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交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5-05-30陈学锋
陈学锋
摘 要: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目前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交流现状到底如何?本文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提高数学交流的意识、改变数学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等几条改进建议。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交流;现状;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交流是数学教育的基本部分,这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僅可以分享思考成果,同时也可以起到梳理知识、提升思维的作用。数学交流一般可以分为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郑毓信教授认为上述两点“不仅应当被看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相应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更“应被看成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农村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交流的现状又如何呢?笔者对农村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以调查与分析结果指引今后的数学教学方向。
二、调查情况概述
1.调查对象
富阳市春江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初中,目前共有18个教学班,每个年级6个班。随机抽取初一学生152名、初二学生102名、初三学生115名进行调查。
2.调查工具
本调查研究的测量工具问卷主要从学生数学学习的交流现状、学生对自已学习成绩的满意度、教师的教学等方面进行设计,共编制了12个问题,在编制过程中经同教研组教师反复推敲,一致认为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信度。
3.调查程序
调查由任教学校研究性学习的专职教师担任,因为任教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有调查研究的经验。要求教师统一使用指导语,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利用下午读报课的时间统一调查。
4.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调查完成后,由调查教师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4份,问卷有效率为98.91%。收集的数据用EXCEL和专业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过程全在计算机上完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的问题交流意识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学生会采用与教师或同学交流的方式解决。进一步调查中,对“你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与人讨论问题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认为“会促进数学学习”的学生占83%,认为“没什么,只会浪费时间”的占3.3%,认为“不知道”的占13.7%。这项调查表明学生对数学学习交流的价值认同还是基本一致的。上述两项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的问题交流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从表1的数据还可以看出,遇到问题时选择“与同学讨论”的比例(46%)要大于“请教教师”的比例(36.2%);而与教师的交流中,遇到与教师的意见不同时,有31.5%的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有66.6%的学生选择“试图从教师的意见中寻找错误并给予修正”,低于“试图从同学的意见中寻找错误并给予修正”的比例(79.7%)。这一基本事实表明,教师的权威性阻碍了学生与教师间的平等交流,特别是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
2.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影响学习交流
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功感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存在正相关性,对自己学习成绩越不满意的学生越不愿意与同学、教师交流,处于思想的自我封闭状态;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功感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存在负相关性,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越没成功感,越不愿意与教师交流。这种现象的出现令我们深思。
带着这一思考,我们对部分学生、教师深入访谈调查,认为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交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方面主要有自己问题太多但不知怎样问,对教师的解答听不懂,认为问简单的问题会被教师骂等;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的意识有待加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上,当学生与教师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不一致时,只有34.2%的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绝大部分教师阻止了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的意识还不够。
进一步深入调查表明,不同年级的课堂对这一问题的认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项,初一比例远远大于初二、初三。为此,我们进一步深入调查最近由富阳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2008学年第一学期中成绩。通过比较分析(见表3),我们认为:初一年级数学成绩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二个年级,初二最差。从中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的交流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对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也是一种加强,会使学生更大程度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去。
在对“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与同学交流的主要方式”一项的调查中,选择“对作业答案”“抄袭作业”二项的学生占近50%,这表明学生对问题交流的方式、方法上还得改进,有近半数学生只是为作业而进行所谓的学习交流,不明白到底该怎样与同学交流,还需要教师的帮助。
四、思考与建议
从这一次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农村初中数学交流的情况还不够理想,学生、教师对数学交流还没有充分的重视,对数学交流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甚至在目前的课堂交流中还存在众多无效的问题。当然这种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对此提出如下的思考与建议。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我国的教育长期受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师道尊严”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而农村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受这种传统的思想束缚尤其严重。要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教学局面,扭转这种不利于数学交流的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不管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还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都应该以有利于形成平等的教学氛围为标准。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实现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归宿。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引导、鼓励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让这部分学生不怕数学才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才能吸引他们参与到平时的数学学习交流中。
2.师生要共同提高数学交流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数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必须首先提高师生的数学交流意识。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数学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提问交流意识相对要弱一点。对于一所农村初中来说,这部分学生将是班级的主流,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将是教学工作的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问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只有自己独立思考出来的问题才会让学生长期不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从教师从手,教师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做出深刻的思考,才能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交流,才能在数学课堂交流过程中“有的放矢”。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辅导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想法,不能像学生之间的交流那样以“对答案”为最终目的,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谈谈解决问题的思路。
3.教师要改变数学交流的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实现课堂数学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提问后怎样更好地让学生参与交流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效果。在目前的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通常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接连提问→学生举手→教师点名→学生短促回答→教师补充解释→教师再提问……这种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问题与问题间的逻辑性较强。但问题的思维深刻度、力度等方面均较欠缺,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强行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这种“单向、被动的”方式转化为“多向、主动的”方式。一个问题的提出能让多数学生参与讨论,将“一问一答”变为“一问多答”“多问多答”,形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学生中进行讨论的互动交流方式。这种局面的形成要靠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在提问方式上动点脑筋,提问的方式可以通过“设疑”“提供问题情景”“串问”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考。
4.引导学生自我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使数学交流更有效,就应当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独立学习的习惯,如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看书等。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后应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表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当听别人发言时,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内在思维逻辑、表达的重点、要阐明的问题等,找出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优势互补。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完善。交流的结果势必引起思维的撞击,在学习交流中,只有将自己对不同观点的质疑或批评大胆提出,才会激发思维的火花,达到更深刻的理解,才会使质疑能力、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5.要适当淡化考试成绩,更多注重素质培养
在现有的国情下,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与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考试成绩,农村的家长尤其看重。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考试也是一种交流形式——书面交流。但若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考试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而无味,产生厌学情绪;教师的课堂教学会处于追求短期效益,教学会处于功利化,这样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将得不到切实落实。随着新的中考、高考方案的推行,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大势所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势向多元化。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让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学习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以及探究、交流数学的能力。
6.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交流的研究
农村数学教师长期处在农村,受专业知识水平、再学习意识、接受先进教学理念的多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城镇教师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尽管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但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是有一些不和諧。教师应切实提高对数学课堂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数学课堂交流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教研过程中不断分析和完善一些成功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改革的方向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交往、互动就必须通过“交流”这种学习模式,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序地展开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才会将教学的思维全过程呈现给学生,才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才能有效展开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韦燕平,钦彦.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3).
[2]赵取花,汤服成.农村学校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6(4).
[3]郑毓信.“数感”“符号感”与其他——《课程标准》大家谈[J]. 数学教育学报,2002(11).
[4]聂东明.论数学课堂教学的交互[J].数学教育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