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文化反观中国
2015-05-30
日本人是最善于卧薪尝胆的。中国唐朝大军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他们卧薪尝胆一千年,甲午战争时把中国打败了。卧薪尝胆,对中国人是一个成语、一个比喻,但对日本人来说是实践。
近期,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李长声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他眼中的日本,我们不禁可以从这些日本文化中反观中国——
国民性就是国民的习惯和教养
在日本,人们一般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但在中国,就没有这个习惯。中国人到外国旅游,高声喧哗,人家很不喜欢。其实这在中国,我们都觉得很正常。但问题是,我们要不要按人家的规矩办呢?如果想按人家的规矩办,那我们的一些习惯就要改。所谓习惯问题,有时就是你是否遵守人类共同的规则,或者当地约定俗成的规则。很多中国人到了国外,不是不愿意遵守规矩,而是不懂当地的规矩。
仅仅遵守规矩还不够,还要有教养和修养。日本人乘电梯是怎样的?电梯来了,大家都会赶快上去,但不是蜂拥而上。出电梯时,站在按键旁边的人一般都不会扬长而去,而是一直按着键,让其他人先下,自己最后一个出去,即便黑社会的人也这样做。我们中国人就没有这种习惯成自然的规矩,自顾自,上电梯时抢着上,下电梯时抢着下,很有点“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劲头儿。
美国人跟中国人很像。在日本闯红灯的,都是欧美人和中国人,我们才是“脱亚入欧”。中国人的礼貌是做给熟人的,好些售货员、办事员见到熟人才会笑,否则公事公办,一脸的冰霜。
李长声称,自己亲眼见过几个中国人在日本一起坐电梯,很有意思。他们可能是国家干部或知识分子,总之看起来有文化,但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电梯来了,他们却在那儿互相谦让,后面等着的日本人都急死了,因为他们在前面挡着,后面的人谁都上不来。中国人讲谦让,这本来是非常好的修养,但“谦让”也要有度,也要讲究场合。
日本人也会互相谦让,但他们肯定不会没完没了,而是立刻点头哈腰说“谢谢,谢谢”,赶快上去,不挡着别人。
国民性是可以不断培养的。日本人在公交车上和咖啡馆里都不许打手机,起码不可以哇啦哇啦放开嗓门。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手机一出现,他们就立规矩,到处宣传这一点,现在还有这样的宣传。
日本人的好习惯是被管出来的,而非民主的结果
日本人有很多好习惯,并不是民主的结果,不是因为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人给了它民主。日本人的这些好习惯是在封建的江户时代训练出来的,被管出来的。那时日本社会由武士领导,武士讲修养,他们把老百姓也治理得守规矩,一些规矩流传至今。
在谈日本的国民性时,中国人会经常谈他们的耻感文化。比如出了一个交通事故,交通部长很有可能因为羞愧而卧轨自杀,餐馆要是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老板也可能会上吊自杀。但我们好像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所谓“耻”,就是说,对日本人来讲,可怕的不是上帝,不是宗教的戒律,而是世人的眼光,是人言可畏。所以,尽可能抑制自发的行动,自我防御,以免蒙羞、丢面子。不是以正确与否决定自己的行动,而是取决于别人怎么看。以前大庆油田有一句话“领导在和不在一个样”,针对的现象是:领导看着他,他就好好干;领导的眼光不在了,他就不好好干。这不就是耻感文化吗?西方人研究日本时,往往看不清哪儿是日本的,哪儿是中国的,他们说的日本文化常常是东方文化。
知耻为勇,勇于死,似乎日本人实行的是这种儒家思想,而中国人早已变得好死不如赖活着。而且,日本也有佛教无常观的影响,对死看得比较开。日本人说人死了成佛,我们说人死了变鬼。中国人是受道教影响比较大,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反过来说,也就贪生怕死了。当然,日本人自杀,原因也很复杂。三岛由纪夫自杀,是为了在最后保留一个完美形象;而有些日本小学生自杀,甚至是当作一种报复的手段,让伤害他的人一辈子心里不安。
