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水狮舞的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2015-05-30张月
张月
摘要:徐水狮舞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舞蹈文化形式,徐水狮舞在北方产生并且发展因而其舞蹈深受北方人以及生活的影响,体现了北方人民比较粗犷的个性以及北方人的辛勤和伟大的智慧,徐水狮舞在北方这片沃土上根植发展,对徐水狮舞的研究可以窥探北方人民的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本文基于对徐水北里狮子舞的特性和风格进行探究,为徐水北里狮舞的艺术特點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徐水北里 狮舞 艺术风格
1925年,徐水狮舞产生于徐水县的北里村中,在徐水的北里、谢坊营以及六各庄等十余地都有分布,其中,北里村的狮舞最为著名。徐水狮舞的形态以历代的石狮形象为例,运用非常夸张的艺术方法和手段在石狮的造型、色彩以及装饰等诸多方面进行制作。狮子的头部古典雅致,前额向上隆起、非常宽阔,眼睛黑而亮、炯炯有神,鼻子向前延伸、立体凸起,双耳可以多频率的颤动,五官的排布具有起伏性、秩序性,狮子头上端以彩绸为原料扎成彩球作为很好的映衬,使得狮子显的威武而雄壮、憨态可掬,外形十分逼真,能文能武,对我国北方人民所具备的勇猛、豪迈、狂放个性进行了鲜明的展现,极具地方特色。2006年,我国将徐水狮舞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遗产。
一、探析徐水狮舞的价值影响
以“北狮之宗”而闻名于世的徐水狮舞,发祥地在河北省的徐水县。其对我国两千余载历史的狮舞表演形式进行了继承并不断发扬,既展现了北方人民的风貌和个性,又对狮舞中狮子本身的“瑞兽”角色进行了极大地展示,是我国最具民俗和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一)徐水狮舞的文化价值
我国的狮舞表演形式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历史,作为“北狮”的发祥地,河北全省的狮舞表演遍地皆是,历史的渊源极为悠久,群众基础非常的广泛。北魏抚军杨炫之所著的《洛阳珈蓝记》中记载道:“四月此像常出,辟邪狮子引导其前,吞刀吐火,驣骧一面,彩幢上索,诡谲不常,奇伎异服,冠于都市。”在我国古代明朝与清朝两个时期,宗教极为盛行,人们常常在庙宇之中把佛像抬出来进行游行,而狮舞则是负责在游行队伍的前方进行开路。数千年以来,每逢过年和过节、婚丧和嫁娶以及庙会时民众的集会活动中,都离不开狮舞的表演。
1925年,定兴县的北迎邱产生了徐水的狮舞并传承至今,新中国成立之后,徐水狮舞发展得非常迅速。通过对狮舞技艺不断的进行发展和创新,徐水狮舞发展到今天,社会群众的参与以及其普及的程度都非常之高。徐水肥沃的文化沃土是徐水狮舞得以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北狮”发源地之一,成为华夏大地狮舞的发展缩影。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努力和传承,2006年5月20日,经过文化部的确定,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将徐水舞狮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徐水狮舞的影响及意义
徐水是我国北方的狮舞发源地之一,北里的狮舞在行业内更有“北狮王”的美称,更有“无狮不北里”的极高赞誉。1956年,徐水狮舞在“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国际舞比赛力为我国的代表团赢得了首枚金牌,之后对苏联等诸多东欧国家进行出访表演,场次达到八十场,所过之处,掌声雷动。1952年,贺龙为其题字书写了会旗。徐水狮舞中优秀的人才极多,在国家和地方的表演中都获得了诸多的最高奖项,为我国各级的院和团共输送了68名演员,使得徐水狮舞的影响力向全国范围内扩展。北里村于1962年成立了狮舞艺术团,进行商标的注册,演出非常频繁。
