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对生物教学目标的认识与反思

2015-05-30钱江

新校园(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新课程生物

钱江

摘 要:中学生物新课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但部分教师在上课或教学设计中反映出对三维目标的认识肤浅,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对新课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本文对生物学新课程三维目标形成的背景、内涵和设计时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学生物教学和教学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学目标;生物;新课程

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培养的目标。它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是教育宏观目标。课程目标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所以宏观目标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为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中学生物新课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但部分教师在上课或教学设计中反映出对三维目标的认识肤浅,重视的程度严重不足,对新课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因此,下面对生物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形成的背景、内涵和设计时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学生物学教学和教学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一、三维目标形成的背景

生物课程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所以教学目标也随之变化。教育改革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实验阶段,2003年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将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價值观三个领域。随后又提出了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即提出一些目标能够满足学生的立即需要,一些目标则是随着教学情况的改变而改变。经过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的经历后,对以前的目标重新审视,进一步完善,直至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二、新课程下三维目标的内涵

1.高中生物课程目标与三维目标的关系。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与高中生物教学关系最密切的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2.生物教学目标与三维目标的达成。对于三维目标,在日常的教学或教学设计中,不少教师面临着难以取舍的困惑。实际上,我们应该在具体操作中注意让学生能学懂、学会、能应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后反思。知识技能中的技能侧重于显性的能力,儒学会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中的能力更强调于隐形的能力,如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于学生人格的培养。知识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实现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的知识载体;能力培养和方法指导是三维目标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在课堂讲解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能力方面。

三、设计三维目标的注意点

1.要坚持集体备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让教师既使用教材,又要凌驾于教材之上。部分生物教师不理解制订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他们注重的仅仅是“教教材”,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实际上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可能有所偏差。集体备课则可以减少这种偏差。在新课改的理念中,要充分挖掘怎样“用教材教”,分析学生的“兴趣”,发挥“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取长补短,最终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取得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2.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在新课改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三为主”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目前,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与新课程概念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的意识不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量不足、质不高,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过重。教学重视的还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知识与方法没有并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得不到发展。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保护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师生双边活动和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探讨、争论等,发展其个性特长,推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不懈的探索毅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较高的智能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打好基础。

四、注重学生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学为主”,就是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适应学生的身心进一步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学是不能被教师的教所取代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导为辅”,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启学生积极的思维之门,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共建有效课堂”,就是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新课程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第12话 完美生物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