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展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2015-05-30舒畅
舒畅
教育部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作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并且应主动参与研究的问题。
一、改革传统教法,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压抑学生的创新欲望。我们把“为应试而教”转变到“为创新而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会学”“善学”“巧学”。如在课堂教学中把游戏引入数学课堂,使游戏与数学亲密接触。老师们在教学中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游戏形式,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从而体现教学对学生人格、自由、需要的尊重;再如用数学学习软件开展思维训练,开展网络口算竞赛。一改传统的口算竞赛方式,利用口算游戏软件,让学生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玩游戏”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电脑能很快地统计出比赛的结果,让学生感觉到比赛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情,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提问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如,低年级学习“小统计”的例1、例2后,学生质疑“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经讨论后学生们知道了根据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但不可以表示0(无意义),而比0小的数是可以参加统计的,只是这个内容要长大一些再学习。
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从而闪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开发习题功能,发展学生多角度创新思维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对数学而言,题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例如, 解答“有两筐苹果共重71千克,如果从甲筐取出苹果7千克放入乙筐,那么两筐苹果的重量相等。原来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时,要求学生不满足于求答案,而是用多种思路解答。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有的列算式求解:(71-7×2)÷2(乙筐);(71+7×2)÷2(甲筐);71÷2-7(乙筐)71÷2+7(甲筐);有的列方程求解:设乙筐苹果重X千克,2(X+7)=71;设甲筐苹果重X千克2(X-7)=71。通过交流,学生们开拓了思维。这些课堂实例表明:在进行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不受习惯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的寻求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并能选择最简、最优的方法,发挥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独创性。
四、突破课堂限制,实践应用中提高学生创造思维
阅览室、电教室乃至于整个校园的信息环境都应该成为课堂的组成部分,但更大的课堂应该是社会。正如陶行知所说:社会即学校。而自育的关键是实践创新。把数学课向社会延伸,如: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搞社会调查,进行调查统计,亲身感受时代生活。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人与人的协调合作中,各种感官得到体验,锻炼了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创新与自我完善。
在突破课堂限制的同时,还可开放和创新教学形式。可鼓励学生阅读查阅有关数学知识或信息,如圆周率、二进制、数学家名言、数学名题、数学谜语、数学故事、数学趣题等;阅读数学课外辅导书籍;撰写数学小论文;写数学日记等。以班或级为单位,举办数学小报展、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介绍学习数学的经验。班级还可以布置数学角,出数学黑板报等,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学习形式,都可以尝试,都可以采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