单位只要履行了上述各种办法,就能够符合绩效评价当中有关项目决策的相关要求,而这种符合的情况必然会导致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大打折扣。
3 内部控制背景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3.1 重视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相关培训教育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重视宣传教育,使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要明确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要性,意识到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均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其次,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单位干部在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也要求单位干部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要积极组织各种培训活动,鼓励单位各部门员工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财务管理技能,培养自己的内部控制能力,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所有员工均需要通过培训掌握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进而为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配合和支持。
3.2重视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根据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各个阶段的要求,转变过去强调分配,忽视过程以及产出的观念,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强化预算执行力度。首先,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追踪制度。财务管理部门要对项目实施单位具体预算状况进行监督管理,有规律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其次,建立健全执行通报制度,综合分析预算工作的具体执行进度,了解项目绩效管理的实际状况,有规律地进行信息沟通和上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特有的激励作用,并适当给予约束。最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积极挖掘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分析造成绩效目标出现偏离的诱因,并针对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针对实际预算工作中提出的预算调整事项,应该对预算调整程序进行认真履行。
3.3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信息科学技术开始被应用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与时俱进,主动研究和开发一些能够符合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预算绩效管理子系统下应该设置多个模块,不但要涉及绩效目标设置和预算编制,还要涵盖追踪监管、绩效评价报告的上交和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可以有效发挥其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以及共享等工作提供更佳途径和技术支撑,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和质量。
3.4优化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不断执行,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正确认知预算绩效管理当中所存在的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明确当中的关键点,针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改革。首先,针对项目决策工作,目标设定必须要属于政府职能的范畴之内,构建一套集体研究与技术咨询、专家论证相结合的决策议事体系,并将其落实到实践工作当中;其次,针对项目管理工作,应当添加符合地方政府采购标准的项目执行政府采购体系,不断完善全合同内部管理的制度与体系,能够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研究分析,保障不相容的职务进行有效的分离;最后,针对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应当增加完善全预算执行考核的制度与体系,定期针对组织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全面的考核,同时还必须要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