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类培养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5-05-30王维维
王维维
[摘要]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针对学生的性格、气质以及未来发展意愿等进行引导,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模仿成功案例,而是从学生个体出发,酌情考虑学生自身具体情况,最后在良好的沟通下,进行管理指导。文章就如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进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分类培养;高校管理;因材施教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106
所谓分类培养,实际上就是针对高校学生的性格、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培养,或者说是高校教师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教学的一种原则。力求高校学生都能成长成才,有计划地就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类培养是教育教学领域一直提倡的理念,也是高校教师一直的追求。
1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做出重要贡献,更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辅导员,其自身素质不仅关系到学院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对学生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作为辅导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及时掌握各方面先进知识及基本信息,才能使辅导员这一项工作历久弥新。高等学校也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
11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的首要条件,因为在大学校园的工作中,辅导员是学生和老师及学校之间的桥梁,这个桥梁时刻在他人的眼中产生着影响。辅导员只有自身具备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或指导学生,才能有信心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辅导员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学习一些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或实践,不断获取最新理论,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来指导实践。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就是指导学生工作,但如何更细化地指导学生工作,需要更多的思考。
12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拓展业余知识
作为辅导员应该把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作为自己人生的不懈追求,不仅要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自己也应该与同学们一起去努力学习。新时期的辅导员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应该要努力拓宽知识面,学习一些业余的丰富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工作的内容,与当代大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获取来源于当今社会的各方面知识、常识,对于他们所学专业理论的大致了解,有助于与学生的交流和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进行指导。
2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唯有发自内心的教育,才能深入人心。首先,辅导员要具有一个爱心。爱心是教育的原动力。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还要在生活上体贴学生,在情感上关心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其次,辅导员要具有一定的细心。辅导员要善于发现问题。从学生的细小变化中去发现问题。有时候,可能从学生的一个眼神中,我们就能发现同学的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非常地细心,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最后,辅导员还要有一定的耐心。与学生谈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问题并不是一次谈话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辅导员反复地就一件事情与学生沟通、交流,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耐心,耐心地与学生交谈,耐心地为学生解决问题。
当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状态后,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暂且把学生分为三类:就业、考研、出国。当然,大部分的同学都应该第一考虑的是就业。针对这类学生,辅导员在指导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未来发展意向,所要从事的行业,有目的地推荐进入学生社团、鼓励参加各类比赛,进行锻炼。查看用人单位的用人须知,进行专项培养,从而更好的择业。第二类是考研,部分同学在大学期间,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后更好的就业,也为了学习到更专项的专业知识,进而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准备考研。针对这部分同学,辅导员要做到找其个人聊天,以谈话的形式了解内心想法。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状态推荐考研院校,进行前期的鼓励动员工作。第三类是出国,意向在出国深造的这部分学生,辅导员要做好前期的外语指导工作,也和考研一样,进行国外学校推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和意向学校录取生源之前的差距,从而让学生更加努力,方向清晰,目标明确。
所以,我们常说分类培养是教育思想的精华,对于创新辅导员工作理念、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实现辅导员个体成长和超越具有积极作用。辅导员工作的过程,是在全面了解学生、教育者及情境基础上,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及高校办学指导思想要求,培养全面、自由、充分、可持续发展的人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和辅导员的共同成长。分类培养的显性在于不是一味地按照一种模式进行教育培养,而是根据学生毕业后不同的发展意向进行校园指导。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老师所要付出的心血值得我们尊敬。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的主要力量。而学生又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学生管理是高校对学生工作的综合管理。我国高等教育经历的发展过程让我们看到,高等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调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学生个体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福运高校“双肩挑”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构想[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2]何干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语言艺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54.
[3]宋坤强试析教育工作中的倾听艺术[J].教育探索,200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