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镜

2015-05-30陈鸿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2期
关键词:铜镜铭文纹饰

陈鸿

先秦:铜镜的源起,小荷才露尖尖角

透过你,我看到镜中的女子“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壮士“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对你的入迷,追忆自先秦。

那时的你,娇小玲珑,似天宫之皓月;原始粗犷,似高山流水。朴素淡雅,极少有纹饰,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几何纹。最具代表性的是1924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出土的距今4000余年的青铜镜。春秋战国时期,你由稚嫩走向成熟,开始流行,既可随身携带,也可镶嵌于镜架、镜台上,陈设室内。那时的你,以圆形设计为主,正面打磨光亮,光彩照人,背面刻有铭文或花纹,中间以铜钮嵌之,方便穿线悬挂。

时光流逝,简单的几何纹丰富起来,出现山字纹、云雷纹、弦纹等等。战国时期,以山字纹镜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山字纹镜,有三山、四山、五山、六山之分,四山镜历史最为悠久,数量最多,纽座以方形修饰,主纹多呈对称排列;五山镜出现在战国晚期,纽座圆形,山字纹呈现旋转形,后续还出现了六山镜。山字纹如同文字中的“山”字,“似亦为兽纹之一部所变幻”,含有稳重吉祥的寓意。

两汉:铜镜的兴盛,芙蓉不及美人妆

随着岁月的流逝,秦统一六国后,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许多相应措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奠定了基础。

此时的你,让我着迷,逐渐褪去最初的朴素淡雅,图案样式开始丰富艳丽,制作工艺追求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不同的时期又呈现你不同的风采。

汉代初期出现以四个乳钉为基点的四分法布局形式,如四乳四虺镜,虺是一种无角的龍,四条壮硕的蛇形虺纹装饰于四乳间。长长短短,曲曲折折的龙蛇穿梭铜镜上,惟妙惟肖。随着工艺的精湛,又出现了多个乳钉作为装饰,使铜镜背部纹饰更加丰富生动。

战国和汉代主要流行连弧纹镜,汉式的连弧纹镜,以弧纹由内向外连接成一圈或两圈构成。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种为素式连弧纹镜,纽座外为内向连弧纹,既无铭文铸刻,也无纹饰之。第二种为纽座外内区为连弧纹,外区为铭文带;第三种以连弧纹作为主纹,并有其他纹样作装饰。

铸铭文是战国晚期出现的一种新样式。汉武帝以后,铭文成为铜镜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铜镜的一个显著标志。人们为祈福、歌颂功德等等而铸刻铭文,意义深远,耐人寻味。如“常相思,毋相忘,常贵富,乐未央”,寄托了人们的思念和对富贵快乐的向往。铭文是我们了解在你身上所发生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文体演变,特别是鉴别古代铜镜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汉代有种铜镜称为“规矩镜”,其铜镜纹饰近似英文符号TLV,是西汉时期流行的铜镜样式之一。镜面纹饰方框的四个角,分别对应四个“V”形符号纹饰,人们称其为“规”,即今天的圆规;在镜背纹饰中与四个“T”形纹饰相对的“L”形纹饰,人们称其为“矩”。矩是角尺,是木工刨方形木料时用来画线或测量的工具。西汉时期的许多镜种都采用了圆规进行镜背纹饰的设计。

东汉晚期流行纹饰为珍禽异兽的铜镜。比如龙虎镜,一龙一虎,相互对峙,张口咆哮,形象十分生动。

三国魏晋南北朝:铜镜的凋零,断肠人在天涯

历史的变迁,将你带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除西晋短暂统一外,兵荒马乱,经济凋敝,生产力滞后,直到北朝时期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发展。铸镜业开始处于一个中衰时期。

透过你,我看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得不说,此情此景,让我感到悲凉。此时的你,基本属于汉式镜的范畴,缺乏创新,形制、纹饰、布局和技法基本沿袭东汉铜镜,且铸造质量普遍不如汉镜精细。纹饰上较为显著的变化是佛像图纹颇为流行,三国两晋时期佛像图纹在镜饰中屡见不鲜,这也与社会上佛教开始盛行密切相关。这时期铜镜的特点是:镜体圆形,大圆钮,圆形钮座常见,宽缘多饰以各种花草、几何纹饰,也有内向连弧纹或素平缘。主题纹饰流行半浮雕式或浅浮雕式,常见题材南北方有异,北方主要有柿蒂连弧纹、方格规矩纹、兽首纹、夔凤纹、盘龙纹等,南方主要是神兽镜、画像镜、瑞兽镜等。

这一时期,玉镜也开始流行,以玉磨成的镜子,晶莹剔透,美轮美奂。《南齐书?东昏侯纪》有记载,“帝有膂力,能担白虎橦,自制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逞诸意态”。纹饰布局也没有新的变化,仍以轴对称、环绕式为主,主题纹饰或呈区段重列分列,铭文内容与汉夹钮对置。有铭镜仍较普遍,有的作圈带式,有的呈条状分列,铭文内容与汉镜有许多相似之处,以祈求长寿、富贵、宜官、发财、家族兴旺之类的吉祥语为主。

