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如其人
2015-05-30张楠
张楠
摘要:中国古典音乐自产生以来,创造出了诸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音乐文化,古人们常用绝美的乐音来修身养性,所以古典音乐体现的不仅仅是古人对美妙之音的追求,其中还包含了古人对道德、思想、情感、文化等诸多方面执着追求、契而不舍的深刻内涵,这也因此使得中国古典音乐具有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和充满东方文化气息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中国 古典音乐 文化 内涵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评价个人的艺术造诣高低是与其道德水准密不可分的,有时人品问题甚至会凌驾在艺术水平之上,比如:宋朝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家之说,其中的“蔡”原本是指当时的宰相蔡京。蔡京的书法酣畅浑厚,姿态豪健,时称“冠绝古今,鲜有俦匹”,但后世却将他剔出书法宋四家,而以他的福建同乡蔡襄取而代之。蔡襄的书法讲究古意,有其独特风格,但成就却无法和前三家相比,为什么也被列入了“四大家”呢?原因不言而喻,之所以被硬生生地踢出四大家,与“一代奸相”蔡京的种种卑鄙行径和他的歁世盗名的低劣人格有着莫大的关系。
所以,中国艺术文化的基本精神,就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生的境遇相关。只有将艺术造诣与道德修养完整的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艺术与个体的超越,进而走向艺术与人生的巅峰。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哲学层面的艺术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层,也最显示创造力的地方,是中国传统艺术一直以来追求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无上境界。
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来为文人阶层所重视。其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被尊为“国乐之父”,最具古典音乐代表性。由此可见,古琴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从春秋时酷爱操琴弦歌的孔子,到“高山流水”的伯牙、子期。古琴作为一个承载中国文化的载体,不知不觉中浸淫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真实写照。
司马相如通过弹琴,用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文君听到了司马相如的琴声,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产生了敬慕之情。司马相如用琴声博得卓文君的爱情,说明他的琴声是很有魅力的。但同时司马相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把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可见,司马相如为后世所热评的爱情故事背后,是一个中国杰出文人代表的身影,而他的琴声琴技,则全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精英对“古琴”这一古典音乐载体的推崇和重视。
魏晋时期,社会精英们将更多的文人情怀融入琴声。抚琴,不仅仅只是一件抒发情怀的雅事,更进一步成为寄载、托付文人精神的手段,这在世界音乐史上也不多见。彼时的琴声中,除了文人的儒雅风采之外,还隐隐包含着侠气凛然的壮士风骨。竹林七贤,皆能操琴,其团队知名度相当于现代“后街男孩”组合,称得上彼时的时尚代言,引领潮流之先驱。其中的嵇康“学不师授,唯好老、庄”,和光同尘,琴声狂放,属于“不羁风中爱自由”的流派,这也反映了其时其人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价值取向。
“琴棋书画”琴为第一,只因为人天生对音乐有注意力而不自觉的向往之,是人之天性。而“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而中国古典音乐将文人风骨与天籁乐音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抒发、寄载情怀,这使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作为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的主流文化内容的一部分,至今仍然包含着不可抹杀的积极意义。中国古典音乐自产生以来,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古人们常用绝美的乐音来修身养性,所以古典音乐体现的不仅仅是古人对美妙之音的追求,其中还包括了古人对道德、思想、情感、文化等诸多方面执着追求而不舍的深刻内涵,也因此使得中国古典音乐具有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和充满东方文化气息的無限魅力。
涣涣大国,上下千年,星移斗转,物是人非,蓦然回首处,琴声悠悠,古琴声中思接千载的绝唱提醒我们,如何将道德修养与艺术手段完美的统一起来,如何用音乐和与其相关的艺术手段真实的反映时代风貌,也许正是当下艺术从业者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少农.竹林七贤[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