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国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5-05-30潘俞颖

2015年28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潘俞颖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育类型,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艰巨任务,这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时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我们将从其就业导向方面的特点来探讨其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职业教育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德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早,并在此方面研究也较为深入,这里主要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以就业导向特点加以叙述。

“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所采取的重要教学模式。一方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另一方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工人为目标,这就是“双元制”的基本要求。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各方面通过就业导向来连接,并且高等职业院校知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也通过就业导向来连接。政府和社会通过立法、政策导向调控和规范企业行业与学校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蓝领人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企业能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来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保证企业人才和产品的质量,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所有配套服务设施,都始终坚持以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成功步入社会为最终目标。

(一)德国的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对接当地一个鲜明的行业,并且会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需要来设置相应的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

(二)学校教学中心始终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并且始终坚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项目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和所需的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由此一来,符合用人单位需要,为社会大众所认可。学生是课堂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使教师成为一名引导者和咨询者,而不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有问题便可直接与教师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尽情学习所感兴趣的知识。

(三)宽进严出的学籍管理和配套服务。德国马格德堡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认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准予毕业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备技术工人的能力,不合格者可继续学习一年,直至其具备上岗要求为止。与学校合作的校企合作单位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以宽松的条件进入企业实践,但是必须以严格的高标准要求掌握其岗位所需的必要技术能力。其学校图书馆内虽然藏书只有千余册,但是全部都是与专业相关的实用性强的图书,并且配有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上网查询。

(四)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是对专职教师的必备任职资格条件。有五年以上从事专业实践工作的经历,有三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大都具备工程师和教师两个职称,或者博士学位也可以,这是德国的高职院校教师所必备的条件。从事高职教育的师资应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书、教学基本理论和从事职业技术的实践经验。另外,兼职教师也是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师证书。高职教育的教师包括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兼职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中大多数是来自企业,仅仅少部分来自大学。他们既具有一定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经验,又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师证书,同时又可以把企业单位的管理、生产、经营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结合,真正及时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德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专门法律的坚实保障。德国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并且1981和1986年先后两次修订该法律,1991年《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接着颁布,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地位最终在法律上确立,这些法律的颁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和观念,社会为职业学生就业准备的环境状况,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要求程度,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1、由于受我国升学机制和用人机制的社会大环境影响,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严重。由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国内不少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就读职业院校。即使就读职业院校学生也往往是在未考取普通高等大学的情况下报考高职院校,因而使得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办学质量不高又导致高职教育对于社会吸引力不足,继而又导致招生难度加大,如此导致恶性循环。

2、社会没有为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和择业、就业、创业环境。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超过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速度,高职院校教育培养出来的职业技能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这也使得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大大减弱。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受职业教育的体制、师资力量、资金投入、学校自身发展、办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等因素制约,校企合作未紧密结合,导致学校与企业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等现象,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德国的就业导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继续加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产学研相结合,改革实践教学,强化实训基地。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步伐,既是高职自身办学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对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客观要求。校企合作,建立稳定实训基地,使学生有合格的进入社会的知识和技术能力,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高职教育的实力,赚得良好的口碑,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认可,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课程建设方面要加快就业导向培养模式的构建。

1、学校应重视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或者更新教育内容。德国非常注重加强校企合作,使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德国的“双元制”就是就业导向的办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基本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做好就业准备,使学生既具有必备基本知识又具有较高的就业和创造能力。根据当地社会条件和市场需要寻求一些特色专业作为学校亮点,专业设置不求多求全但求精求益,科学打造自己专属的特色品牌专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把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办学指导方针是“面向地方、面向经济”培养人才。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专业设置,鼓励并引导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对接,实现专业科学合理发展。

2、建立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预测相结合的信息交流发布机制。相关行业劳动力供求情况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信息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政府办学服务地方,制定政策,增加财政投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制定政策,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投资或捐资助学。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指导与管理。

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突出特征就是以政府办学、公立学校为主,私立学校为辅。主要因为办学投入巨大,一般单位或个人难以支付巨额经费,因此需要制定政策鼓励社会投资或者捐资助学,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可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结果进行分类指导。对办学质量较高的高职院校进行加大财政投入,在招生和专业设置等方面放宽条件,为其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提供优惠政策。行业特色明显的优秀学校,鼓励其发展为特色专业院校。

2、完善职称评定条例办法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对于如何制定促使高职院校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职称评审条例标准和实施办法的问题,可以按照《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地方制定的高等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来制定。高职院校应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完善人事聘任制度,聘任具有企业单位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和技术人员,以及高技能人才担任高职院校教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是德国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极为注重提高高职教师待遇,较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与丰厚的待遇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所享有的基本权益。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四、结语

综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事关全局,应该借鉴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好的方面,优化改善教育结构,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便为我国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岳维华,席东梅.就业导向 导向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育.2005(16).

[2] 颜道胜.高职院校就业导向拉动机制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3] 陆俊杰.“就业导向”:理论辨析与实践探究[J].职教论坛.2004(19).

[4] 杨忠斌.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S1).

[5] 朱桃福.德国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及其借鉴[J].教育发展研究.2004(02).

[6] 刘海鹏.浅谈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吸引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7] 涂三广.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四个问题[J].职教论坛.2009(21).

[8] 汤生玲.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01).

[9] 张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9(25).

[10] 苏宏英,肖永新,姚蕊.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