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5-30何带桂
何带桂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力军,有着一定程度的自觉性,但他们还无法抵制网络不良现象的侵袭,对如何辨识媒介信息的水平还未达到成熟。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时代,他们的学习、思想及生活等均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加强了当代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为求知学习提供新渠道,同时也带来不良信息,如价值观缺失、道德底线丧失、理智毁灭、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学业荒废等,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网络时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素养道德观、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28. 231
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 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 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 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 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 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上网时间人均每天达3. 7小时。由此可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更多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都已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就像一个聚宝盆,不仅实现了世界资源共享,也已成为人与人交流、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现有网民中比例最高、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时代,他们对网络有一定程度的自觉性,但对如何辨识媒介信息的水平还未达到成熟。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网民的网络素养,正确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已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1 网络素养的内涵
网络素养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媒介素养教育在网络媒介时代的体现。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们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精英文化和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提出的,有些欧洲国家也称为“媒介教育”。关于媒介素养的内涵表达至今尚未统一,但其基本内容已达成共识,即公民所应该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具体包括:①有效、高效获取网络信息;②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和判断,能够对信息进行批判和评价;③对网络信息的运用及操作能力;④网络中的安全意识,以及实行与网络信息相符合的伦理道德行为,并对网络有所探索及创新。
网络素养的内涵随着网络技术产生、发展、壮大,其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至今,网络素养还包括网络信息的传播对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及社会的影响。
2 当代大学生网络应用现状
2. 1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最喜欢、最依赖的大众媒介
20世纪90年代,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大媒体,成为新兴媒体的新宠。它特有的丰富性、方便性、时效性等优点,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丰富了他们的信息空间,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得信息与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网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判断,具有一定盲目性,容易在浩瀚虚拟的互联网环境中迷失方向,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生活情趣逐渐淡化,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力。
2. 2 通信、娱乐、了解生活资讯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
当今网络丰富多彩,微博、博客、论坛、QQ、网游、电子邮箱、微信等社交、娱乐资源备受大学生宠爱。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宁夏某高校上网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4年大学生接触过网络的达90%以上,大学生每天上网1小时的达85%,大学生上网用于聊天的占47%,用于游戏的占38%,其他的占15%。
2. 3 大学生手机网络用户越来越多
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手机作为网络新媒介也呈爆发式增长。手机上网最大的特点是便捷性、便携性,打破了必须面对电脑的传统模式。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手机上网,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已经离不开手机网络了。
3 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 网络价值观缺失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网中游”,这是对当前大学生上网成瘾最好不过的描述。一旦没了网络,生活便陷入空虚无聊状态。不少学生以网络逃避现实的压力,分不清现实与网络的界限,过分投入情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迷失方向。而网上内容良莠不齐,包括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赌博等多种不良信息,大学生缺乏对网络的清醒认识,自制力差,由此引起的犯罪近年来持续增长,而关于大学生在网上“玩火”出事的例子也屡见报道。
3. 2 道德底线丧失
大学生知识信息匮乏,却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模仿力,加上网络失当的信息爆炸式的传播,极易使大学生迷失在这个“万紫千红”的世界,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新闻、娱乐、资讯等新鲜事物时迷失自我,无法自拔,缺乏深层次的判断和思考,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比如“艳照门”风波,就曾掀起一阵跟拍风,八卦新闻演变成了社会事件,侵害的是大学生的心灵,挑战的是人类的道德底线。
3. 3 网络使用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了解信息、人际交流的平台,大学生可以有效地在这里丰富自我的知识修养。但正是由于这个轻松,使得大学生放纵自己成为网虫,模糊了上网的目的,消耗了大量时间,致使大学生把大量时间用于娱乐消遣,而对具有价值的网络内容鲜有涉足。网络的不正确使用,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甚至由此付出生命。
3. 4 人际交往能力降低
网络丰富的社交资源,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真实,使得大学生更乐意借助网络进行交流,由此导致大学生自我封闭,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极易形成孤独、焦虑等心理疾病。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思想幼稚、简单单一、充满幻想,网络的虚拟性很容易将大学生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对周围的事物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与他人关系逐渐疏远淡化。
3. 5 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业荒废
据调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上网时间中有47%用于聊天,38%用于玩游戏,其他占15%。以上数据显示,有80%学生上网是为从事学习以外的活动。许多大学生无良好的自制力,整日痴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导致学习不专注,学习成绩下降,情况严重者,产生厌学情绪,开始逃课、旷课,最终导致学业荒废。
4 对策与建议
4. 1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学校具有对象广泛、教学规范、效果良好等特点,有学者认为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入大学课程之中,打造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是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开设网络素养教育的专门课程,而对于我国大部分高校来说,网络素养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学校可以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或是请专门人士举办一些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引导课及网络知识的宣传与讲座,或将网络素养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对网络的辨别判断能力,不定期举办关于网络话题的主题班会及其他相关活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网络作为媒介的特性。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让学生能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脱离出来,理解沉溺网络的危害性。
4. 2 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
大学生网络素养作为一门新兴课题,对其研究与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界、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首先网络媒体要加强自律能力,对于恶意散播谣言、侵犯他人权利的不良网络行为坚决抵制,树立良好、健康的社会道德风向标,充分发挥网络正能量。
4. 3 自我培养途径
除了学校、社会营造的良好学习网络环境外,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自我培养也是一条必要途径。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形成健全的网络人格。
4. 4 加强网络安全
学校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尽可能的多方面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问题。学校需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阻止有害信息的进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网络环境。首先需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尽可能降低网络安全隐患,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4. 5 开展网络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用于聊天、娱乐、看电影、玩游戏,说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学校需继续丰富校园生活,尽可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学校可多开展能提高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创意、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集体活动、勤工俭学、暖心工程、网络道德人物评选等活动,利用班群QQ、网站、学校贴吧、校广播台等平台发布校园文化活动信息,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大学生关注了解网络素养的内涵。学校还可以定期推荐一些正能量的频道及网站,提供不同专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网络中汲取有益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参考文献:
[1]唐静. 重庆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欧阳九根.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4):175-176.
[3]肖三. 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养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60.
[4]严利华.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及其自我调整[J].今传媒,201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