改革开放至今,徐水狮舞生机勃发,全县的表演团近百,在民间的各种年节、祭祀、红白喜事以及大型竞赛、表演中都有狮舞参与。在国内外的比赛中荣誉不断、赞誉极高。徐水狮舞从一种娱乐性的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产业,潜移默化中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二、徐水狮舞艺术特色
(一)造型上的艺术特色
引狮郎,大狮子,甲饰演的大狮子头,乙饰演的大狮子尾,小狮子,构成了徐水狮舞的造型体系。北里的五十造型是对传统的石狮子形态进行模仿,运用非常夸张的艺术方法和手段对狮子头以及服饰色彩的运用进行加工,制作成精致的狮子,形象非常逼真。而对狮子性格的威猛进行刻画,有极高难度的技巧,融合了杂技以及武等动作,通过道具和器械进行高台等惊险动作的表演,则是武狮。如在表演中,向上翻腾、向下翻滚、托举物件、转弯、甩尾等诸多难度极高的动作,表演者更需要在不同的情节之下把诸多动作相结合,形成了高卓技巧、过桥彩球等表演套路。在跳法上,武狮没有严格的要求,高难度或简易的动作和技巧是有演员技艺的水平高低来决定的。
(二)动作上的艺术特色
在徐水狮舞的表演中,动作是最为重要的,加之狮舞本身的要求,其动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表演过程中,非常的逼真、形象,有很强的技巧性,观众都非常喜欢。在姿势上,分为卧狮、站狮和蹲狮。徐水狮舞最基本的动作中包括:打滚打转、掏耳朵、啃爪子、整理皮毛、咬尾巴、伸懒腰、转脑袋甩尾巴、八字慢行、直立上凳子、直立上桌甩角、两头快、来回带、四弯四角的甩卧、抡头弯、抡尾弯、蹬腿、三条腿走、三条腿跳、直立转弯行走、一二蹿球、单双狮子踩球、梅花桩上的走跳地面单双球过桥、高空上的单双球过桥等三十多种。徐水狮舞在主要的艺技上表现在凳子、桌子、桩上面。新中国成立之初,徐水狮舞的主要技巧包括“梅花桩”“隔跳桩”“跳桩”“亮搬的造型”等诸多技巧,在经过不断的改进和探索后,形成了“单桩上独立旋转”“三百六十度转弯”“二级前空翻式下桩”“后空翻式下桩”等诸多高难度的技巧。
徐水狮舞的表演中,包括群狮表演、双狮表演、单狮表演和附加性的小狮子进行穿插等诸多中了,表演的形式分为文狮与武狮。对狮子神态的活泼可爱以及嬉戏的情节进行表现的就是文狮的表演,例如:狮子在睡觉双眼闭合的表现、张嘴和闭嘴的表现、呼吸时肚子的动作、对狮子挠痒痒动作的表演、舔舐皮毛、打转打滚、抖落毛发、弯腰、舔啃爪子、伸懒腰、玩闹等诸多表演。
(三)角色上的艺术特色
徐水狮舞的表演角色分为“太狮”“少狮”和“引狮郎”,在表演过程中,两个人合作扮演一头狮子,前者的双手拿着刀具戴在头顶以扮演狮子的形象,后者则附身用双手扣住前者的腰,将牛毛做成的狮皮批在身上,扮演狮子的身体,叫做太狮;第三个人带上狮子头的面具,身上披着狮子皮饰演小狮子,叫做少狮;引狮郎对狮子进行挑逗和引导,身上的装束多数是武士的形象,手中拿着绣球引导狮子进行舞蹈。狮舞表演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引狮郎,他要与狮子每个动作进行非常紧密的配合,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整个的狮舞表演中。引狮郎既要对人民的智慧与勇敢进行体现,又要翻跟头跳过狮子,在狮子的追逐中翻上搭高的桌子,在梅花桩上下翻滚等诸多表演。徐水狮舞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就是“引狮郎”和狮子相互表演的默契性和影响性。
(四)服饰上的艺术特色
在徐水狮舞服饰的设计上,完全取自生活,体现民族的特色。在引狮郎的装扮上,表演者头上扎着白色的毛巾。大狮子则是取自动物的圆形,金黄色的带帽,白色的脊骨,尾巴部位是极富弹性式的黄色的短尾巴。周身体现狮子的条文,黑色的爪子。小狮子则是全身连在一起,都带有软毛,狮子爪也是黑色。胸前带有拉链,脊骨红与黄相间。
