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期演奏风格的把握

2015-05-30熊潇滢

艺术评鉴 2015年23期
关键词:把握风格贝多芬

熊潇滢

摘要:在钢琴的学习中,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贝多芬与海顿、莫扎特在所处的古典主义时期被称为维也纳三杰,但他的音乐令人觉得属于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历史时期的音乐。从思想内容上看,他的作品是革命时代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贝多芬具体的音乐特点体现在力度、速度、音响、和声、踏板上,特别是中期的奏鸣曲正处在17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这个时期也正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和关键时期,形成他特有的风格。而对作品的把握不仅仅从理论上学习,还应该在实践中将理论应用。

关键词:贝多芬 风格 把握

贝多芬虽然和海顿莫扎特都属于同一时代的人,但他的音乐令人觉得完全是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海顿与莫扎特属于革命以前的时代,而贝多芬的作品是革命时代在音乐中的体现,其中许多重要的特征都是由于他与法国大革命的热情洋溢的气氛、理想和音乐体裁相联系产生的。

通常我们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794年至1800年,这个时期有十三首奏鸣曲,包括作品Opus2Nr1、2、3,Opus7、Opus10Nr1、2、3,Opus13、Opus14Nr1、2,Opus22,Opus49Nr1、2。第二个时期是1801年至1814年,有十四首奏鸣曲,包括作品Opus26,Opus27Nr1、2,Opus28,Opus31Nr1、2、3,Opus53,Opus54,Opus57,Opus78,Opus79,Opus81a,Opus90。最后的一个时期的1816年至1822年,贝多芬创作了他最后五首奏鸣曲,包括作品Opus101,Opus106,Opus109,Opus110,Opus111。可以说这三十二首奏鸣曲是一种自传性质,贝多芬的创作中期,这段时间渐渐脱离海顿与莫扎特古典乐派的影响,包括我们熟知的Opus27Nr2《月光奏鸣曲》,Opus28《田园奏鸣曲》,Opus31Nr2《暴风雨奏鸣曲》,Opus53《黎明奏鸣曲》,Opus57《热情奏鸣曲》,Opus81a《告别奏鸣曲》所以,若想把握好在贝多芬作品的演奏风格,可以从他的时代背景,自身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曲式和声织体等大的反方面去把握,从乐曲的整体布局、力度处理、高潮处理把握,触键、分句、力度、呼吸、语气、踏板、装饰,涉及多个层面去思考,而演奏者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技术也是影响能否透彻的把握作品的重要原因。

一、时代背景在作品上的烙印

作品的背景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有着主要的意义,钢琴演奏是对原谱的一种再創造,是在原谱的基础上的再创造,我们在演奏中外作品的时候只有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去把握作品。

(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古典主义时期大约是指1750年开始到1827年贝多芬病逝为止的这段时间的音乐,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谐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文艺复兴以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一是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二是以约翰·施塔密茨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三就是维也纳乐派。维也纳乐派的三个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熟知的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巴赫逝世以后,古典这开始盛行主调音乐,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了主——下属——属——主的和声进行,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洛克时期绵延不断的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简单均衡的特征。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洛克时期的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这些发展变化对欧洲音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贝多芬的情感

贝多芬早期作品受海顿莫扎特的影响,贝多芬的创作中期,渐渐脱离海顿与莫扎特古典乐派的影响,作品呈现出来巨大的张力感,体现出对命运的不屈奋斗,丰满的和声,冲破了海顿、莫扎特在传统创作技巧方面的约束,在作品中大胆的实现了结构的宏大比例、音响上的强烈对比、戏剧化的尖锐冲突等艺术追求。贝多芬创作的中期正是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自由、个性发展思想和反对封建传统、宗教束缚的思想,潜移默化到贝多芬的意识中,他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革命思潮得到启蒙。

二、深入乐谱

(一)力度

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采用的是细弦,木结构以及拨片弦,这个原理,决定了钢琴的声音大小,古典时期钢琴音量增加,能够用不同的触键调整力度,所以古典主义时期的力度整体比巴洛克时期的力度要强,而贝多芬将古钢琴进一步改进,使钢琴最终具备了强弱分明,音质优美的特点。

他丰富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的张力使他的作品的力度比同时代的莫扎特,海顿要强很多,较他之前的音乐家,巴赫很少在乐谱上标记强弱标记,莫扎特的钢琴力度也仅将f至p的变化作为基本力度,基本上不会出现极端的力度标记,贝多芬运用很多力度记号,涵盖了从ppp到ff之间所有的力度标记,差不多每首奏鸣曲都运用了p,sf,ff,f,渐强,渐弱等,丰富的力度标记表现了贝多芬思想的创作的活跃与激情,突强以及强后突弱造成了戏剧性的紧张感,力度促成了音乐的内部思想的表达,作品中的强弱标记不仅仅代表力度大小,更多是代表各种情绪的反映,音乐情感与形象的反映。

(二)速度

贝多芬的快板乐章要比海顿莫扎特要快的多,而表现深刻意味的慢板又往往更慢,每一个音符的设置都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含义,更多的速度标记在谱面上,配合着力度标记,为了表现出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渐快渐慢的速度标记也比比皆是。贝多芬自己认为,一次够格的独奏表现,应该在节奏上有所复杂微妙的变化调整,只有这样,音乐在时间中的真实性才会获得生气和生机,不是机械的简单运动。

