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的研究与分析
2015-05-30代丽舒勇郭海峰
代丽?舒勇?郭海峰
摘 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以“师范”定位的地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成为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概括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规模和形式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分析此类竞赛顺利开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体系的对策,从根本上提高师范生的现场教学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应用型;师范生;教学技能;对策
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众多地方高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1]一直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因此,国家将师范教育的开展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是搭建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和展示的平台,能有效提高师范生基本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竞赛结果能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创新能力。
1.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概况——以XX师范学院为例
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一般通过现场课堂教学竞赛形式完成,综合评比参赛学生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讲课和板书等能力。
(1)竞赛规模。近年来,为彰显师范教育特色,越来越多相关的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在高校之间进行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角逐。2013年、2014年XX师范学院参加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概况如下表。
(2)竞赛形式。目前,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一般有两种比赛形式,一种是参赛学生在赛前已自选定比赛课程内容,并将参赛材料在赛前提交给组委会,在比赛现场进行说课、模拟授课和专家提问,通过三个环节的综合表现来进行评比;另一种是采用第三方封闭式的出题方式,参赛选手现场抽取模拟上课试题和即席演讲题目,在规定时间和指定地点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最后即席演讲2~3分钟,再使用现场设计的教学方案和课件模拟上课10分钟,通过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比。两者相比较,第二种形式的竞赛难度更大,需参赛选手现场完成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和即兴发挥,要求师范生无论在学科知识、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此类赛事更能赛出师范学生的个人水平。
2.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问题分析
(1)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大多数高校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的管理采用简单粗放的方式,只制定了一些简单的奖励办法,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管理工作没有明确分工,工作任务没有具体落实到个人。
(2)过程训练不够重视。一些高等师范院校未将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导致高校教学与学科竞赛脱节,甚至有些指导教师和学生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学生赛前的训练重视力度不够,没有从本质上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3)参赛积极性不高。由于对参加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和意义宣传力度不够,并且未形成相应的奖励机制,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指导教师乃至教学院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在参赛苗子的选择上出现困难,出现想参加比赛的学生资质不够好,资质好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比赛这种尴尬现象,最终往往导致竞赛成绩不理想。
3.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体系完善的对策
(1)完善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学科竞赛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是高校学科竞赛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学校学科竞赛工作应实行项目负责制,在分管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相关教学院制订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工作方案,选择项目负责人负责实施,具体工作落实到 人;[2]另一方面学校应设立学科竞赛专项经费,根据竞赛性质和规模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同时鼓励和培养青年教师参与指导竞赛,提高指导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XX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以推进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在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学校职能部门发布《XX师范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学科竞赛项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组织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学科竞赛项目的具体工作;经费上,学校设立大学生学科竞赛专项经费,由基本工作经费和项目立项经费组成,保证学科竞赛的顺利实施。
(2)注重过程,鼓励训练。高等师范院校应将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赛促学,以赛评教,以赛促改”的参赛宗旨,逐步形成实施培训和参加竞赛两段式人才培养制度。作为高校,参加各类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更应注重竞赛培训过程,通过院级初赛、校级复赛、省级(国家级)决赛层层选拔,在训练中发扬“以优带众、以强带弱”的精神,促进师范生优势的增加,从而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让更多的师范生更具就业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扩大学生参与面,调动学生参赛积极性。学校要通过网络、海报、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重点赛事和其影响力,强调参加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对学生就业带来的好处,把此类竞赛变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形成“想参与,争参与”的竞赛氛围,力争做到班级竞赛人人参与,学院竞赛班班参与,从而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从竞赛中受益,提高其教学技能水平。同时健全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对获奖学生给予一定的创新实践学分,对指导教师进行工作量认定,对优秀指导教师,在年度评优时可优先考虑,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参赛积极性。
(4)分块训练,突出实践取向。教学技能训练是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训练过程中,可将试讲试教、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相结合。为加大技能训练力度,可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分模块训练:①普通话、三笔字等单项考核逐项过关;②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件制作等内容进行单独授课,要求分项考核过关;③持续开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前进行师范生试讲试教验收;④实行置换培训、顶岗实习和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使师范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模块训练,分块对师范生进行专题培训,从而建立“练—评—测—赛”为一体的教学技能类学科竞赛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王 娟.师范教育研究30年——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5):44—50.
[2]朱 军,许其清.依托学科竞赛促进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09):101—103.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