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体几何学习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015-05-30黄靖岚
黄靖岚
【摘要】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内容,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是很多同学学习的难点知识,在高考数学之中,立体几何分数的占比非常高,本文主要分析立体几何学习中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培养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高考数学之中,立体几何分数的占比非常高,与其他的题型相比,立体几何的难度相对高,是很多同学学习的难点知识,之所以感到立体几何的学习难,都由于大家头脑中未形成解决该种问题的思路,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只有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的解答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一、高中立体几何中培养空间想象力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学习活动中,很多同学最担心的就是空间图形问题,一提到立体几何,就头痛不已,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就是由于立体几何的抽象性极强,如果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那么学习必然会存在困难.为了帮助我们突破这一难点,目前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调整,对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评价建议、教学建议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还调整了学习内容与课时的安排,以上几个内容的调整降低了立体几何的学习难度,但是,立体几何的学习还是离不开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要真正突破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改变学习思想,辩证应用运动、辩证与变化的思想观念,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相关的知识形式化,加强自己对于立体几何意义、方法和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提升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在高中立体几何学习中如何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牢固的掌握立体几何定理
定理是立体几何学习的基础,也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主要方式,在立体几何中,有大量的定理,这些定理是非常复杂的,很难让我们记住.因此,要想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我们必须要首先重视立体几何定理的掌握,在学习之前,随身准备一个立方体,在老师讲解到一个新的定理与推论时,就拿出手中的立方体自己进行推导和演练,真正的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此外,随着学习的推进,我们会接触到更多的定理,在课后,可以有意的回顾之前接触到的定理知识,为自己查缺补漏,这样,就可以为自己奠定好坚实的学习基础,即使面临难题,也可以从容解决.
(二)准确的画出图形,快速解决问题
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如果可以准确画出图形,那么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同学却并不注重这一问题,对于难题,往往用一个草图来解决,这不仅会浪费解题时间,准确率也很低.还有部分认为,在高考试题中,会附有立体几何图,是不用自己作图的,其实,这种思想也是不对的.即使试卷配备了图形,依靠这一个图形往往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解决一个大题多需要画出多个图形,因此,我们需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利用图形来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反复的训练同一种题型
立体几何的学习需要反复的训练,是一个慢性的积累过程,在高中时期,我们的课堂学习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这就需要做好课后学习,根据自己的不足总结出相关的题型,这种总结是越细越好的,多收集自己平时的错题,这样才能够提升训练的针对性.对于积累的错题本,要定期翻阅,做到一看到题目就可以想起解题方案,同时,还要多使用逆向思维来解题,对同一个题目探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既能够加深自己的印象,还可以扩展自己的思路,渐渐形成系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知识迁移,独立推理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锻炼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所谓知识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高中数学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数学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不同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实际上,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迁移的结果.在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先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等到学生们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教师就可以适时地放手,让学生渐渐形成自己的迁移能力与迁移思维.
三、结语
总之,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掌握定理、准确画图、强化训练、总结解题思想、知识迁移、联系实际等方式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们形成了抽象思维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还可以更为自如地解决以后的学习生活难题,掌握了抽象思维能力,必将使自己受用无穷.
【参考文献】
[1]臧殿高,季明科.从形成过程看几何体的特征——“空间几何体”学习点滴[J].新高考(高一版).2007(12).
[2]季正宏.创设“学生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龚华梅.高中生“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学习中典型错误及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