(五)音乐上的艺术特色
在徐水狮舞的音乐构成中,极具我国古典的艺术特色。打击乐的伴奏贯穿始终。狮舞的表演是不受伴奏的节奏所控制的,因而伴奏的乐队对狮舞中所有的动作都必须非常的熟悉,跟着狮舞的表演前进,并不断根据表演的需要对鼓点进行变换。伴奏的乐器中包括,两面大鼓,两面堂鼓,两面京锣,八副大钹,四副小钹,两副绕钹,两副手锣。有些时候还会对戏剧的打击乐进行运用,需要两个地鼓。在伴奏中,大鼓点是主要的旋律,大镲烘托气氛,水镲和手锣合作演奏一个部点。大锣是伴奏的总指挥,对动作的变换指令进行传达,第一下打击是预备的点,第二下打击是开始的点,根据表演的时间以及表演动作,适当地控制击锣旋律的长短。音乐中最为明显的是单式节奏的运用,对动与静,快与慢,高与低,含与展的把握非常重要。由單式的节奏进行整合,组成整体的节奏类型,既动感又有旋律的律动。
三、徐水狮舞的继承和发展
在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时候,必须对其原貌进行保存。其动作和姿势以及技巧都是最重要的艺术特点,以此为根基进行再创造,将新旧风貌并存。同时,对其角色、音乐、造型、意境等建立相关的资料库,传承其最原始的风貌。对其继承人更要择优录选,着重舞蹈的保真性。建立徐水狮舞的数字化数据库,对视频等进行备份,以作学习和研究之用。
首先,要继承和发展徐水狮舞的历史价值。狮舞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数千年历史,历史的渊源和群众基础非常悠久、广泛。在继承徐水狮舞时,必须要以其历史文化背景和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文风俗为基础,保持其原有的风貌。这样才能从历史的根源和文化的本体上对徐水的狮舞进行继承。既要将徐水狮舞推向全国的舞台、世界的舞台,又要继续保持在庙会,年节庆典以及诸多民间事宜风俗中的延续和表演。继承狮舞的历史价值,才能更好地发展其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
其次,要继承徐水狮舞原有的艺术价值,并把这份艺术价值继续向创新的方向发展。要把徐水狮舞展现的鲜明的、独特的地域特色继续保持,继续把徐水狮舞与地区的民风民俗特色相结合,将其原有的历史发展中的艺术价值和特色延续下去。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武兼备的特点是其当前和未来继续发展的根基。徐水狮舞中的各种独具一格的原创性动作,表演时所用的器械和工具,伴奏中的乐器和独特节奏,是艺术价值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一旦缺失,徐水狮舞的发展历程将会重新开始,甚至走向消亡,不复存在。同时,徐水狮舞中表演的狮子分类也要继续保持,其角色的紧密联系和相关性是一个链条,同舞蹈的表演到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这个特征也决定了徐水狮舞未来发展的走向和对原貌的继承与升华。在动作方面,要继续逐渐的摒弃高危险的动作,或者在发展中加入特技的效果和更强的安全保护措施,以重现百年中徐水狮舞表演渐渐不复存在的危险表演。表演的技艺方面,要在设备上进行更新,将徐水狮舞的原貌与现代的气息相结合。推动表演向更新颖的形势发展,推动传统表演形式与现代表演形式的融合。
最后,要将徐水狮舞多年以来的影响力继续发扬下去。从地区走向全国,再向世界化的大舞台推送。在继承其多年积累的影响之后,把这份影响力的辐射向更远、更广阔的地域和空间进行发散。在继承其原有的风貌等诸多元素的同时,把徐水狮舞向品牌化发展。在原有的框架内,进行再创作,韵味十足,新颖独特。这不仅仅是扩大徐水狮舞的影响力,继承徐水狮舞的本质特性,更是将华夏民族千百年的文明和艺术的结晶推向世界,扩大中国的软实力和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支撑点,保持我国传统舞蹈艺术,尤其是徐水狮舞的继续延续和不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