以奇禽异兽修饰依旧风靡,如“位至三公”兽首镜。“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位至三公”是一种吉祥用语,寄托了人们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和对亲友的深情祝福,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

隋唐:铜镜再次昌盛,芳容丽质更妖娆

历史的长河把你带到隋唐时期,这时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居于世界前列,瓷器工艺已取代铜,青铜技术以打造铜镜为主,铜器开始衰落,铜镜发展开启了黄金时代。

我痴迷于这时的你。工艺方面有了空前的长足进步,不仅内容新颖,而且雕造入微,活泼而生动,极富有现实生活感。在造型方面,已突破汉式镜。在纹饰和雕铸方面,你完全脱去拘谨古朴的规范,开启豪放自由的独特风格。纹饰内容繁盛多采,有蔓草、莲花、葡萄、忍冬纹、宝相花、飞鸟、麒麟、狮子以及人物、故事等。各具形态,婀娜多姿,充分表现出隋唐制镜工艺的高水平。尤其是金银平脱花鸟镜、螺钿花鸟镜、鎏金银镜,以及彩绘漆面嵌绿松石镜等特种加工镜子。

从隋至唐初,铜镜纹饰以灵异瑞兽作为主饰,像四神、十二生肖、瑞兽是最常见的图纹,四神依然是沿袭了汉镜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十二生肖则不同于汉镜中的十二辰铭文,大多是日常生活中多见的动物形态。唐代的四神十二生肖镜,布局饱满,造型独特,形态各异。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

唐代铜镜不仅以题材新颖,纹饰华美著称,而且在铸制手法上,别开生面,创造了金银平脱、螺钿等特种工艺镜。螺钿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铜镜”,此类铜镜的主题纹饰有人物、花鸟和宝相花、折枝花等等。螺钿镜的制作,用螺蚌贝壳雕制成各种图案,按设计要求粘贴于素镜背面,然后髹漆、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毛雕花纹。漆地为黑色,螺钿为白色,黑白分明,光彩莹润,精致细巧,华丽秀美。

五代宋元:铜镜的没落,多情自古空余恨

悠悠历史,继唐代之后,五代十国,你又被迫遭到战争的摧残,经济凋敝。由于铜缺乏,且主要用来铸造钱币,因此铜镜不再是工艺的重点,加以造纸、烧瓷、织锦等手工业的兴起,也不同程度排挤了唐代以来铸镜工艺的特殊地位,使之渐趋衰落。

此时的你,纹饰基本延用唐代。五代以后,铜镜工艺逐渐走向衰落,主要表现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继承了唐以来的传统形式。花卉镜是宋代最重要的镜类,这些花卉镜都是采用浅浮雕的手法,花卉微凸,纤细娇柔,柔美自然。这些浅雕花卉带来的明艳娇美,与唐镜花卉的富丽堂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宋代的铜镜为了便于使用,又创造了钟形镜和柄形镜。在北宋末年出现的一种铜镜,图纹简单,背部无纹饰,仅铸有商标性质的字号铭文,铭文被置于长方形框中,多在钮的右侧,有柄的镜子则在镜背中心部位。由于商标铭号中一般有铸镜地区的名城,人們习惯按铭文中出现的地名称为“湖州镜”、“饶州镜”等。

金代在唐末以来铜镜业日趋衰落的情况下,别树一帜,呈现出万千多样的风格。尤其是人物故事镜,种类丰富,内容新颖。但由于当时金人统治区内铜源困难,统治者三令五申关于禁铜的命令,使铜镜铸造受到限制,因此金代铜镜的铸造及图纹多较粗劣。元代手工从13世纪逐渐恢复,其金银器制造均显示了高超的技艺。但因元朝的国土面积比较辽阔,遍及欧亚,西方的玻璃也迅速东传,使铜镜衰落更加明显,使得铜镜数量少,种类单调。元代铜镜也有它明显的特征,镜子背部出现了难辨的巴思巴文。巴思巴文是蒙古文,是一种流行于蒙元时期中国地区的官方文字。

明清:最后的时光

自明代开始,你逐渐步入衰退期,进入到历史的尾声,风格样式以仿照汉镜和唐镜为主。明代的铜镜形体较小,纹饰也比较模糊,无法寻觅到唐代铜镜的亮丽风采。

最具特色和创新风格的明代铜镜要数八宝纹、多宝纹或杂宝纹镜,以各种宝物装饰铜镜背部,有的镶嵌聚宝盆,这些日常用品、动物植物装饰纹样,都含有一定的寓意,人们利用假托、和谐音来象征吉祥。

清代铜镜的铸造更远不如明代,铜镜面临寿终正寝的下场,质料、纹饰更加粗劣,种类数量不断减少。清代类似明代的四字吉祥铭文镜也不少,如“龙飞凤舞”、“百寿团圆”等。

明清以后,玻璃镜兴起,铜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近代虽也铸造过铜镜,如松鹿人寿镜等,但不过是以仿古赏玩为目的的摆设罢了。

雷鸣东

满族,号三乐庐主,著名书法家、国画家,古玩鉴赏家、收藏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藏有精品鼻烟壶上千枚,古铜镜若干。

猜你喜欢

铜镜铭文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雕漆纹饰的修复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