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演唱分析

2015-05-30李小康赵欣

艺术评鉴 2015年23期
关键词:共鸣咏叹调气息

李小康 赵欣

摘要:《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是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咏叹调,本文首先对歌剧《木兰诗篇》进行简单介绍;其次讲述歌剧的故事背景及人物木兰的形象分析;最后通过四年来对民族歌剧唱段的学习与演唱,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对咏叹调进行分段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从各个细节上了解、把握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技巧。

关键词:《木兰诗篇》 咏叹调 气息 共鸣 情感

一、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的简介

中国歌剧的启蒙是20至30年代黎锦辉创作的《麻雀与小孩》和《小小画家》这些儿童歌舞剧,经过作曲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在40年代,出现了中国歌剧的第一次高潮—中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之后又有很多优秀的歌剧作品出现,如《江姐》《草原之夜》《伤势》等。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通过南北朝时期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改编创作的,是一部本土原创的新作品,该作品是首次以情景交响乐的形势进行演奏的,《木兰诗篇》的上演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成功的将中国民族歌剧推向世界的舞台,从而提升了中国民族歌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此歌剧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又一次巅峰,是新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歌剧《木兰诗篇》是由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进而大胆的创作改编,为了更好的符合歌剧的艺术规律,在《木兰诗篇》中加入了刘爽的角色,大大的丰富了歌剧的创作,刘爽这个角色的加入,更加深刻的突出了歌剧中爱情与和平两大主题。

《木兰诗篇》是以情景交响乐为主体,吸纳融汇了音乐剧、戏剧、情景剧、舞蹈等情景表演元素,从而又注入新的内涵,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演奏、演唱,使得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该剧是对古老的故事题材全新的演绎,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的相互碰撞与结合,更好的展现了我们民族歌剧的发展前景。

二、《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概述

(一)故事背景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选自歌剧第二乐章的“快板与梦幻曲”塞上风云,木兰为救战友刘爽而不幸中箭负伤后演唱的一段梦幻曲,此段是木兰梦幻的状态中演唱的一段咏叹调,所以木兰大胆的表达了她内心细腻的女儿情以及对战友刘爽的爱慕之情。侧面烘托出被战争压迫的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木兰戏剧形象分析

花木兰是古代一个巾帼女英雄,她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出生于将门之家,从小就习得一身好武艺、个性泼辣豪爽、勤劳善良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造就了她男儿般的勇气和气质,木兰心疼父亲年事已高,决定替父上战场,木兰在艰难困苦的军旅生涯中度过了十几年,木兰的精神和勇气是无人能及的,木兰坚强勇敢有勇有谋、敢爱敢恨、有智慧有胆识的女英雄形象。但是无论在战场上木兰如何勇敢坚强,可她毕竟是女人,她有着女人细腻柔情的一面,在生活中无时不刻的透漏着她温柔的一面,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正是描写她内心深处女儿柔情的唱段。

三、歌曲演唱技巧的分段分析

《木兰诗篇》是由中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戴玉强老师主演的,其作品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多个地方上演过,整部歌剧在唱腔上更加注重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而彭丽媛老师饰演的木兰正是借鉴西方发声方法并结合中国传统唱腔,把中国民族的韵味、咬字、行腔、吐字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得木兰这个人物特色更加丰满。本人通过反复演唱和学习研究这首作品,根据情感变化,将作品分为五段来具体分析。第一段从开始到“木兰心中的女儿情”;第二段从“我爱这绿野花海”到“它也在倾诉着爱的心声”;第三段从“梦里依偎在你的怀中”到“让我的心感到好疼好疼” ;第四段从“我最亲爱的人”到“感受你的激情”;第五段从“让这绿野鲜花为媒”到最后结束。

(一)从开始到“木兰心中的女儿情……”

在歌唱艺术中,对声音情感的想象是歌唱者一项最基本的心理因素,所以当音乐响起就要投入感情,把自己当成主人公木兰。

第一段开始是木兰心底的诉说,木兰呼唤着哥哥刘爽,想告诉他自己内心深处的女儿情,这一段伴奏自由,托着主人公的诉说,就像平常说话一样,语速咬字一定要亲切。

在这段演唱中,需要较强的气息支持,开口音要求气息深厚饱满,只有气息流动起来才能控制力度的变化,让强弱层次更明显,感情变化更丰富。

在咬字方面,要对母音准确的控制,字头准,字腹延长而不变形,字尾要收得干净,达到字正腔圆,本段有几个重点字要注意,例如:“木兰心中的女儿情”中的“心”和“情”字,对于“心”字要位置不变随着了“兰”字出来,咬字的点不能换,字头要咬清楚;“情”这个字则不能唱大了,唱垮了,音色会很死,嘴巴要竖着张开,字头要给的清楚,拖腔的时候气息要稳。

在表演方面,这一段属于慢板抒情,像叙述一般,肢体上不需要有过多的动作,每一句哥哥都是从心底里唱出,节奏律动上可以自由些,更能体现出对哥哥的深情,面部上也要表现出女儿柔情的一面。

