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村春晚”文化现象保护利用与发展价值初探

2015-05-30潘卫英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2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

潘卫英

[摘 要] 现如今村民自导自演“乡村春晚”的文化现象,是农村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的一种积极信号,反映出当前农民的文化自信自觉,农民已不满足台下当观众,而是要上台当主角,“我的舞台我作主”意识萌发。遂昌县垵口乡徐村的村晚,从1988年操场上几个村里的文艺骨干靠着简单的乐器设备,相约、相聚在一起吹拉弹,及外出见过世面的徐村人回家过年,搞了些节目自娱自乐,当时深受村民喜爱。“徐村春晚”以其举办时间的持续性、参与群体的广泛性、节目内容的独创性以及扎根基层的草根属性,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关键词] “徐村春晚” 保护利用 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010-01

1 “徐村春晚”文化现象的特色及背景解读

“乡村春晚”文化现象扎根于农村,来源于农村生活,从而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主要表现在自发性和参与的广泛性上。凭着扎根于群众之中的牢固基础,逐年发展壮大,组织群体从老少兼有的非专业人员到具有高效组织和执行水平的年轻志愿者专业团队;参与群众从几个孤单年轻身影到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并吸引乡村以外的庞大群体,组织规模和表演水平逐年提升,“乡村春晚”已成为一台集聚农民思路、群众基础,不断创新发展,有着深刻内涵的高质量村级春晚。

2 “徐村春晚”文化现象的保护利用发展价值

2.1 有利于繁荣农村群众文化。农村群众文化的繁荣,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引导之外,农村群众性文艺队伍,农村群众“种文化”的自发性、自觉性不可或缺。“徐村春晚”文化现象的显著特点是其“草根性”和“群众性”,节目内容包罗万象,雅俗共赏,在“徐村春晚”的舞台上,可以说是农村生活皆是戏。该类活动所需资金少,不受场地限制,也不拘囿于时间,可以是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露天谷场,一班人一聚随时开演,极富群众基础。

2.2 有利于转变了村风民风,改变社会风气。逢年过节,走进村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地方许多农民无以为乐,闲极无聊,围成一圈,养成了聚众赌博的恶习,给农村的治安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自从有了乡村春晚后,逢年过节再到须徐村,原来围成一圈的赌博之人不见了,三三两两闲坐着聊天的少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群群正在排练的演员和围在一块出谋划策的村民。村民以自己的故事和作品搬上春晚为荣,形成人人向上好学的好风气。

2.3 有利于培养新农村文化骨干。村民们从现实情况出发,贴近农村的生活,让普通村民都能参与自己的春晚,都能成为春晚的“主角”。村民在成为乡村春晚盛宴的享受者和受益者的同时,也成为了乡村春晚素材的提供者,演出的参与者。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是乡间百姓,不问年龄,不问性别,也不用太讲究技巧和演艺水平,这里没有大师和大牌,只有用心和用力。由此还培养了一批新农村文化骨干。

3 “乡村春晚”文化现象的保护利用发展举措

3.1 以“两个结合”作为催生“乡村春晚”发展的内动力

3.1.1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当前徐村村依托良好的山水和乡土人文资源,开发的七彩飞瀑景区,红豆相思、廊桥寻梦休闲区,乡思园趣味餐饮区,农事农活体验项目,精致农家宿住区,成了乡村休闲、新农村体验旅游的理想之地。将“乡村春晚”文化现象同乡村旅游开发并肩同行,借乡村游将“乡村春晚”文化现象推向市场。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上立足长远、留足空间、做足特色,充分考虑包括“乡村春晚”文化现象在内的农村传统文化,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并根据不同资源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

3.1.2与传统文化保护开发相结合。首先,将“乡村春晚”文化现象纳入传统文化开发保护体系,通过专项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形成较完善的“乡村春晚”文化现象保护利用和保障机制。其次,摸清家底,开展普查。由文化职能部门对全县乡村春晚现象开展一次普查,详尽了解掌握资源,摸清历史和现状,充分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各“徐村春晚”文化现象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和保存。

3.2 以“三方交流”扩大“徐村春晚”文化现象的影响面

3.2.1走出去。依靠民间群众团体的推动,如近年徐村的一批大学生组织“青春出彩”通过精心编排和策划,使“徐村春晚”内容更丰富、特色更鲜明、形式更新颖,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徐村春晚”。

3.2.2请进来。首先,请经验进来。可学习借鉴“徐村春晚”的组织模式、推广方式、剧目种类等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予以借鉴。还可以学习央视春晚、电视晚会等节目的编排、节目类型等改善自身不足。其次,请剧目进来。将各地内容健康、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引进来,丰富节目种类,丰富节目内容,给观众新的视觉听觉享受。

3.2.3联起来。农办、文化、旅游和县(区)、乡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要把“徐村春晚”文化现象纳入重点工作的议事日程,对典型的该类文化现象如徐村春晚、传统艺术龙凤舞等,要大力推广,打造品牌,做成文化旅游精品产业;对正在发展中的要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村镇要加大培育。

3.3 以“三个一批”夯实“乡村春晚”文化现象发展基础

3.3.1扶持一批。县宣传部、文体等部门要加强工作调研,在深入基层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意见、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将经费纳入预算,将推动纳入考核,扶持一批,为“乡村春晚”文化现象的进一步成长提供政策支持。

3.3.2展示一批。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以繁荣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为己任,竭尽全力地做好“乡村春晚”文化现象的创作、传播、服务等工作,弘扬典型、推出先进、展示特色,全面聚焦各地“乡村春晚”文化现象的点滴发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3.3.3表彰一批。通过县、乡镇推荐,综合考评,选取一批先进工作者、王牌剧目、典型村庄予以表彰,并发给奖金和证书、牌匾等予以激励,做到牌匾上墙、奖金到村,对于典型村庄具有示范作用的,颁给“村级春晚示范村”“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李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专题调研[J].大众文艺(理论).2008(09)

[2]刘壮,牟延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比较与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
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
德江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文化背景下傣族医药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利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苏州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
关于汕头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