(三)音响

贝多芬表现出来的声音更为丰富、饱满、有层次感,声音规模的宏大,不管是谁深处法国大革命,又受耳疾的折磨甚至听不到声音,都会内心想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贝多芬用丰富的音乐语言来表达。

例如作品Opus7,降E大调奏鸣曲,这首奏鸣曲在构造上比Opus2的三首奏鸣曲要大的多,极具英雄性力感,音乐具有管弦乐性质,作品Opus13第一乐章音乐充满了强烈激奋情绪,呈示部的主题如狂风暴雨的主题与副主题非凡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的听觉世界表现出即兴的狂喜之情,具有那个时代不凡的‘浪漫派色彩的调性,转瞬即逝又回到了主题旋律,打破假想的安宁,有种激动人心的力量。罗曼·罗兰称Op57这首奏鸣曲式“火焰般的急流在花岗石的轨道上”,“火”字形象的反映了这部作品的特点,从文字的描述我们都能大致想象得到带给我们的音响一定是如火山爆发般无穷的涌动出饱满的有层次感的音响。

(四)和声

古典主义时期已经从复调音乐过渡到了主调音乐,贝多芬的和声运用比海顿与莫扎特都丰富的多,一级,七级,属七,属九以及不和协和弦大量运用,作品Opus13引用了两种调性c和降E,同时所有进行都向属和弦进展,展现了多变的和声,创作的中期更扩展丰富和声色彩的同时烘托了作品的气氛,贝多芬较喜欢使用减七和弦,在大小调体系和声语言材料中,减七和弦带有强烈刺激音响,既不和谐又不稳定,贝多芬运用这种和弦来制造音响的戏剧冲突感,加强音乐紧张的力度,更加衬托在属功能之后主功能的完满稳定感,作为主题旋律、动机或者作为衬托主旋律部分,大量的不协和和弦甚至作为延长音的出现并不解决,贝多芬为了作品的艺术处理效果并不是按照完全的理论去处理作品,是为了作品的需要,表现内心的情感。他宽广的运用了钢琴上每一个音区的音表现丰富的音乐思维,他赋予作品丰富的调性色彩,为了增加声音的浓度厚度,他运用了丰富变化的和声去体现他的音乐。

(五)踏板

踏板被称为钢琴的灵魂,踏板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色彩,声音和风格,贝多芬明确标注踏板的地方虽然仅仅有几处而已,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踏板怎么踩,在哪里踩,踩多深都会影响到弹奏的效果,例如Opus31Nr3《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广板部分,有贝多芬所写的踏板部分,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加踏板听起来音乐会很干,声音没有共鸣,如果踩多了的话,整个声音又会很杂。又例如《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贝多芬在此标注的踏板记号也仅有几处而已,但效果出奇的好,《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好坏与踏板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

贝多芬踏板的运用比海顿莫扎特的运用要多的多,也复杂的多,这是他音乐内容所需要的表现力所决定的,他的踏板的运用大多数是为了增强乐句的连贯,有些是为了使音响更为丰富饱满,获得色彩性的效果。

(六)曲式结构

分析乐曲的结构有利于了解作曲家的基本构思和音乐發展的逻辑性,以便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内涵,结构是音乐的骨骼,是框架,是由一个个的音、乐句、乐段、乐章建构起来的。从海顿、莫扎特开始奏鸣曲则指有三、四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曲或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其基本特点是:第一乐章是明快的,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奏鸣曲式、三部曲式和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有时省略)为奏鸣曲式或诙谐曲、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和回旋奏鸣曲式。在学习弹奏奏鸣曲时,较多采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以及快板乐章来作为学习弹奏的重点,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不例外的采用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呈示部中,两个主题的调性形成对比关系,而在再现部中,它们又形成统一关系。贝多芬早期的奏鸣曲采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原则,中晚期作品有时为了感情的需要,又不完全按照常规设置乐章,打破了传统“快—慢—快”的乐章顺序贝多芬在中期创作的旺盛时期里扩展了奏鸣曲的表现力和套曲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用谐谑曲乐章代替了海顿、莫扎特器乐套曲中的小步舞曲乐章,使之更具有动力,即使在感情最激烈的时候他的曲式比利的平衡依然存在。在应为快板的乐章设置慢板、柔板、广板,而在应为抒情慢板的第二乐章用了谐谑曲,例如《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用柔板代替,第二乐章以一种活泼诙谐的小步舞曲速度进行,第三乐章为激动的急板贝多芬在作品Opus2Nr2中首次在钢琴奏鸣曲放入诙谐曲。

贝多芬的音乐是异乎寻常的多方面和多样化,其形象、主题、感情、思想及其丰富,他的创作有各种趣味、气质、性格的音乐,他的作品极富于表现力,他的音乐总是强烈的表现出对人类的爱,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被称为“新约全书”,是钢琴学习者的一笔可贵的财富,贝多芬解放了音乐艺术,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作品展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的精神历程。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声势浩大的法国大革命形成了他特有的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张敏.钢琴艺术简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2]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沈旋,夏楠.古典音乐欣赏50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5]唯民.贝多芬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把握风格贝多芬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浅谈基层央行把握和运用“四种形态”的路径探析
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意外”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