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脑瘫宝宝的家庭康复训练

2015-05-30刘筱英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构音脑瘫康复训练

刘筱英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时间长,不能把训练的任务完全交给康复师,宝宝家长和照护者应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持之以恒的规范化的家庭训练,促使宝宝早日康复。但是很多家长不了解自家的宝宝应该做哪些康复训练,怎么做好这些康复训练?

虽然宝宝的病情不同,年龄不同,训练的方法会有些许差异,但其共同点是都离不开运动和语言康复训练。家长只要抓住这些重点,就能以最小的投入,让宝宝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运动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包括头部、躯干、上肢、下肢及手功能训练。

1.头部控制: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具体方法是让宝宝趴着,拿一个玩具停留于宝宝的眼睛等高处,为了让宝宝抬头看玩具,可把玩具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让宝宝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训练翻身时,首先要让宝宝全身放松,以臀部为支点,协助一侧肢体抬离床面,从一边翻到另一边。

对不会翻身的宝宝,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

3.坐姿训练:在家长手臂的支撑下坐起;把宝宝喜欢的物品放在其眼前晃动以引起注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坐姿,渐渐减少支撑;然后无支撑坐,逐步过渡到坐下可拿身边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最后独坐。

采取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家长的腰间。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导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稳定性。

4.爬行: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宝宝需要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呈90度。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宝宝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导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宝宝足底,辅助其前行。或让宝宝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将浴巾两头提起来,只让宝宝的手和膝部着地,家长一边帮助宝宝沿地板慢慢前进,一边鼓励宝宝;一人帮助宝宝移动手臂,另一人交替活动宝宝的脚,帮助宝宝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5.拉物站起:站立前让宝宝先坐下,告诉宝宝身体前倾,向下轻轻按压宝宝的膝部,练习抬起、放下臀部。训练时可先实行捆绑站,用宽布带捆住宝宝的胸部和双膝,每次捆站30分钟。待肌力提高后,让宝宝练习扶椅子站,逐步过渡到靠墙站,扶墙站,最终达到独立站。独站训练时应让宝宝背离墙20公分,扶着宝宝的髋部,让宝宝保持头部正中位,上身平直,两腿分开,双脚掌平放于地面,短暂松手再扶。

家长可拉宝宝一只手,诱导宝宝从坐位到双腿跪姿,跪位有助于站立,训练时可先让宝宝坐在家长的脚跟上,在家长支持下将髋部伸直,并训练跪位平衡。然后再慢慢站起来。宝宝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腋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宝宝自己保持平衡。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宝宝,家长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度。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6.行走:当宝宝能独自站立时进行行走训练。开始时父母可采用牵宝宝衣领或扶住其髋部协助行走的方式,有的宝宝需要用夹板固定或助行器帮助行走。独立行走时宝宝步态蹒跚,双脚分开过大,手脚不协调,必须进行步态矫正训练,注意一定要先迈小步。

脑瘫宝宝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家长拉着宝宝双手向前走,渐渐过渡拉一只手,最后让宝宝自己独走。

7.上下楼梯:开始让宝宝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宝宝脱离成人的支持,靠宝宝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宝宝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8.跳跃:跳跃是锻炼下肢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先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做准备;经常拉宝宝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做准备。可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小玩具,让宝宝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9.平衡协调训练: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宝宝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等。

10.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宝宝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训练时要选择适合宝宝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5~6岁的宝宝可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有的宝宝双手握拳,不会抓物,家长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他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最好在一个稳定的姿势下进行,着重纠正宝宝上肢的痉挛模式。可一手抓住宝宝肘的外侧,一手握住宝宝的手,将他的手臂上举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励宝宝将他的双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玩具。

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训练时声音要准确,音量要大,语调要有高低,速度要放慢,要带有表情和动作,要使宝宝感兴趣,全身放松,无恐惧、害怕等心理。

构音器官的训练

由于脑瘫宝宝不能灵活地控制构音器官如口唇、舌等,最初练习发音时常常会引起面部表情异常甚至全身抽动,导致呼吸、发音受到影响,使声音变得短促、模糊不清;低肌张力型脑瘫宝宝往往低着头,弯着背,这样他们的口腔无法充分打开,胸腔也处于受压迫的状态,因此应该特别加强构音器官的训练和口腔动作的训练,利用吃东西的方式来训练脑瘫宝宝正确的吸吮、咀嚼和吞咽技巧,由此来增加对下颌、口唇、舌的控制能力。

l.呼吸训练:吹羽毛、吹风车、吹玩具喇叭、吹哨子、吹气球等。练习的器具要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2.舌的训练:利用宝宝喜欢吃的棒棒糖、冰淇淋等,让宝宝用舌头舔着吃,这样可以训练宝宝舌头灵活伸缩,增加面部肌肉和舌肌的运动机能。

3.吸吮训练:杯子里装上宝宝平时爱喝的果汁,先用粗短的管子,然后再用细长的管子吮吸盛在瓶子里的果汁,逐渐加大训练难度。

4.咀嚼训练:咀嚼动作需要口腔内所有的构音器官参与,这是训练构音器官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让宝宝咀嚼平时爱吃又难嚼的食物,可以锻炼构音器官。

发音训练

在训练前先利用游戏或唱歌的方式,让宝宝放松,把肌张力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让宝宝取正确的姿势,同时要使呼吸深而缓慢。发声训练应从拟声词(有趣且容易发音,如汽车声、小狗叫声)和较常用的词语(爸爸、妈妈)入手,再逐渐练习词组、短语和句子,在练习句子时应选择歌词较为简单的儿童歌曲,使他们边唱边练,在欢乐的氛围中愉快地练习。

语言沟通训练

语言沟通训练是语言训练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家庭是宝宝生活的环境,是语言实践的最佳训练场所。家庭里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参与这一训练过程,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一定要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1.认知训练:认知能力是发展语言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常带领宝宝多听、多观察、多操作,充分利用各种感官,扩展宝宝对各种不同情景、不同事物的认识,不断充实沟通内容。这是运用语言沟通的前提工作。

2.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不管宝宝听懂没有,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去跟宝宝说话,通过做游戏与宝宝一起进行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寓教于乐,以激发宝宝参与训练的兴趣。

3.鼓励宝宝发声:当他们发声时,要立刻与其对话和应答。即使宝宝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想要表达的话语。要多表扬或夸奖,避免批评和指责,让他们树立学说话的信心。

由于宝宝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接受能力较差,短时间内往往看不到训练效果。家长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才能使脑瘫宝宝获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构音脑瘫康复训练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压舌板在儿童构音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机能性构音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