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与实用写作》案例、情境教学法研究
2015-05-30吴三军
吴三军
摘 要:国之教育,以人为本,《经典导读与实用写作》则是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亦是一项重大课题。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实际学情出发,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鼓勵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和情感升华,以期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感悟生活,富有思想,启迪智慧,并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做一个爱阅读,会写作,善表达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经典导读;实用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206-02
时代的车轮来到21世纪,经济高速腾飞,教育空前繁荣。高职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亦呈现出最好的发展势头。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沐浴高职教育之春风,开办几年以来,在校生已达万人,学院时刻遵循职业教育和就业导向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均以“职业技能教育”为目的。在此大趋势下,职业素养迅速提高的同时,人文素养的教育绝不可忽视。
《经典导读与实用写作》课程作为学院大一新生的重要人文课程,肩负着滋养学生的心灵家园、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的责任使命。广东创新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民办类三B院校,所招生源大部分为广东省内学生,以东莞本地学生居多。这些学生来自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高考文化分数相对较低,网络与计算机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95后”、“独生子女”、“个性自我”等是他们不言说的标签。
《经典导读与实用写作》课并不是一门实践课程,传统教学的欣赏、品读、写作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了让我院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爱阅读,会写作,善表达,做个务实会写、内涵丰富的当代大学生,我们中文组对课程内容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在应用情境中进行。
我院本门课程采用的教材为《高职实用语文》,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主编杨淑珍、田霖,编排分为阅读、写作和口语三个部分,教学课次大概16次,我们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经典文章联系现实,让学生深入角色,扮演角色,感同身受地体会文章情感,发自内心地自我表达总结
1.诗歌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具体教学方法:印度诗圣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被评为最优美的爱情诗歌,我们在有限的两个课时的讲解中,简单地解读了泰戈尔的个人简介及创作背景之后,就带领学生结合自身以及周围同学的感情历程,讨论爱情的过程及真谛。学生们畅所欲言,小组讨论,分析爱情的一般流程图,并且总结出了大多人爱情中的“距离”的发展走向为:单相思-重相思-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恋爱-吵架冷漠装作毫不在意-冷漠分手。学生们分组扮演不同的感情阶段成员,自己比较,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到底是什么。当学生们被调动起来,他们自己自然而然能够得出结论,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不是单单的想念和相思,不是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相恋后的吵架冷漠,给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里,学生们既简单又深刻理解到:从陌路到陌路的距离,痛彻心扉,要学会慎重开始,珍惜拥有,珍爱他人。
2.散文篇《树的精神》的具体教学方法:《树的精神》是俞敏洪的一篇演讲词,也是一个成功的方法论。如果单纯地介绍俞敏洪经历及成功的要素,学生并无兴趣。我们先以《中国合伙人》的片段展开了俞敏洪的成功人生,让每个学生都希望并且有希望成为一个成功之人。然后请同学们举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成功人士,分析他们的过人之处。一轮小组讨论之后,成功之树就枝繁叶茂地盛开了:有理想、定目标、坚持不懈、多读书、自信自强、不怕困难、具有爱心、团队合作……学生们总结出的条条点点应有尽有,既证据充分,又针对自己。虽然成功的因素各不尽然,但成功的道理竟然相同——有一棵梦想之树,施肥打好基础,冲破阻力坚定不移,迎难而上,这棵幼小的树苗种子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学生们也都希望像俞敏洪一样,做一个树一样的人,既有自己的根基,又能造福他人。
3.小说篇《三国演义之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的具体教学方法:虽然《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小说的巅峰代表之作,但在一百二十人的大阶梯教室,教师仍然很难带着学生去分析解释文章字句。在课堂上,我们分了组,设定角色,请他们分别扮演曹操、关羽、刘备、张辽、甘夫人、糜夫人等,人生如戏,在戏里演好人生。我们老师并不需要讲解课文,只需要请学生用自己的身份角色进行思考。你是关羽,你就以关羽角色思考:关羽被曹操包围,带着两位夫人,而刘备不知生死,此时该如何是好?你是曹操,你就以曹操角色思考:一直想收服关羽,此等大好机会,该如何好好表现?你是张辽,你该如何去劝降,如何威逼利诱,才能劝得关羽暂投曹操?几番精彩对决之后,学生们在不知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竟然自己能够表演出课本中类似的情节和台词,同时,他们还认识到:扮演一个德才兼备、忠肝义胆的真英雄实乃过瘾之事,愿在生活中也做一个顶天立地、光明坦荡的真君子。
