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操纵侵华战争内幕
2015-05-30
日本人崇尚明治天皇的维新,赞赏昭和天皇的《人间宣言》,却不愿提及这祖孙两代天皇对中国长达70余年侵略战争的责任。
与战争密不可分的天皇家族
70年前结束的那场战争,祸起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殃及中国亿万无辜百姓。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一系列野蛮的侵略和惨无人道的杀戮,都与昭和天皇密切相关,无不出自他的暗示、默许、批准、决定甚至诏令。
再往前追溯,1874年的入侵台湾,1894年的甲午战争,1904年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这一系列侵略战争的背后,既源自明治政府的“大陆政策”,也源自明治天皇尚武好斗、无限膨胀的侵略野心。
但他们,都逃脱了战争的责任和正义的审判。甚至,他们常常以有功者和神圣者的形象存在于日本历史记载中和日本国民心中。日本人崇尚明治天皇的维新,赞赏昭和天皇的《人间宣言》,却不愿提及这祖孙两代天皇对中国长达70余年侵略战争的责任。
在天皇的命令和精神感召下,野蛮的日本侵略者以暴力践踏中国领土,蹂躏中国河山,屠杀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民。直到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军国主义穷途末路之下,昭和天皇被迫颁诏停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艰苦卓绝的胜利。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3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下令放假1天,举国欢庆抗战胜利。
如今,昭和天皇已经去世,坐在日本皇位上的是他的儿子明仁天皇。从神话时代的神武天皇算起,日本的天皇已历经125代、2600余年。其中有信史可查的,是1400余年,并且其家族血脉从未中断。为了皇位,有兄弟之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也有叔侄之间的殊死相争;既出现过几个太上天皇看守一个年幼天皇的局面,也出现了帮助未成年的男帝看守皇位的女帝。几乎大部分天皇,都与宫廷斗争、国内外征战相关。
二战战败之后逃脱罪责
1945年8月15日正午12时,日本放送协会(NHK)的播报员在整点报时后说:“现在即将广播重大事项。请全国听众朋友起立。”接着,情报局局长下村宏说:“天皇陛下即将亲自对全体国民宣读重大诏书。现在开始播送玉音。”
昭和天皇的声音传了出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诏书长4分40秒,是昭和天皇在当天凌晨录制好的。诏书中的“联合公告”即《波茨坦公告》,其第十三条明确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昭和天皇虽然在御前会议上接受了此公告,但在诏书中只字未提“投降”的字眼,而且大量使用汉语的文言文。听到诏书后,明白其含义的陆军大臣等34名将官切腹或开枪自杀,但还有很多日本平民没有理解天皇的意思。
因此,昭和天皇投降的诚意一直受到争议。
昭和天皇出生于1901年4月29日,是明治天皇的长孙。明治天皇亲自给他取名“裕仁”。
1921年3月,20岁的皇太子裕仁乘坐“香取”号军舰,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访欧之行。这是他初出国门,游历了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款待。
访欧期间,还有两件“小事”对裕仁影响很深。一是包括冈村宁次等人在内的日本驻欧武官前来晋谒,他从此获得了这批少壮派军官的支持;二是他买了一尊拿破仑半身像,后来一直放在书房里,一遍遍加深自己对武力征服的向往。
“举国家之总力征战”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25岁的裕仁继承皇位,定年号为“昭和”,取自中国《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含有和平之义。但仅3天后,他就颁布诏书,向他的祖父、发动侵略战争的明治天皇致敬:“明治天皇以他文武兼备的卓越素质,于内广泛施教,于外屡建战功,建立了丰功伟业。我将不忘遗训,继承遗志。”
昭和天皇渴望建立超过祖辈的“大业”。日本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都是昭和天皇在位期间进行的。
1941 年6 月,希特勒向苏联发起进攻,昭和天皇随即在7月2日主持召开御前会议,通过了《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确定了不惜以武力向东南亚扩张的国策。此后,昭和天皇把目光转向了太平洋,但夺取太平洋的战略资源,必然加剧与美国的矛盾。昭和天皇与他的将领们就是否对美开战盘算了很长一段时间。
1941年9月5日,昭和天皇问总参谋长杉山元:“万一日美两国间出现什么问题,陆军在多长时间内能解决?有把握吗?”杉山元说:“仅在南洋方面,打算用3个月解决!”昭和天皇问道:“你曾是日华事变(指1937年的“七七”事变)爆发时的陆军大臣。你別忘了,当时你说过‘一个月左右解决问题!可是,4年过去了,问题不是还没有解决吗?”“中国疆土辽阔,无法按预定的计划作战。”昭和天皇更加愤怒:“你说中国疆土辽阔,那太平洋不是更辽阔吗?你有什么把握说3个月能解决问题?”杉山元低头不语。
尽管没有十足把握,日军还是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了美军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第二天,昭和天皇颁布《对英美两国宣战诏书》,诏书中说:“朕之陆海官兵全力奋战,文武百官奉行职守,庶民各尽本分;亿兆一心,举国家之总力,以期达成征战之目的。”
日军在珍珠港捡了个小便宜,结果是吃了大亏——美国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战败的结局。1945年,美国空袭东京及皇宫,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中、美、英三国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美国对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一连串的事态变化,迫使昭和天皇无奈做出“圣断”,结束了这场罪孽深重的侵略战争。
“排除了天皇,日本就会瓦解”
战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使昭和天皇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设法保留了天皇制。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曾提出,“天皇制是日本社会的安定要素”,并把天皇比喻成“女蜂王”,“若把女蜂王从蜂群中消除掉,那么蜂巢也将崩溃”。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也认为:“对他(昭和天皇)的控告无疑会在日本国民中引起巨大骚乱,其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天皇是日本人统合的象征。排除了天皇,日本就会瓦解……很可能就需要供养一支百万人的军队,无限期地维持秩序。”
对美国人的善意,昭和天皇心存感激。1945年9月27日,昭和天皇亲往美国驻日大使馆拜访麦克阿瑟,表示完全支持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而麦克阿瑟则表示将保证天皇的地位。
但是,未受审判不代表昭和天皇不负有战争责任。事实上,昭和天皇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直接责任者。正如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所说:“没有这个日本国唯一最高统治者的命令或同意,大日本帝国对外进行战争是不可能的。”整个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战争决策和重大军事行动,都与天皇有着密切关系,或是得到天皇的暗示、默许、批准,或是天皇在御前会议上通过“密室指导”做出的决定。
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发表了《人间宣言》,向国民申明自己是“人”而不是“神”:“朕与尔等国民之间的纽带,始终由彼此之信赖和敬爱所结成,而非仅依神话和传说而生;也不是基于‘认为天皇是现世神、同时日本比其他民族更加优越从而被赋予应当成为世界的支配者的命运这种架空的概念。”
发表《人间宣言》后不久,昭和天皇便开始“巡幸”全国,鼓励国民。视察活动持续了近8年,累计165天,行程3.3万多公里,足迹遍及冲绳以外的日本列岛各地。其目的还是宣扬天皇的权威性,并借此提高国民的凝聚力。
1947年5月,日本废除《大日本帝国宪法》,同时颁布新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由国家元首变为“日本国的象征、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从法理上讲,天皇在国家政治与外交事务中已不具有实际权力。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终年88岁,在位62年,无论在位年限还是年龄,均打破以往天皇的纪录。
(人民网 201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