虽然日本人对死的观念跟中国不一样,但那些引咎自杀的现象,被中国夸大了,不会有那么多人这样做的。日本有个知名评论家,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写文章,题目叫“社长们为什么不自杀?”可见,该自杀而不自杀也大有人在。自杀的影响有时也是媒体的炒作。
日本的集团主义,源于“忠”的传统
有句话,“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说的是日本人有很强的集团主义。比如上次日本大地震,遗留了大量核污染垃圾,到现在也处理不完,为什么?因为那些被污染的垃圾,本来要求其他地方协助烧掉,但很多地方都反对,怕污染,不给处理。这说明日本社会的团队精神、集团主义实质是小团体主义。三个人是一条龙,他们只认自己的小团体。这也是因为日本搞的是地方自治,我的县就是我的县,我的市就是我的市。中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头一声号令,一个新城市立马建起来。
日本的“忠”没有那么多伟大、无限之类的说法,忠就是忠,反倒容易保持。忠的思想基本上是江户时代推行儒教形成的。此前的战国时代武将并不忠,经常叛变,织田信长就是被部下造了反。天皇家虽然“万世一系”,但很早就靠边站,由幕府将军掌权。对于天皇的忠,是明治维新年间灌输、树立的。那时要打倒幕府和抵抗外国侵略,“尊王倒幕”“尊王攘夷”。战败后麦克阿瑟给日本保留了天皇,也帮他们维持了忠于天皇的观念,这也是日本不能彻底清算战争的一个原因。战后的复兴年代,共渡难关,忠在很大程度上又恢复为忠于诸侯,也就是公司老板。
和日本相比,实际上中国更“西化”
武士道是日本的独创。新渡户稻造为了让世界认识日本人,写了一本《武士道》,针对欧美的个人主义,提出了日本武士的修养。这种修养是对社会负责,实质也就是修身治国。实际上,日本现實中的所谓武士道大都是来自小说和电视剧,美化了武士,这种被任意美化的武士道德就是武士道。
日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要比中国人好得多,尽可能不丢失自己的传统。好像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不破不立、先破后立之类的思想。和日本相比,实际上中国更“西化”。日本人现在还睡榻榻米,但这在中国早就没有了。
不过,日本现在也越来越洋化,也破坏传统。比如明治时代富国强兵,拆城墙、拆房子。
但在破坏上,中国比日本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改朝换代。日本的西化是明治维新以来一百多年的事,而中国几千年来不断地“化”。日本虽然幕府有交替,但天皇毕竟在,国名没改来改去,老店一代一代传下来。而且,日本的农民起义,目的也不是推翻天皇、推翻领主、取而代之,而是要求领主对他们好一点儿。再有一个原因,日本人在传承上没有传男不传女之类的血统观念,字号容易传下来。
日本的年轻一代怎么看中美两国
李长声称,他在大学里教课期间,问过日本学生怎么看中美两国。“第一,他们不了解中国,也不关心中国。那些日本学生,都是‘90后,根本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第二,年轻的日本人对中国没好感,为什么呢?不关心也不了解中国,偶尔接触到的,却是媒体大肆宣传的负面消息,比如说中国人烧了日本车,当然对中国有不好的印象。我问他们,以后想去中国旅游吗?他们说,不去,因为害怕,挨打怎么办?”
日本也大搞“公关”,但不是政府出面,而是民间机构代理,把中国的媒体人、文化人请去玩几天。
“不过,年轻人都很喜欢美国,但这个民族骨子里是恨美国的。第一,美国占领过日本,虽然现在不占领了,但到处有美国军事基地;第二,两颗原子弹留下的仇恨在日本绝对抹不掉。”
日本人是最善于卧薪尝胆的。中国唐朝大军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他们卧薪尝胆一千年,甲午战争时把中国打败了。卧薪尝胆,对中国人是一个成语、一个比喻,但对日本人来说是实践。
日本一直都在一点点地努力。
(《同舟共进》2015年第6期 王克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