4.影视戏剧篇《我的青春谁做主》的具体教学方法:由高璇、任宝茹创作、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剧具有浓烈的现实意义,但“别人的故事”仍不能在我们学生中引起最大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甚至不用扮演课本中的钱小样和方宇,他们只需表达或演绎自己的一个生活特景,虽然每组展现的故事各有千秋,但最后与文章中的钱小样和方宇的故事和性格居然并无大不同。年代可能有差别,青春的故事却很相似——家长希望安排儿女的前程,而青春期的孩子们却在做着各种不同的抗争。听长辈话,少走很多弯路,还是青春自己做主,哪怕荆棘丛生,学生们有探讨有辩论,讲自己的人生,听别人的故事,过好我们共同的青春,这正是我们教师希望的教学效果。
二、实用写作以工作案例为纲,以知识贯穿为领,以学生写作出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
1.应用文的整体教学思路为:无论是条据、启事、广告、求职信等日常应用文还是通知、通报、请示、批复、报告等行政公文,我们都是直接以学生姓名为例,虚拟他们正处在相关工作岗位,拉学生进入工作情境之中。在他们的工作操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应用文写作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以此来展开课堂教学。情境设定完毕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职能和重要性,能自觉查找课本书写应用文,在学生自己翻书查找和讨论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也穿插讲解和总结,整个教学过程类似于给徒弟布置任务,徒弟自己完成,师傅在旁只做指点的场景。
2.在日常应用文的教学中,以条据为例,其情境设计为:2014年4月18日早上8点,创新学院财经系的秘书肖潇准时上班,她先到学院办公室领取了1个印泥、7个储物盒和15个文件夹,刚回办公室接收完教务处的会议资料20份,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爸爸不小心骨折了,妈妈正等着她拿钱去东莞市人民医院办住院手续。于是,她给同事张立留了张纸条,把上午需打印教师课表的事情托付给了他,又向财务处借了6 000元,说好下个月还清,并写了一张请假条给系里的李主任,要求请假半天,然后直奔医院,到了医院才知道要交8 000元住院费。她给医院写了一张欠条,承诺三天后会如数付清,才得以办好住院手续。在课堂教学中,有人扮演肖潇,有人扮演教务处、财务处、医院等相关人员,若肖潇的条据写得不好,自有人员及时指出,教师在旁监督即可。
3.在行政公文的写作中,具体的情境设计为:在天祺公司,肖潇是一名新来的大学生员工,办公室主任要召开一个新产品设计的部门会议,让肖潇拟发一个要点齐全、一目了然的会议通知。在产品设计的讨论会议上,肖潇根据顾客需求,有一个大胆的改革创意,但需要一笔经费支持,于是肖潇以部门名义,书写了一份理由充分、言辞恳切的请示,请示得到批复后,肖潇部门又用函的形式,把新产品的新颖实用及价格订购等内容介绍给了他们在外的业务单位。新产品顺利得到了市场推广,肖潇又把整个过程整理了一份报告上交领导,肖潇做事条分缕析,写作简明实用,其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领导的大力赞赏。
4.应用文写作的案例和情境设置因系而异。《经典导读与实用写作》属于人文基础课程,全校各系均有开设,各系的教学案例和情境设置当然得和本系专业一脉相承,才能为专业服务。管理系的请示可能是工商模拟大赛的相关事宜,机电系的请示则可能是生产设备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需要更换。为了让一个写作训练更能符合实际情况,我们教师经常到企业里去参观学习,工厂里需要用到哪些实用文章,具体实施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连人名、品牌、大小等等细节都是我们情境设置的各个关键。
以上内容主要为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鉴于上课时间有限,关于口语部分的教学,我们教师一般以课堂及课外的读、说、评、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进行,此外,我们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教室或者宿舍设置“读书偶得”之类的宣传栏,互相交流,经常更新,让阅读教学就在身边。
2.开设“经典阅读与实用写作网络在线”或是“创新阅读与写作微博”,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得,皆可发表,大家互评互学,老师参与主持,建设网络心灵家园。
3.举办一些征文比赛、读书节、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
《经典阅读与实用写作》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案例情境教学中如沐春风,展一双想象的翅膀翱翔天空,是我们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贾士义.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组织透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8).
[2]宣英.語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蒋丽云,朱军明.高职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4]王耘.高校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设计与实践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5]谢复王.基于微课程的应用写作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