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大学申请文书 为自己点赞
2015-05-30黄兆旦
黄兆旦
申请美国大学时,美国高校都会要求申请者提交1-5篇申请文书或者文书与若干简答题相结合,题目大都围绕事业目标、人生经历和个人理想几个方面。这是申请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帮助招生委员会通过课程、学业等级、考试分数以及其他客观数据以外的方面了解和考查申请者的思维逻辑、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有些学校甚至可以不要求你提供SAT的成绩,但是申请文书却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申请文书的重要性。
圣母大学招生官曾说:我们因为阅读申请文书而懂得你,而不仅仅是你学过的课程、考试成绩或者你的社会活动。
很多学生惧怕写大学申请文书,其实大学不希望申请人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而创作,而是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有个性的、能够独立表达思想的学生。你不一定是一个对于未来规划很明确的学生,你可以迷茫,可以有缺点,可以有失败,可以任性,只要你是一个上进的、有自己想法的、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就有争取大学一席之地的希望。从种类上看,申请文书无非也就是下面几种:
一、你是谁(who you are)
该类文章的问题通常是“请说说你自己”,或者“请告诉我一件体现你个性的事”(an experience that defines who you are)。这里的动词“define”是点题之词,也就是招生官想听你说说一件能充分体现你个性的事情或经历。回答这类问题,你需要抓住的要点是“独特”,即show , dont tell,通俗的说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
例如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的一站式申请表Common Application上2013-2014年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Some students have a background or story that is so central to their identity that they believe their application would be incomplete without it. If this sounds like you, then please share your story.”
这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是“central”(核心)、“identity”(身份特性)和“incomplete”(不完整)。也就是说,你分享的这个故事必须是能解释你为什么成长为今天的你一个不可或缺的经历。你可以讲家庭故事、一次争吵、一次受伤、一次志愿者等经历,但是切记一定要“神不散”,不要光顾着讲故事,而是要能把故事升华到一个高度,说明这个故事给你带来的启示。再次声明,招生官不是为了听故事而听故事,而是希望通过故事了解其他申请材料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你的特点和本质。
很多中国学生理科强,得了这样那样的奖,可是在这篇文章中你最好不要再讲你怎么刻苦练习,然后获奖的经历了。如果你的生活实在是没有别的亮点了,那么可以从家庭教育的氛围,来讲讲父母是怎么从小培养你对理科的兴趣的,或者你是怎么将自己学理科的心得分享给理科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有没有教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有没有去支教?总之,从一个点扩散出去,就像投入湖心的石头,一定会激起涟漪的。
有位美国女生,她的弟弟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一直坐轮椅。如果她的申请文书仅仅是讲自己如何帮助弟弟克服不足、努力进取,那么这是一篇B等文章。但是她认为残疾不是人能选择的,不应该受到歧视。他们住的城市残疾人的标识是一个人坐在轮椅上的轮廓,她觉得应该把这个标识设计得更加有活力,而不是一个弱势群体应该受人保护的姿态。于是她给坐在轮椅上的人加了两只努力向前摆动的胳膊,一个身残志坚的形象跃然纸上;她还说服城镇负责人把原来的标识更改成她的设计。这样的故事就是A+的文章。
二、你的激情(your passion)
这个问题可以说学术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还可以是其他活动。学术活动主要指跟学术相关的你有特别兴趣,并且花了时间去不断探索和钻研的课题。比如说中国学生普遍数学好,那么可以成立一个数学俱乐部,并且组织身边的同学来参加,一起挖掘数学中的奥妙和乐趣,让数学变成一门不太让人头疼的课程。再高一點级别就是寻求老师帮助,带领同学参加校级、市级甚至省级比赛。这样你就把自己的兴趣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难在升华部分。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会玩某项运动,但是实在也不是什么高手。那怎么办?我们有个学生喜欢打篮球,个子不高,动作不快,弹跳一般,基本都是硬伤,但是他很喜欢电脑网络技术,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动漫篮球比赛,叫“fantasy篮球”(梦幻篮球)。在他的篮球世界里,运动员可以穿戴任何补充自己短板的行头,只要不伤害到其他运动员。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他团结了一些无法在现实篮球场上一展球技的同学,他们海阔天空地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奇思妙想。通过这件事情,他的感悟是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短板,但是想象的翅膀不应该有短板。美国学校看到的是一个阳光的、敢想的和积极向上的年轻人。
再说说洗澡唱歌这件事吧,我想很多大人其实也喜欢这么做。我和一个学生在想文书议题的时候,他提到了特别喜欢在洗澡的时候唱歌,而且特别想弄明白这到底是他个人的癖好还是大家共性的爱好。我和他说了古希腊学者、发明家Archimedes,他因为注意到每次自己浸入浴缸的时候水平面会上升,最终发现身体的体积就是上升的那部分水量,让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容量成为可能。这名同学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在不同的浴室里试了唱歌的效果,然后分析浴室结构的不同,最后写了一篇分析性的论文。他的大学申请文书就描述了这个由兴趣引发的论文论证过程。
三、为什么想上_______? (why ______ University/College?)
很多大学的补充问题会问你为什么选择他们的学校,通常人们会谈学校的氛围,包括学校内部和所在城市的文化气息。然而这样的回答往往会落入俗套,而一个更细致和深入的描述可能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比如谈某个专业和课程对你的吸引力。这个角度需要学生事先做一定的调研,要避免罗列或者堆砌从学校网站看来的词汇。另外,也可以讲家里和学校的渊源,例如家里有人曾经毕业于这个学校,可以讲些他的轶事、毕业后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说说对你的影响和启发。此外,如果你之前上过这个学校的夏季课程,也可以说说你在学校生活的那段时间所看所做所思所想,然后结合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阐述为什么这个学校是最适合你的。
四、补充问题
这类问题各个大学大相径庭,可谓五花八门。比较有意思的诸如芝加哥大学的问题是:“你怎么看星期三?” (What do you feel about Wednesday?);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问题是:“你刚写完自传,请递交第271页。”(You have just completed your 300-page autobiography. Please submit page 271.)相信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其实答案无所谓对错,重要的是作者体现的思考和分析的过程。比如说关于周三的看法,根据传统思维,周一是最忙的,周二慢慢进入状态,周四开始期待周末,周五、周六最开心,周日开始郁闷,而周三应该是工作、学习状态最佳的时间;也可以把周三看成人生周期中的青壮年时期,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你会怀揣怎样的梦想和激情?
自传总共300页,271页的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看你选择的叙事方式,倒叙、正叙抑或是混合叙事。其实,无论是回答什么类型的文章,好的文章无非是在三个方面有过人之处:语言文字表达优美(language),内容选择深刻独特(content),立意高远深邃(perspective)。无论是什么,只要是你的创作,简洁、明了、新奇、真实,其他的就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