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识字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

2015-05-30王丹

学理论·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王丹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继承与发展被学者广泛关注。试从山西省万荣县农民识字运动着手,总结了可借鉴之处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调查研究;思想上要深刻,真切地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建设书馆等基础设施。希望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所贡献。

關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农民识字;注音识字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24-0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一开始的只言片语到后来的灿烂辉煌,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结晶,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远古开始,广阔而富饶的华夏大地就开始留下中华民族的祖先辛勤劳动的痕迹,他们不畏艰难坎坷,勇往直前,开创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黎明。后来,随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活动范围增大,疆域不断拓宽,各民族之间交流愈来愈深、融合范围愈来愈广,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它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现代文化。”这是庞朴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述,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蓬勃的生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天人合一”的理论、诗词歌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是传统文化。其中不免有精华有糟粕,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在传统文化发展的期间,有发展有批判,尤其从1919年开始,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但也正是因为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才得以从中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道路,逐渐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近些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与认可,从海外孔子学院开始盛行、家长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等现象就可窥见一二,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种场合提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说道:“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在这段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最基本的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怎样做到才能更好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山西万荣农民识字运动的身上获得一定的启示。

山西万荣农民识字运动其实就是1958年到1961年山西省万荣县利用拼音扫盲的一项群众性运动,后在山西省委与中央的指导、推动下,在全国形成了扫盲热潮。这二者是具有共通性的。首先,它们都是一个文化事件。无论是注音扫盲还是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一个学习文化的过程,只不过深浅层度不同而已;其次,二者都是具有时代性意义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人民当家做主,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文化素质的缺乏使得许多工作无法进行,扫盲工作应运而生,拼音扫盲就是其中一次的扫盲高潮。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渐渐体现,继承与发展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中国特色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世界发展;最后,二者的主体都是人民,都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山西省万荣县农民识字运动的举措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借鉴: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提到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任何事情都要如此。农民识字运动是万荣县县委在万荣县青谷村最先实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在全县推广,1960年4月15日,经山西省委上报中央,中央做出了关于推动万荣县注音识字的指示,使之推广全国。但在推广过程中,从各地的报道与讲话以及文字改革展览会情况来看,各地都有各地自己的特色,军队、学校等特殊机构措施不一,面对文盲、半文盲教学情况又不一样。

因此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也要从实际出发。如果让一位字识不了几个的大娘来读《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巨著,这肯定是不现实的。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需要我们去调查了解。一方面,看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推广它的目的和意义怎样理解,对之具有怎样的解读,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些什么样的疑问和顾虑,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需要我们怎么样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急;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民族众多,有着不同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不同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了解大致的文化程度,从而找到各种方法使得不同的受众得到适合的传统文化教育。

第二,思想上要深刻,真切地发动群众。既然要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就一定要获得受众的认可,只有受众理解了接受了,工作才能展开。在青谷县实验汉语拼音识字方案的时候,一开始并不顺利,大多数群众因为之前的扫盲工作取得的成效不大或者认为耽误时间,积极性并不高。在群众讨论时,社员程宽牛说:“郝建华的注音字母也曾扫过我们的盲,可是我丢开拐棍就识不了几个字,用也用不上,这次说什么我也不学了。”生产队长黄新焕说:“汉字还没学会怎么又学洋文,一个人挑一担就够受啦。”已经认识一部分汉字的人,觉得汉字加注音是增加了麻烦。之后在村委的工作下,注音识字的实验工作才顺利进行。可见,开始办建新事情的时候,是要经过多次思想斗争才能办起来的,只有群众从思想上接受了这一事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这样,一定要让人民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接受这样做,才会真正地去实施一些事情。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民族的肯定,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而且,前文已经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的,不只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自强不息、敦亲睦邻同样是传统文化,所以,书籍仅仅是一个载体,我们要传承的还有书籍所承载的精神。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才是丰富多彩的。

第三,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建设图书馆等设施。在万荣县农民识字这一运动中,《万荣拼音报》的出现非常的引人注目。这一份报纸是万荣县委拼音报编辑室于1959年7月8日,在省、县各级党政领导及中国文字改革文员会的领导与帮助下创办的。《万荣拼音报》前期多宣传普通话的教学经验,其次是新闻消息和群众创作等;后期多刊登农业生产知识。这样一来,农民群众不仅可以通过报纸巩固自己所学到的拼音以及汉字,更学到了有利于生产的知识,如耕作、喂猪等。这份小报,每期发行九千份,全县平均五户多就有一份。

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报纸是值得一提的大众传媒,具有广泛的受众与深远的影响力。当然,仅仅因为一件时事而创办一份报纸是不可重复的,但是大众传媒这一途径却是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着实堪忧,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仅仅只会背一些唐诗宋词,知道一些常知的名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出处就连中文系的毕业生也很多不知,更别说看懂晦涩的《史记》《左传》等史学著作了。他们对戏曲类民族艺术一窍不通,“国粹”京剧竟成为外国人争相学习的艺术,国人少有问津,单纯地了解中国有旗袍、茶道、端午节、辛弃疾、《易经》、太极等名词,不知其具体含义,不能融入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这种现状令人对当前社会整体传统文化素养的缺乏深感担忧。

但是不得不面对的还有一个社会现状,就是我国民众读书少。现在生活节奏极快,在灯红酒路中鲜有人能坐下好好读一本书,朋友之间谈论起,读书已经是学生时代才会做的事情,更多的人是借助于报纸、广播,尤其是网络媒体来了解时事,快餐文化已经占据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所以,想要在青少年中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是很重要的途径。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网络平台,多编纂转发一些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典故,或者举办一系列的文化讲座、纪录片,编写真实的历史剧等来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除了《万荣拼音报》,在当时的万荣县,群众性的看书、买书、借书、写作成为一种风气。“1959年12月一个月,全县仅注音读物一项,即销售了十八万册,预定了二十四万册,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万荣县之所以成为当时全国注音识字的楷模,与之有着很大的关系。书籍不仅仅是巩固识字成果的一种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只有阅读才能让人品百味人生、阅千般变迁,只有阅读才可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继承了,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想要更好地推广我国传统文化,就必须加大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馆藏,并做好服务工作,让群众有地方可看书,有地方可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并且源远流长,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要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传统文化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陈出新,才能推动文化的发展与超越。以上仅仅是我从万荣县农民识字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得几点心得。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地继承与发展中,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2]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3]王峰.1958年—19611年万荣县“注音识字”运动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