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般的人物陈炯明
2015-05-30
一个人身上如此鲜明地融合着改良与革命、赞誉与非议、理论与实践、功臣与逆寇等争锋相对的矛盾,这是怎样谜一般的人物?
陈炯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被视为孙中山的叛徒写进了历史教科书,广为流传;但除此之外,人们对他似乎知之不多。蓦然回首间,才发现这位中国近现代史无法绕过的人留给世界的背影竟是那么的奇特,既清楚又模糊。
秀才?议员?革命党
1878年1月13日,广东海丰县一户陈姓绅商家庭新添了一个男丁。就在这孩子出生的当天,他父亲陈暄(字曦庭)恰巧接到了乡试中榜的捷报。陈家双喜临门,曦庭欣然命笔,给自己这个新生的儿子取名为陈捷,意在今后他父子必是捷报频传,仕途猛进。
但世事难料,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易逝。陈捷3岁时,父亲去世了,他也成了当地出了名的顽童。6岁时,祖父的去世让陈家中落,年幼的陈捷才发奋自立,不仅读书用功,而且少年老成。20岁时,他考中秀才,便改自己名为“陈炯明”,寓存着对黑暗现状的不满和对光明的向往。在考取秀才之后,陈炯明对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兴味索然,没有再循着举人、进士的路子走下去。在家乡过了几年心满意足的婚姻生活后,1906年考入广州新成立的广东法政学堂,就读两年制法科速成班。
毕业回乡一年后,陈炯明创办了《海丰自治报》,自任主笔。创办报纸两个月后,陈炯明再次来到广州,作为立宪人才当选首届广东省咨议局议员,后经全局94名议员互选,高票当选为19位常驻议员之一,并任法律审查会会长。
1909年的岁末,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发起召开16省“请愿国会代表团茶话会”,陈炯明作为广东代表之一赴上海参加了大会。
武昌起义成功后,陈炯明在清军管带洪兆麟的帮助下光复了惠州。这时候,他拥有了广东纪律最严明、战斗力最强的一支民军,这也是当时广东唯一一支真正属于同盟会的军队。惠州古称循州,因此,陈炯明称他的军队为“循军”。
“东方的一颗明星”
1918年,这一年,陈炯明开始了在漳州的生活。对已届不惑之年的陈炯明来说,此后的两年漳州主政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还为他带来了各种纷至沓来的好名声。
1918年8月,遵照孙中山的安排,陈炯明率援闽粤军进驻漳州,创建了闽南护法区。鉴于漳州街道“窄狭污秽,不但交通不便,且有碍居民卫生”,陈炯明成立工务局,拆卸城墙,修筑堤岸、码头和跨江大桥,将原先狭窄不平的街道改建为整齐的石板马路,交通大为改观。漳州各县向无市场与屠宰场,小贩常当街摆设货摊,屠户则沿街宰杀猪羊,致使市面拥挤不堪,腥臭异常。陈炯明命令兴建市场和屠宰场各一所,要求商家、屠户迁入营业,并饬令各县仿照实行;同时,还把马路沿线破败陈旧的商铺改建成整齐划一的模范商店。这年10月,开始兴建漳州第一公园。
陈炯明还从广州聘请了文化名人梁冰弦到漳州担任教育局长,宣布禁绝私塾,提出“一乡一校”的口号。所谓“一乡一校”,就是在农村普遍设立现代学堂。他还挑选了一批优秀学生分赴法、美、英、日等国留学,被誉为“闽南教育界空前盛举”。
一时间,漳州焕然一新、文明大开,气象清新的漳州也俨然成了“明星”城市,林森、胡汉民、汪精卫、吴稚晖、陈嘉庚等社会名流都先后造访。
闽南护法区的成功,不仅赢得了国内舆论的赞誉,还引起了国际上的瞩目。粤军入驻漳州一年后的十月下旬,美国使馆的武官特来漳州访问了陈炯明。1920年12月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称赞漳州“是中国南部革命的中心”,“是中国革命青年和社会主义者的朝圣地”,德国一家报纸更夸张地赞誉漳州是“东方一颗明星,正在放出光芒”。
一个军阀的理想
主政闽南约两年后的8月12日,陈炯明率部回师广东,两个月后,他众星捧月般地进了广州城。
向烟与赌开战!陈炯明打响了回到广州后的第一仗。禁烟与禁赌伴随了陈炯明政治生命的始终。他下令1920年12月1日禁绝广东一切赌博。在他治下,为害广东数十年“无地不赌,无人不赌”的赌博大害得以禁绝。
1920年11月,陳炯明饬令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实行男女同校。次年3月23日,陈炯明又责成全省中学开放男女同校。陈炯明还推行旨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六年计划:从1922年8月起,至1928年7月止,在六年时间内,分期推广义务教育,使310万学龄儿童能够完全就学。