(二)从“我爱这绿野花海”到“倾诉着爱的心声”

这一段通过描绘大自然的花草山水,彩蝶清风,展现女将军从未有过的一面,她也爱这大自然中的蝴蝶花海,草原清风,她也喜爱着女孩们喜欢的一切,这段是充分的展现木兰柔情的段落,不仅表现木兰对自然的热爱,更映射出对美好生活,和平的向往。

在咬字上,母音的驾驭是这几句的重点,有四个“爱”字出现,每一句中的处理都要有所不同,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意境,这段中“你听啊”中的“听”字,音区高,气息更要支撑住,嘴巴要竖着咬字,字头要咬的快而准,字尾用气息拖够拍子,第二个“你听啊”要和第一个有所不同,要用较好的气息控制声音,由强渐弱。

在表演方面,确定自己就是木兰,仿佛自己置身在“绿野花海”“淙淙流水”“彩蝶翻飞”“百灵鸟吟唱”的美丽景象中,用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及肢體语言,表达内心对自然景象的喜爱憧憬,借景色映射出木兰女儿般的柔情和心底里对战友刘爽的爱慕之情。

(三)从“梦里依偎在你的怀中……”到“让我的心感到好疼好疼……”

第三段重点是要把握感情色彩的变化,这段是整个咏叹调中的一个情绪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段是讲述木兰心中痛苦,压抑在心里的感情不能表达出来,只有在梦里才能丢弃女将军的身份,做回女儿身,依偎在心爱人的怀里,那种想说爱却又不能的苦楚与心痛。

在咬字上,要注意“让我的心感到好疼好疼”中的“好疼好疼,前面的好字和后面的好字一定要唱的有区别,前面的好字要唱得轻些,后面的好字要咬的重些,气要拖住,感情方面可以略带些哭诉的感觉,才能更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主人公压抑内心的痛苦。

在表演方面,面部要变现出难过、无奈、甚至是带有哭意的表情,肢体上,唱到“让我的心感到好疼好疼“的时候可以把手放在心口,无论是感情还是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要从心底里做出来,让自己真正的和角色融为一体。

(四)从“我最亲的人……”到“感受你的激情……”

第四段根据笔者个人的学习理解,认为这段是主人公终于控制不住压在心底的苦楚,爆发出情感,这段的难度是音区高节拍较长,对于演唱者的功底要求稍高些,驾驭起来比较有难度。

在咬字上,由于这段很多高音区,所以要有力量的迸发,但是这段不是高潮部分,所以要收着些,不能将声音全部放出来,所以更难控制声音,要求很强很稳的气息,高音口腔要像打哈欠的状态,声音既要达到高度,又要用气息控制住,不能太强,要为下段做铺垫。要特别注意的是“我最亲的人”中的亲字,音高站到降A上,声母不能咬的太死,否则会脱离气息,字头咬完就要放,但是位置要保持住,不能掉下来,要保持演唱状态的前后统一。

在表演方面,随着演唱的张力可以有些小的肢体动作,肢体动作要收着些, 不能完全打开,要为下段演唱留有空间,唱到“拥抱我让我感受你的激情”时肢体上可以做出拥抱自己的动作,仿佛自己感受到了爱的温暖,真正的将爱人拥入怀中的那种激动,情绪上升,引领出高潮部分。

(五)从“让这绿野花为媒”到最后结束

这是这段咏叹调的高潮部分,是整个作品将全部感情爆发出来的部分,让绿野鲜花为媒,蓝天流水作证,将于刘爽相伴终生,在演唱过程中要全情投入,感情要毫无保留的爆发,是木兰将心声全部用歌声呐喊出来。

咬字方面,因为音域较高,要加上头腔共鸣,字头咬准,尤其是“绿”字嘴巴竖着咬字,声音和音量直接迸发出来,在这段中分为A段和A′,所以在唱法上要有所不同,A段要很饱满的演唱,但是要有所保留,在复段中,也就是A′段中,才可全部的把声音爆發出来,在“让这绿野鲜花为媒“这句中,由于音区高,到“为媒两字的时候一定要用很饱满的气息拖住字,不能让位置掉下来,到“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这句“我的爱”音量可以弱一些,体现出木兰的爱柔情似水,“相伴终生”则是最后结尾,气息稳稳的要吸满,音量要达到最强,拍子尽量拖长,最后结尾强收。

表演方面,这段完全由情感控制。所有面部和眼神,以及肢体都要完全放开,手臂可以完全打开,脚步随着歌唱可慢慢向前走几步,更能深入人心的让人们感受那份爱,使人们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绿野花海中。

更深刻的将木兰女儿柔情细腻的一面和女将军英姿飒爽大气的一面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所包含的歌唱技巧复杂,表演内容丰富,是一首能很好磨练歌唱技巧和表演功底的唱段。笔者通过对这一唱段的学习,在气息、咬字、表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的论述是笔者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对于声乐的学习笔者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知识有待去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于会咏.腔词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沈湘.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1]赵欣:燕山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共鸣咏叹调气息
秋天咏叹调(组诗)
自然的气息
“春的气息”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人生咏叹调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