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合伙人催生下的“穹顶”生态
2015-05-30
CM华夏理财 2015年3期
牛市心态,不仅对操盘者来说是极好的,同时,它更是最佳的资产管理状态,对行业的推动是不言而喻的。
但,牛市心态也催生出了“奔私”悸动的心,圈子里最热门的话题总是绕不开谁家的投资总监单飞了,谁家最牛基金经理要组私募了。
奔私后的理想能坚持多久,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有更深刻體会,业绩明显两级分化,出现业绩差异,其中的缘由,自然有准备不充分,没有料想到市场的巨大波动性,也有刚刚组局半年,后台技术服务都还没能完全跟上的因素。
笔者曾与多家公募大佬聊过,对于奔私现象自然要想办法应对,事业部制、公募合伙人制都在尝试中,但实行起来羁绊还是很多,并不是外界所想象的只要把牛掰的基金经理拴住即可,因为分成的比例上受制于股东和公募平台本身的公允性,无法做到切割太明显。
事业部制的顺利推行需要诸多前提条件,当然有的公司已经开始允诺从事业部工作室到合伙人的过渡,也有的公司开始拖延政策,实施把基金经理留到熊市的策略,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2014年,累计离职人数占比约45%。
前海开源基金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投研大佬出身的王宏远组建这家公司时,就依靠事业部制的吸引力,将此前多位离开公募行业的精英收归旗下,而他们的做法确实大胆独特,基金经理带领一个团队,团队的收入与团队规模成正相关,至于团队与市场部的分成,要具体看双方的贡献度,具体到团队员工的分成则由基金经理分配。
中邮基金近两年的股票业绩非常出色,自然会在挽留基金经理上下足功夫,本期《公募合伙人听起来诱惑吗?》着力探讨公募合伙人实施的可行性,希望能以此为公募行业的起点,让公司及合伙人能更好地为投资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