陈炯明在全省92个县推行自治,1921年底各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工作完成。当选县长中,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占绝对多数。省议会还正式通过了《广东省宪法草案》,除声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无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外,还具体规定保障人民的自由。
广州正式建市也在陈炯明主导下展开,他于1921年2月颁行《广州市暂行条例》,成立广州市政厅,下设公安、公用、财政、卫生、教育、工务等6局。孙中山之子孙科被任命为首任广州市长,标志着中国近代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正式成立。其后,海口、高州、北海、江门、惠阳、汕尾等地的市政厅(局)也相继成立。各地拆城墙、修道路、筑公园,开展市政建设,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从同志到“死敌”
陈炯明与孙中山虽年岁相仿、同为广东人,但相识共事的时间并不早,直到1912年4月,两人才第一次相见。陈炯明虽是孙中山一手扶植起来的将领,却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政治见解的人。他历来反对滥用武力,主张保境安民;反对军治、党制,主张民治、地方自治,赞同“联省自治”。孙中山要求统一,主张通过国民党的领导,实行国民革命,削平所有军阀。另外,作为革命领袖,他要求党员和部属绝对服从他,不能容忍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分歧的扩大,二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决裂已不可避免。
到了1917年7月,看似水火不容的两个人却再次走到一起。陈炯明表示“竭诚拥护”护法,孙中山亦捐弃前嫌,率其南下广州。这年12月,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不久,陈炯明率领这支军队进驻漳州,开创了漳州历史上一段璀璨的时光。
随着陈炯明回师南下,出任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孙陈之间春风沐雨般的日子再也不复存在。11月28日,在作出“粤事由陈君主持,中山回粤不过回复前日被逐之颜面”的保证后,孙中山携带大批属员,踏上广州的码头。上岸不久,他很快宣称,将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选举非常大总统!……对大张旗鼓高调而来的孙中山,陈炯明并不欢迎,多方设障碍阻止他南下,阻挠不成后,他又拼命阻止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护法政府与北京政府相抗衡。后来虽被迫让护法政府成立,却又多方限制其行使职权。为了对抗孙中山的北伐,陈炯明更与直系军阀相勾结,又和湖南军阀赵恒惕相串通。孙陈双方矛盾益发尖锐,最终演变成一场骇人听闻的兵变。
孙陈决裂后,不少人曾居中调解,希望二人再度合作,其中尤以吴稚晖出力甚勤、用心最专。但孙陈二人都不是轻易改变自己的人,固执粉碎了他们可能联手的最后一丝机会。
悲凉身后事
“陈炯明死了”,“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当1933年陈炯明去世时,香港的报纸这样报道他离世的消息。
弥留之际,家人问对家事有何交代,陈炯明一脸苦笑,对大女儿说:“吾家事无可语!”再问国事,则兴奋异常,伸手欲取笔墨,无奈手已僵直,连声大呼,“共和”二字清晰可闻,后面的字却模糊难辨。陈炯明死后,竟无钱买棺成殓,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借用他母亲的寿棺,这实在是人世间一大悲惨事。
陈炯明去世了,但陈家的惨剧并没有结束,在陈炯明出殡的当日清晨,匆匆从上海赶回来的大儿子定夏因感染时疫病逝了,后来父子二人同时落葬,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在陈炯明去世后的三年之内,他年事已高的寡母,眼盲的妻子和另一幼子也相继去世。陈氏一生的遭遇,与其他政客由中国政坛下野、腰缠万贯跑到海外做寓公的生涯岂可同日而语?
(《文史天地》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